日前,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16年全年光伏装机目标为18.1GW。同时明文规定“利用固定建筑物屋顶、墙面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文件一经公布,业内有识之士不禁奔走相告,分布式光伏的春天就要来了。
分布式光伏王者归来描绘4万亿能源“春景”
分布式光伏有望突破发展瓶颈,迎来新一轮市场机遇。
“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颁布了大量政策促进分布式光伏发展。而从收益看,目前分布式光伏的项目IRR(内部收益率)可达到10%,远高于定期贷款的利率。”资深证券研究员陈术子说。有着同样乐观态度的,还有光伏资深人士马弋葳。马弋葳明确指出,当前光伏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集中式电站景气持续下滑,分布式光伏却迎来曙光。
“目前看,政策意图已开始转向,集中式发电正面临诸多变数。”马弋葳认为,一方面,集中式风光装机占比超过或接近30%,必然使得限电形势加剧;另一方面,补贴拖延还在持续,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上调受制于“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大背景。在全国范围电改完成(电价大幅下降)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上调的空间有限。
事实上,在此之前国家能源局曾正式下发《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今年全年的光伏装机目标为18.1GW,但同时规定“利用固定建筑物屋顶、墙面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在业内看来,这是分布式光伏春天将至的最明确信号。
政策扶持资本偏爱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电费通常是企业的一笔重大开支。不过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不断推广,日后企业的“电费开支”很可能摇身一变成了“售电收入”。在大气污染治理及气候变化谈判的双重压力下,清洁能源替代不断提速。由是,在政策扶持和金融资本青睐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
过去几年间,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发展呈现冰火两重天。集中式光伏电站一直是投资的风口,大批电站项目集中上马,而分布式光伏项目却几乎无人问津。2015年我国光伏实际完成新增装机15.13百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占比91%。
不过,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由于项目过于集中、电网不易消纳、输送困难等原因,当地出现严重的弃光现象。在局部地区弃光率甚至达到20%至30%。集中式光伏电站发展遇到的这些瓶颈,正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势所在。目前,我国中、东部地区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布局的主战场,也是用电消费的重地。另外,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大部分发电量由用户自我消纳,对电网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小。
随着集中式光伏电站景气度降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优势愈加凸显,开始逐渐受到资本的青睐。在业内专家看来,分布式光伏项目既能帮助企业节能减排,又可以产生稳定的收益,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一个稳健的投资领域。在政策和资本的助推下,“十三五”期间,我国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全面开花,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站上4万亿风口
显然,作为抗击雾霾、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站上了风口。在行业人士看来,自2009年以来,中国通过“金太阳”工程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两项措施,以投资补贴方式使分布式光伏电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后国家针对分布式光伏行业,出台了支持其发展的系列政策,进一步支持分布式光伏电力的市场拓展。
早在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由0.8分/KWh提高至1.5分/KWh(现已提高至1.9分/KWh),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规模。同时,按光伏电站资源和建设条件制定了三类区域的标杆上网电价,对分布式光伏电力按全电量补贴0.42元/KWh,明确上网价格和补贴执行时间为20年。
此外,新能源行业利好政策频吹也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十三五”期间,光伏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尤其要扩大分布式光伏电力规模,并重点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
2015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年度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据公开资料,国家一直鼓励尝试分布式光伏电力就近售电,改进并网服务。根据电改九号文,允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参与电力交易。
而在区域市场,光伏行业也有直接指导的利好政策。诚如2015年5月,苏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苏州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市政府表示,到2016年末,全市光伏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超过300MW。这对于分布式光伏电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操作层面亟待规范
但是,在看到利好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分布式至今为止尚未大规模铺开。
“原因依然在操作层面较复杂,亟待规范。一是补贴方面,多征收的190亿元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仅够补贴之前拖欠费用的一部分,整体缺口难以覆盖;二是融资、商业模式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介绍说。
“单个屋顶分布式因规模小、分散、难以管理、投资回报率不高等原因通常不被大多数企业青睐;尽管现在电站融资成本、担保要求都在逐步降低,但电站项目完全凭借项目自身进行融资依然较为困难;从我国光伏发电补贴发放政策设计来看,补贴收益的直接获益方是电站持有方,而非用电方,在目前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模式下,用电企业仅享受合同能源管理协议下的电费优惠,却要承担光伏电站可能带来的额外风险;此外,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标准长期缺失,导致前期设计不规范、施工不达标,造成政府投资验收无标准,企业投资建设无依据,影响我国分布式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时璟丽说。
因此,分布式光伏亟待在操作层面予以规范。合理的顶层设计和一套透明的补贴资金发放机制仍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能源局领导已经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补贴关乎整个行业的生存,能源局方面将尽快解决补贴资金的问题,确保整个行业现金流和资金链的健康。
“在融资和商业模式方面,期待更多的创新方式,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对分布式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此外,随着分布式比例越来越高,希望能有行业标准介入,以使得相关的配置得以优化,规范分布式光伏的市场行为。”时璟丽说。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