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并发网络编程之epoll详解

select、poll和epoll的区别

在linux没有实现epoll事件驱动机制之前,我们一般选择用select或者poll等IO多路复用的方法来实现并发服务程序。在大数据、高并发、集群等一些名词唱的火热之年代,select和poll的用武之地越来越有限了,风头已经被epoll占尽。

select()和poll() IO多路复用模型

select的缺点:

  • 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大限制,通常是1024,当然可以更改数量,但由于select采用轮询的方式扫描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数量越多,性能越差;
  • 内核/用户空间内存拷贝问题,select需要复制大量的句柄数据结构,产生巨大的开销
  • select返回的是含有整个句柄的数组,应用程序需要遍历整个数组才能发现哪些句柄发生了事件;
  • select的触发方式是水平触发,应用程序如果没有完成对一个已经就绪的文件描述符进行IO,那么之后再次select调用还是会将这些文件描述符通知进程。

相比于select模型,poll使用链表保存文件描述符,因此没有了监视文件数量的限制,但其他三个缺点依然存在。

拿select模型为例,假设我们的服务器需要支持100万的并发连接,则在_FD_SETSIZE为1024的情况下,则我们至少需要开辟1k个进程才能实现100万的并发连接。除了进程间上下文切换的时间消耗外,从内核/用户空间大量的无脑内存拷贝、数组轮询等,是系统难以承受的。因此,基于select模型的服务器程序,要达到10万级别的并发访问,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epoll IO多路复用模型实现机制

由于epoll的实现机制与select/poll机制完全不同,上面所说的select的缺点在epoll上不复存在。

设想一下如下场景:有100万个客户端同时与一个服务器进程保持着TCP连接。而每一时刻,通常只有几百上千个TCP连接是活跃的。如何实现这样的高并发?

在select/poll时代,服务器进程每次都把这100万个连接告诉操作系统(从用户态复制句柄数据结构到内核态),让操作系统内核去查询这些套接字上是否有事件发生,轮询完后,再将句柄数据复制到用户态,让服务器应用程序轮询处理已发生的网络事件,这一过程资源消耗较大,因此,select/poll一般只能处理几千的并发连接。

epoll的设计和实现select完全不同。epoll通过在linux内核中申请一个简易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B+树)。把原先的select/poll调用分成了3个部分:

1)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在epoll文件系统中为这个句柄对象分配资源)

2)调用epoll_ctl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这100万个连接的套接字

3)调用epoll_wait收集发生的事件的连接

如此一来,要实现上面说的场景,只需要在进程启动时建立一个epoll对象,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向这个epoll对象中添加或者删除连接。同时,epoll_wait的效率也非常高,因为调用epoll_wait时,并没有一股脑的向操作系统复制这100万个连接的句柄数据,内核也不需要去遍历全部的连接。

 

上面的3个部分非常清晰,首先要调用epoll_create创建一个epoll对象。然后使用epoll_ctl可以操作上面建立的epoll对象,例如,将刚建立的socket加入到epoll中让其监控,或者把epoll正在监控的某个socket句柄移出epoll,不再监控它等等。

epoll_wait在调用时,在给定的timeout时间内,当在监控的所有句柄中有事件发生时,就返回用户态的进程。

从上面的调用方式就可以看到epoll比select/poll的优越之处:因为后者每次调用时都要传递你所要监控的所有socket给select/poll系统调用,这意味着需要将用户态的socket列表copy到内核态,如果以万计的句柄会导致每次都要copy几十几百KB的内存到内核态,非常低效。而我们调用epoll_wait时就相当于以往调用select/poll,但是这时却不用传递socket句柄给内核,因为内核已经在epoll_ctl中拿到了要监控的句柄列表

所以,实际上在你调用epoll_create后,内核就已经在内核态开始准备帮你存储要监控的句柄了,每次调用epoll_ctl只是在往内核的数据结构里塞入新的socket句柄。

 

在内核里,一切皆文件。所以,epoll向内核注册了一个文件系统,用于存储上述的被监控socket。当你调用epoll_create时,就会在这个虚拟的epoll文件系统里创建一个file结点。当然这个file不是普通文件,它只服务于epoll。

 

epoll在被内核初始化时(操作系统启动),同时会开辟出epoll自己的内核高速cache区,用于安置每一个我们想监控的socket,这些socket会以红黑树的形式保存在内核cache里,以支持快速的查找、插入、删除。这个内核高速cache区,就是建立连续的物理内存页,然后在之上建立slab层,简单的说,就是物理上分配好你想要的size的内存对象,每次使用时都是使用空闲的已分配好的对象。

 

epoll的高效就在于,当我们调用epoll_ctl往里塞入百万个句柄时,epoll_wait仍然可以飞快的返回,并有效的将发生事件的句柄给我们用户。这是由于我们在调用epoll_create时,内核除了帮我们在epoll文件系统里建了个file结点,在内核cache里建了个红黑树用于存储以后epoll_ctl传来的socket外,还会再建立一个list链表,用于存储准备就绪的事件,当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list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

 

而且,通常情况下即使我们要监控百万计的句柄,大多一次也只返回很少量的准备就绪句柄而已,所以,epoll_wait仅需要从内核态copy少量的句柄到用户态而已,如何能不高效?!

 

那么,这个准备就绪list链表是怎么维护的呢?当我们执行epoll_ctl时,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统里file对象对应的红黑树上之外,还会给内核中断处理程序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告诉内核,如果这个句柄的中断到了,就把它放到准备就绪list链表里。所以,当一个socket上有数据到了,内核在把网卡上的数据copy到内核中后就来把socket插入到准备就绪链表里了。

 

如此,一颗红黑树,一张准备就绪句柄链表,少量的内核cache,就帮我们解决了大并发下的socket处理问题。执行epoll_create时,创建了红黑树和就绪链表,执行epoll_ctl时,如果增加socket句柄,则检查在红黑树中是否存在,存在立即返回,不存在则添加到树干上,然后向内核注册回调函数,用于当中断事件来临时向准备就绪链表中插入数据。执行epoll_wait时立刻返回准备就绪链表里的数据即可

 

最后看看epoll独有的两种模式LT和ET。无论是LT和ET模式,都适用于以上所说的流程。区别是,LT模式下,只要一个句柄上的事件一次没有处理完,会在以后调用epoll_wait时次次返回这个句柄,而ET模式仅在第一次返回

 

这件事怎么做到的呢?当一个socket句柄上有事件时,内核会把该句柄插入上面所说的准备就绪list链表,这时我们调用epoll_wait,会把准备就绪的socket拷贝到用户态内存,然后清空准备就绪list链表,最后,epoll_wait干了件事,就是检查这些socket,如果不是ET模式(就是LT模式的句柄了),并且这些socket上确实有未处理的事件时,又把该句柄放回到刚刚清空的准备就绪链表了。所以,非ET的句柄,只要它上面还有事件,epoll_wait每次都会返回。而ET模式的句柄,除非有新中断到,即使socket上的事件没有处理完,也是不会次次从epoll_wait返回的。

 

其中涉及到的数据结构:

epoll用kmem_cache_create(slab分配器)分配内存用来存放struct epitem和struct eppoll_entry。

 

当向系统中添加一个fd时,就创建一个epitem结构体,这是内核管理epoll的基本数据结构:

struct epitem {

    struct rb_node  rbn;        //用于主结构管理的红黑树

    struct list_head  rdllink;  //事件就绪队列

    struct epitem  *next;       //用于主结构体中的链表

 struct epoll_filefd  ffd;   //这个结构体对应的被监听的文件描述符信息

 int  nwait;                 //poll操作中事件的个数

    struct list_head  pwqlist;  //双向链表,保存着被监视文件的等待队列,功能类似于select/poll中的poll_table

    struct eventpoll  *ep;      //该项属于哪个主结构体(多个epitm从属于一个eventpoll)

    struct list_head  fllink;   //双向链表,用来链接被监视的文件描述符对应的struct file。因为file里有f_ep_link,用来保存所有监视这个文件的epoll节点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注册的感兴趣的事件,也就是用户空间的epoll_event

}

  

而每个epoll fd(epfd)对应的主要数据结构为:

struct eventpoll {

    spin_lock_t       lock;        //对本数据结构的访问

    struct mutex      mtx;         //防止使用时被删除

    wait_queue_head_t     wq;      //sys_epoll_wait() 使用的等待队列

    wait_queue_head_t   poll_wait;       //file->poll()使用的等待队列

    struct list_head    rdllist;        //事件满足条件的链表    /*双链表中则存放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struct rb_root      rbr;            //用于管理所有fd的红黑树(树根)   /*红黑树的根节点,这颗树中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需要监控的事件*/

    struct epitem      *ovflist;       //将事件到达的fd进行链接起来发送至用户空间 

}

  

struct eventpoll在epoll_create时创建

 

这样说来,内核中维护了一棵红黑树,大致的结构如下:

 

当调用epoll_wait检查是否有事件发生时,只需要检查eventpoll对象中的rdlist双链表中是否有epitem元素即可。如果rdlist不为空,则把发生的事件复制到用户态,同时将事件数量返回给用户

epoll数据结构示意图

参考:http://www.cricode.com/3499.html

陶辉 http://blog.csdn.net/russell_tao/article/details/7160071

时间: 2024-09-16 19:03:51

高并发网络编程之epoll详解的相关文章

Linux网络编程之epoll

epoll多路复用非阻塞模型 epoll多路复用技术相比select和poll更加高效,相比select和poll每次都轮询O(n),epoll每次返回k个有事件发生的fd,所以是O(k)的复杂度,或者说O(1).epoll分为水平触发(LT)和垂直触发(ET),这两种方式下对fd的读写是很不一样的,这也是epoll编程的难点,现在很多网络库都是优先提供epoll作为多路复用的,如libev/libevent/muduo/boost.asio,还有一些组件如beanstalkd/nginx- e

Java并发编程总结——慎用CAS详解_java

一.CAS和synchronized适用场景 1.对于资源竞争较少的情况,使用synchronized同步锁进行线程阻塞和唤醒切换以及用户态内核态间的切换操作额外浪费消耗cpu资源:而CAS基于硬件实现,不需要进入内核,不需要切换线程,操作自旋几率较少,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 2.对于资源竞争严重的情况,CAS自旋的概率会比较大,从而浪费更多的CPU资源,效率低于synchronized.以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中AtomicInteger类为例,其getAn

linux 网络编程之TIME_WAIT状态

                                                         Linux 网络编程之TIME_WAIT状态                                                               刚刚开始看TCP socket的4次握手终止流程图的时候,对于最后的TIME_WAIT状态不是很理解.现在在回过头来研究,发现TIME_WAIT状态是一个很微妙状态.之所以设计TIME_WAIT状态的原因有2个原因: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三. H.264简介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视频教程已经在"CSDN学院"上线,视频中详述了H.264的背景.标准协议和实现,并通过一个实战工程的形式对H.264的标准进行解析和实现,欢迎观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按照标准文档以代码的形式操作一遍,才能对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思想和方法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链接地址: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 本节视频免费 一. H.264视频编码标准 H.264视频编码标准是ITU-T与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七、 熵编码算法(1):基础知识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视频教程已经在"CSDN学院"上线,视频中详述了H.264的背景.标准协议和实现,并通过一个实战工程的形式对H.264的标准进行解析和实现,欢迎观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按照标准文档以代码的形式操作一遍,才能对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思想和方法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链接地址: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 GitHub代码地址:点击这里 本节视频免费 1. 熵编码概念 "熵&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十六:帧内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视频教程已经在"CSDN学院"上线,视频中详述了H.264的背景.标准协议和实现,并通过一个实战工程的形式对H.264的标准进行解析和实现,欢迎观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按照标准文档以代码的形式操作一遍,才能对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思想和方法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链接地址: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 GitHub代码地址:点击这里 在前面的博文中所述,视频信息中通常包含的冗余有三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十三、熵编码算法(3):CAVLC原理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视频教程已经在"CSDN学院"上线,视频中详述了H.264的背景.标准协议和实现,并通过一个实战工程的形式对H.264的标准进行解析和实现,欢迎观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按照标准文档以代码的形式操作一遍,才能对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思想和方法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链接地址: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 GitHub代码地址:点击这里 上下文自适应的变长编码(Context-base

PHP+Ajax 检测网络是否正常实例详解_php技巧

本文实例讲述了PHP+Ajax实时自动检测是否联网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html部分代码: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

Android开发高仿课程表的布局实例详解_Android

先说下这个demo,这是一个模仿课程表的布局文件,虽然我是个菜鸟,但我还是想留给学习的人一些例子,先看下效果   然后再来看一下我们学校的app 布局分析 先上一张划分好了的布局图 首先整个页面放在一个LinearLayout布局下面,分为上面和下面两个部分,下面一个是显示课程表的详细信息 1:这个没什么好讲的,就是直接一个LinearLayout布局,然后将控件一个TextView用来显示年份,一个View用来当作竖线,一个Spinner用来显示选择周数 2:这个是显示星期几的部件,是我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