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一:策略模式的定义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也叫做政策模式
        --->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二:策略模式的三个角色

● Context封装角色
        --->它也叫做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 Strategy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角色
        --->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三:策略模式的优点缺点

优点
●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这是策略模式本身定义的,只要实现抽象策略,它就成为策略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封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如果没有策略模式,我们想想看会是什么样子?一个策略家族有5个策略算法,一会要使用A策略,一会要使用B策略,怎么设计呢?使用多重的条件语句?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且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强。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由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策略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 扩展性良好
        --->这甚至都不用说是它的优点,因为它太明显了。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一个策略太容易了,只要实现接口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修改,类似于一个可反复拆卸的插件,这大大地符合了OCP原则

缺点
● 策略类数量增多
        --->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类数量增多。
●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
        --->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背的,我只是想使用了一个策略,我凭什么就要了解这个策略呢?那要你的封装类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原装策略模式的一个缺点,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三:策略模式的使用场景

●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例如,算法的选择是由使用者决定的,或者算法始终在进化,特别是一些站在技术前沿的行业,连业务专家都无法给你保证这样的系统规则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策略模式是你最好的助手。
●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现在的科技发展得很快,人脑的记忆是有限的(就目前来说是有限的),太多的算法你只要知道一个名字就可以了,传递相关的数字进来,反馈一个运算结果,万事大吉。

四:策略模式的注意事项
       --->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比如封装者弄一个map,使用者传一个标识,获取标识对应的策略),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否则日后的系统维护就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想接。
       --->策略模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式。它在项目中使用得非常多,但它单独使用的地方就比较少了,因为它有致命缺陷:所有的策略都需要暴露出去,这样才方便客户端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例如,在例子中的赵云,实际上不知道使用哪个策略,他只知道拆第一个锦囊,而不知道是BackDoor这个妙计。是的,诸葛亮已经在规定了在适当的场景下拆开指定的锦囊,我们的策略模式只是实现了锦囊的管理,但是我们没有严格地定义“适当的场景”拆开“适当的锦囊”,在实际项目中,我们一般通过工厂方法模式来实现策略类的声明,读者可以参考混编模式。

五:策略模式的例子

【1】策略抽象类

 1 package com.yeepay.sxf.template13;
 2 /**
 3  * 策略的运算的接口
 4  * @author sxf
 5  *
 6  */
 7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8     //策略模式的运算法则
 9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10 }

View Code

【2】策略1

 1 package com.yeepay.sxf.template13;
 2 /**
 3  * 策略算法1
 4  * @author sxf
 5  *
 6  */
 7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8
 9     @Override
10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11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Strategy1.doSomething(策略算法1)");
12     }
13
14
15 }

View Code

【3】策略2

 1 package com.yeepay.sxf.template13;
 2 /**
 3  * 策略算法2
 4  * @author sxf
 5  *
 6  */
 7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8
 9     @Override
10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11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Strategy2.doSomething(策略算法2)");
12     }
13
14
15 }

View Code

【4】策略封装者

 1 package com.yeepay.sxf.template13;
 2 /**
 3  * 策略封装者
 4  * 高层模块的调用非常简单,
 5  *         知道要用哪个策略,产生出它的对象,然后放到封装角色中就完成任务了
 6  * @author sxf
 7  *
 8  */
 9 public class Context {
10
11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null;
12
13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14         this.strategy=strategy;
15     }
16     //锦囊执行者
17     public void doAnyThing(){
18         strategy.doSomething();
19     }
20 }

View Code

【5】客户端测试

 1 package com.yeepay.sxf.template13;
 2 /**
 3  * 客户端
 4  * @author sxf
 5  *
 6  */
 7 public class Client {
 8
 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0         //声明一个具体的策略
11         Strategy strategy=new ConcreteStrategy1();
12         //将这个策略封装到封装者内部
13         Context context=new Context(strategy);
14         //封装者执行策略错
15         context.doAnyThing();
16         //封装者内部隐藏一群策略,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策略。
17     }
18 }

View Code

 

时间: 2024-10-25 06:35:32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策略模式的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三)—-Strategy策略模式

GOF<设计模式>一书对Strategy模式是这样描述的: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他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Strategy模式使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Strategy模式以下列几条原则为基础: 1)每个对象都是一个具有职责的个体. 2)这些职责不同的具体实现是通过多态的使用来完成的. 3)概念上相同的算法具有多个不同的实现,需要进行管理.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它的具体使用,这个例子是关于数据库连接的.代码如下: interface DatabaseStrate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桥梁模式

一:桥梁模式定义        --->桥梁模式(Bridge Pattern)也叫做桥接模式,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式        --->将抽象和实现解耦,使得两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二:桥梁模式角色 ● Abstraction--抽象化角色        它的主要职责是定义出该角色的行为,同时保存一个对实现化角色的引用,该角色一般是抽象类.● Implementor--实现化角色        它是接口或者抽象类,定义角色必需的行为和属性.● RefinedAbstraction--修正抽象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装饰者模式

一:装饰模式的定义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如果大家还记得代理模式,那么很容易看懂这个类图,装饰类的作用也就是一个特殊的代理类.        --->在装饰模式中,必然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最原始的接口或抽象类充当Component抽象构件 二:装饰模式的角色        ● Component抽象构件                Component是一个接口或者是抽象类,就是定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

一: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目前已经是一个没落的模式,基本上没人会单独写一个迭代器,除非是产品性质的开发        --->它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        --->迭代器是为容器服务的,那什么是容器呢? 能容纳对象的所有类型都可以称之为容器,例如Collection集合类型.Set类型等,迭代器模式就是为解决遍历这些容器中的元素而诞生的        --->迭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一:模板方法模式的定义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模板方法模式确实非常简单,仅仅使用了Java的继承机制,但它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模式.其中,AbstractClass叫做抽象模板,它的方法分为两类:        ● 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也叫做基本操作,是由子类实现的方法,并且在模板方法被调用.        ● 模板方法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

一:建造者模式的定义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也叫做生成器模式,其定义如下: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Product产品类                通常是实现了模板方法模式,也就是有模板方法和基本方法,这个参考模板方法模式.例子中的BenzModel和BMWModel就属于产品类.        ● Builder抽象建造者                规范产品的组建,一般是由子类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一: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重点是在"链"上,由一条链去处理相似的请求在链中决定谁来处理这个请求,并返回相应的结果        --->一般会有一个封装类对责任模式进行封装,也就是替代Client类,直接返回链中的第一个处理者,具体链的设置不需要高层次模块关系,这样,更简化了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

一:访问者模式定义        --->封装一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 二:访问者模式角色● Visitor--抽象访问者        抽象类或者接口,声明访问者可以访问哪些元素,具体到程序中就是visit方法的参数定义哪些对象是可以被访问的.● ConcreteVisitor--具体访问者        它影响访问者访问到一个类后该怎么干,要做什么事情.● Element--抽象元素        接口或者抽象类,声

设计模式之禅之设计模式-享元模式

一:享元模式定义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是池技术的重要实现方式        --->使用共享对象可有效地支持大量的细粒度的对象        --->要求细粒度对象,那么不可避免地使得对象数量多且性质相近,那我们就将些对象的信息分为两个部分:内部状态(intrinsic)与外部状态(extrinsic).                ● 内部状态                        内部状态是对象可共享出来的信息,存储在享元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