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对话TED创始人:从“大数据”到“大理解”

  一位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中最年轻的高管、时下最受关注新锐科技领袖;一位是创作了60多本书,著名的TED会议的缔造者。这两个年龄跨度超半世纪的大脑汇聚一起,会有怎样的交流与碰撞?日前,在百度德尔塔俱乐部的组织下,百度副总裁李明远与TED创始人理查德·沃曼(Richard Saul Wurman)就城市、个人以及技术展开了一场对话。

  在交流过程中,李明远与沃曼均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对个体最有利的时代——我们能够便捷地与全世界连接在一起,我们的见识超越了物理的局限,我们获得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对称。下一步,我们将实现从“大数据”到“大理解”的演变。届时,每个普通人都将对自身、对社会有全新的认识。这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李明远与沃曼对话的现场实录:

  沃曼:让我们首先从云计算和大数据谈起。我们要谈的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人们对数据的理解。我们希望为城市设计这样一种语言,使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理解。医疗领域有医疗的语言,科学领域有科学的语言。城市也应当如此。如果两个国家、两个省或两个城市无法将他们的信息记录、编码、展示成同样的语言,他们之间便无法通过数据很好地进行比较、交流,从而促进发展。当前,50%的全球人口在城市里生存,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70%。云和互联网是我们相互理解的方式之一。在构建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像百度这样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们将实现我的这种想法。

  李明远:我同意你的观点。云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其实云这个概念自古有之。中国古诗中就谈到了“共饮一江水、共赏一轮明月”的概念。当时的人们有一个愿景,如何让我的见识超过物理的局限。我觉得云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的见识超过物理对我们的局限。

  沃曼:我并不信教,但在旧约里有句话是这样的:“现在发生的,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仍会继续发生”。也就是你说的那个意思。欧洲出现印刷术后,便开始印刷圣经。然而直到公元99年以后,人们才出现在圣经中加入页码的想法,以便找到相关内容。很多时候,像这样简单的东西从我们身边被忽略。我刚才提到的用同一种语言来描述整个城市的想法也是如此,很简单,但是之前一直没有人这么做。如今科技发展了,我们能够去实现它。云让我们能够分享信息,让我们每个人了解、并看到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让世界在云端成为一个博物馆,让我们可以领略它的风光。

  李明远:从百度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要让事物被人们所理解,首先是要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如果彼此不能连接在一起,后面很多东西就没有意义。我觉得在今天中国的很多城市,便捷的连接已经不是问题。此时,云能够真正创造很大价值。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尽管不赚钱,但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比如百度有个摄像头叫小度i耳目,我们将云摄像头部署在很多有趣的地方,如故宫、动物园。许多外地的孩子即使没机会来到北京,也能看到这座现代城市古典的一面,也能看到动物园里的动物起居和成长的过程,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生动的东西。在这个连接的过程中,百度就实现了让人们去理解自己无法接触到的东西。

  在今天这样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通过过去的伟大发明和当前的科技发展,我们不仅与过去有连接,还跟同时代的人、跟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都连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在过去,人们可能要到30岁才能积累相当的阅历。然而今天十几岁的青少年就已经十分聪明,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相当之快。人们从信息的发展中获得收益。然而,我对信息的不断膨胀也有所担忧。

  沃曼:关于信息膨胀,我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很多信息我们并没有进行充分的理解。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并没有膨胀,而是无用的信息在膨胀。我们需要的是对信息有更深的理解。我有个愿望,就是把这些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今天,我们希望借助技术这个工具去增进人们对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假如米开朗基罗没有锤子、没有凿子,就没有办法做出大卫这样一个雕塑。虽然工具、技术本身无法完成一个雕塑,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技术,艺术家也无法打造伟大的作品。我们在做的正是利用科技、制造工具,帮助人们去理解自我和世界。

  李明远:确实,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生活得更聪明、更简单,在做决定之前,拥有更多信息、更多选择。为了实现更深的理解,我觉得首先通过云,存储、分享和连接。然后是将信息处理得更容易被理解。

  除了之前提到的,云能够连接,让我们的见识超越物理限制,同时云作为工具,也能帮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的难题。今天,我们已经在使用各种技术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使用手机。我们发现,小朋友很容易就能使用手机,不用特别去教,他们上手非常快。然而很多中年人、老年人使用起来却很不方便。比如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会我的父母如何用手机把照片传给我。我们现在有了百度云盘,我告诉父母,把照片放在这个文件夹里就行了。他们用过PC,理解文件夹的概念。他们不需要知道云或者共享的概念。我们其实是根据用户过往的使用经历乃至生活经历去设计、开发移动端的产品。

  谈到未来,我们都有个很头痛的问题——数据是与设备绑定在一起的,而设备会损坏、会丢失。我们希望未来的设备,在硬件上是轻量化的,足够绿色环保。数据存储在云端即可。大家甚至可以共享硬件,无需区分彼此。对于用户来说,设备只有屏幕尺寸的区别,只有大小差异所带来的功能上的差别。通过诸如人脸识别等方式,终端从云端获得个人数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更容易地与设备相处,轻松使用。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具备这种“刷脸”的技术了。

  沃曼:你提到的是一种渐进式的变化。我其实更想知道未来一些非常巨大的改变。比如说,如果西北航道全面开放将会带来什么变化?科技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将是巨大的,那么世界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科技又将给社会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

  李明远:我觉得对人最大的影响将来自数据。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数据。过去我们对数据的理解是比较窄的,我们认为记录的这些东西就是数据。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其实是没有被挖掘和记录的,这种东西对于我们生活改变很大。很多人在云计算和可穿戴设备这一波浪潮里将看到真正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举个例子,有人自称是非常安全的司机。怎么证明自己安全?他会说我过去两年没有出过交通事故,他通过驾驶记录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其实这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飞行员在一生的过程中也许不会出现驾驶安全问题,但一直有第三方专业人士在观察他的行为,能看一些他看不到的东西,告诉他说虽然你没有出现事故,但是你有事故的征兆。普通人没有机会更好地去洞察自己,看不到这个隐含的数据。然而,这个数据在未来五年将进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一个人,一直很健康,保持有规律的运动,从不去体检,然而突然一下得心脏病,就不在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剧。这在过去没有办法解决。今天,通过大数据的规律比对,你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好的驾驶者,你的身体可能得什么病、可能不会得什么病。我们会有更多传感器帮助我们第一时间知道下一秒可能发生的事情。当个体重新认识自己后,会有很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在资源配置上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百度最近就做了一个关于流行病学的预测。通过过往的数据搜集、分析、比对,我们能够得知爆发的临界点,以及后面的趋势,从而重新配置医疗资源。

  沃曼:是的,我们需要将大数据变为大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数据,才能触及到人本身。我们正在与政府展开技术合作,让城市的数据变得更为人类所理解。因为城市的人口非常的密集,比如说交通、饮食等方面,都是在城市里面发生。城市人口未来将占据了世界人口的70%。因此城市相当重要。

  我们并非想单纯判断城市发展得好或不好,而是希望通过数据趋势,通过对比找出原因。我正在进行一个项目,对50个国家问50个问题,其中的问题就涉及到医疗保险,比如说产假在美国是12周,没有薪金的,在挪威是46周,有薪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我们并不是说哪个制度更好,我们希望了解到这个制度的代价是什么,投入产出比如何。医疗保健占全球GNP的20%,值得我们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思考一下,这就是我所说的对比性的分析。

  李明远:我觉得这个意识大家都有了,但哪一个地方开始切入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正如刚才我提到的,一切都可被连接,连接之后,这个东西才有意义。对当今中国来说,如何才能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等,从一个独立的功能聚合成一个生态?要做到这点,光靠百度远远不够。在此过程中,百度提供的技术就像催化剂一般,让大家感受到这里头的好处,产生兴趣,从而参与进来。

  沃曼:我们知道IBM一直在推动智慧城市的理念。他们的想法是从我们这里获得的。我觉得,像百度这样的公司,有一点很让人兴奋,就是对趋势的判断、对未来的预测——想象一下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对此做好准备。

  沃曼:我人生的目标是非常自私的——我只想了解世界。了解之后,世界也会改变我。其实我并没有想过要去影响其他人,我只是想自己了解一些趋势,并从中找到乐趣。我没有在企业或政府中任职,我所拥有的只是好奇心。我知道城市是人们最主要的居住场所。城市的复杂程度是所有东西都无法媲美的,我们发明城市以后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所有的工作,我不觉得我能够创造出这个桌子或者是手表,很多东西我都无法独自完成。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限制,但是如果我们共同合作的话,我们其实可以作出巨大的成就。

  李明远: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信息前所未有的对称,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平等,这个平等可能不是物资的平等,而是信息和知识上的平等。在过去,信息是被少数受过良好教育、在物质上也有一定积累的人所享受。我觉得在未来,所有人都会成为信息受益的一份子。一个人的需求激发另一个人的好奇心,再激发下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使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百度所做的就是提供平台和工具,让人们在平台上使用工具做出一些过往意想不到的成果。普通人的需求会激发这个时代的创新,当创新经历量变的积累后,将会形成一个爆发。我们这代人将见证这一爆发。

  沃曼: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束语。对很多事情,我们以为我们已经理解了,但是我们根本就不理解。那么,真正做到让所有东西都能够被人们所理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力量。在这件事情上还有很大的机会,人们现在对此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你有这样的能力去改变现状,让人们去理解自我和社会,哪怕每时每刻影响他人一点点,就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时间: 2024-10-13 17:49:15

李明远对话TED创始人:从“大数据”到“大理解”的相关文章

2014中国大数据行业大调查首批获奖名单大曝光

在2014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召开前期,CSDN特举行了"2014中国大数据行业大调查(2014年11月7日 - 2014年12月7日)"活动,旨在为大数据技术从业者和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而在活动进行的两周内,我们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位CSDN小伙伴的支持. 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全国如此多小伙伴的踊跃参与?这里我们不妨看向本次2014中国大数据行业大调查的一等奖: BDTC 2014之旅 本届大会将持续三天,大会第一天也就是12月12日,将举办第二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论文宣

大数据就是大市场和大业务

2012年全球科技企业在大数据市场的营收排名榜(腾讯科技配图) 北京时间2月18日,美国科技博客网站SiliconANGLE.com创始人约翰-法瑞尔(John Furrier)在<福布斯>网站上发表文章指出,大数据目前是全球科技领域最热门的市场.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越早认识到并率先敞开怀抱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它们进行创新.提高自身业务灵活性以及提升利润的机会就越大. 以下是内容全文: 我们都已经看到,大数据正是目前全球科技领域最热门的市场.从大数据开始逐渐兴起时,我就一直关注着该市场的发展趋

未来每个人都将成为IT人 大数据孕育大机遇

2012年,科技成果异彩纷呈:从"上帝粒子"到"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从谷歌眼镜到无线充电再到3D打印机--人类对宇宙和世界的探索不断突破极限,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也越来越智能和高效. 海量信息汹涌来袭,IT业继续孕育颠覆性变革.云计算催生大数据,大数据将带来大商机.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云服务.大数据.移动.社交,将成为2013年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数据可以改变一切:也许,每个人都将成为IT人-- 当你走进一家陌生的小咖啡馆时,耳边响起只有你才熟

品《阿里巴巴大数据实践-大数据之路》一书(下)

今天继续谈阿里的这本书,包括数据服务平台.数据挖掘平台.数据建模.数据管理及数据应用,希望于你有启示. 1.数据服务平台 数据服务平台可以叫数据开放平台,数据部门产出海量数据,如何能方便高效地开放出去,是我们一直要解决的难题,在没有数据服务的年代,阿里的数据开放的方式简单.粗暴,一般是直接将数据导出给对方,我想,现在大多公司的开放应该也是如此吧,虽然PaaS喊了这么多年,但真正成就的又有几个? 即使如阿里,在数据开放这个方向上的探索和实践,至今也有7个年头了,任何关于数据开放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都

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大数据及大数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于2013年6月5-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以国际视野,洞悉全球云计算发展趋势,并从应用出发,探讨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云安全及云计算行业应用等焦点话题.大会还特别设立了云计算服务展示区域,交流国际云计算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国内云计算试点城市发展成就,分享云计算发展经验,促进全球云计算创新合作.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怀进鹏 在第五届云计算大会第二天的演讲上,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

从大数据向大信息升华,亟待统计科学与数据科学的革新

大科学工程,是以工程方式.计划手段.汇聚科技资源与力量整体推进重大科技计划的最新范式,是科学研究由传统的"手工小作坊"向现代大规模"工场"演进的一次革命.大科学范式的"兵团作战",将以空域和领域维度上的大规模,甚至超越时域维度上的长尺度,实现今朝一日.史上数年的突破. 大科学是大数据的摇篮,大数据是大科学的产物 大科学的王者之道始于大数据的产生.人类历史上的大数据,源于科技领域,确切地说源于大科学研究.曼哈顿计划打开了微观世界,并开创了借用人造的

品《阿里巴巴大数据实践-大数据之路》一书(上)

7月有人推荐阿里巴巴刚出的这本书<阿里巴巴大数据实践-大数据之路>,到亚马逊一看才是预售状态,拍下直到8月才拿到. 翻看目录一看,欢喜的很,正好出差两天就带在身边,由于在机场滞留超过12个小时,就把它读完了. 用"品"字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市面上充斥着太多的大数据平台技术的书,诸如hadoop,spark等占据了大部,但对于如何管好大数据却缺乏真知灼见,二是这本书的确干货很多,诚意实足,明显来自阿里实操人员的经验,从作者是阿里巴巴数据技术与产品部就可知道,三是内容跟笔者的专

CIO应思考如何让大数据产生大价值

根据IDC的一份名为"数字宇宙"的报告,预计到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3722.html">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会达到35.2ZB.在如此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 然而,一些企业的CIO们还在观望和质疑--大数据是不是真的来了. 从海量数据到大数据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据发展已有多年,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过去增长以往的技术能够对它比较好的管理,但一旦到达一个临界点

IBM最新调研表明:大数据等于大回报

文章讲的是IBM最新调研表明:大数据等于大回报,近日,IBM在全球发布了针对大数据分析的最新研究报告<分析:价值的蓝图>.报告表明,当前,全球领先的企业和组织中,将业务分析的首要价值定义为"增长"或"创新"的超过75%.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和组织认同"政策"或"执行"是阻碍价值最大化的最重要因素. 值此,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在全球共进行了五次关于"分析的采纳和运用"的调研.在本次调研中,IBM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