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手机每台赚2.5元算离谱,更离谱的是智能手机每台利润只有10元也有厂商做,套用近日网络用语,“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大人,背后一定有大秘密”。本报在连续报道国内手机厂商多个内幕之后,近日再次接到知情人士报料,在目前竞争残酷的大环境下,一些不良手机应用开发商、手机方案设计方和手机厂商在利润极低的情况下,合伙设陷阱欺骗消费者,在手机设计环节就把一些扣费的恶意应用植入智能手机中,暗中扣费。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还是一张草图时,坑害消费者的陷阱已经设计好,而由于直接植入手机系统中,消费者不但不知情,就算发现后也没有相应权限和技术,根本无法删除恶意应用。
在多个手机公司做过操盘手的徐进建给本报记者讲述了他自己操盘的一个品牌。一年前,徐进建还在国内某手机公司做运营总监,当时公司定的市场战略是走高端,因此手机市场零售价定位为每台800元,其利润也较为正常,大概每台50元,而把更多的利润留给渠道商,但由于定价过高,每月的销量只有2万台。而到今年,与该品牌同配置的手机市场价已经降到400元左右,除了采购成本降低外,徐进建表示,主要是为了用更低价来促销量,但厂商的利润已经低到每台10元。而低价一出,其手机销量立即升到每月六七万台。徐进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不少手机厂商都是通过低价来“跑量”,而在每台利润只有10元的情况下,为何厂商还愿意做,可见厂商一定还有赚钱的其他门道。
利润来源:
恶意扣费及广告和流量
本报记者根据这条线索深挖,竟然发现曾经在功能手机时代出现的恶意应用换个“马甲”继续在智能手机时代肆虐。而手机厂商正是通过那些恶意应用来赚取手机本身利润之外的利益,这其中牵涉到的利益方包括手机应用开发商、手机方案设计方和手机厂商三方。在知情人的推荐下,本报记者联系到一个手机应用开发商行业的资深人士,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手机应用开发商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应用推荐给方案设计公司和手机厂商,而灰色利润的来源主要包括三种,主要是暗中扣费,另外就是通过植入广告,第三是偷用户的流量费,这与此前媒体报道的利润来源相似,但关键是现在的方式更为隐蔽。
上述人士表示,现在手机设计方案公司以及手机应用开发商生产同样艰难,方案设计公司、手机应用开发商就开始寻找正常途径之外的手法来赚钱,其手段就是在手机设计环节植入恶意应用,再与手机厂商一起来瓜分获得的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