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 低速电动应当纳入新能源汽车

摘要: 低速电动车应不应该转正?要不要纳入到新能源 汽车 的范畴中?这些问题近年来争议颇多,久未定论。在2015年1月13日至14日即将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论坛上

  低速电动车应不应该“转正”?要不要纳入到新能源 汽车 的范畴中?这些问题近年来争议颇多,久未定论。在2015年1月13日至14日即将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论坛上,这个话题也将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事实上,在百人会成立之初,低速电动车就被作为重点课题得到了多位专家的重视。包括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学术委员会主席徐冠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等多位专家都在围绕这一课题进行调研。而低速电动车也成为百人会七大课题中第一个完成报告,并有初步结论的项目。

  12月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以百人会理事会理事长的身份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定和低速电动车准入放开等诸多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50万目标没有实现不足为怪

  《21世纪》: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迄今为止,您认为这些政策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陈清泰:国家确实出台了很多政策,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电动车市场状况和预期的目标相比还差得很远。尽管国家政策如何制定得更加科学有效还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更加本质的问题是电动车技术的成熟度和燃油汽车仍然不可相比,而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

  比如50万辆的目标是2009年提出的,到2015年要实现它,现在看来非常困难,但这并不能说明是政府对电动汽车的关注和支持不到位造成的,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国, 其他 国家几乎也是这样。比如美国、日本都曾制定过电动车发展的目标,也有没实现。所以我们这一轮没有实现不足为怪,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政府发展电动车的态度,为企业和研发机构指出了方向,这是很有价值的。

  《21世纪》:我们会在目标上做调整吗?

  陈清泰:规划一个量是指导性的,不能理解为计划体制下刚性的要求,因为电动汽车发展最终还是要看市场,在市场接受程度还达不到的时候,没有必要过于关注数量目标。重要的是回过头来看一看,原来的判断有哪些不妥,比如对技术成熟度的判断,商业模式上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市场准入的开放度够不够,政府支持的政策有没有产生长期预期等等,这将为我们下一步制定政策提供依据,这是最有价值的。

  事实上,在当时制定目标时,我们预判是可以做到的,但现在没做到,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找准问题就是一种价值。

  《21世纪》:现在这个问题找到了吗?发生在什么地方?

  陈清泰:这个看法不一。比如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从去年开始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做了多次周密调研,今年7月以后,政府在如此短的时间、针对一个产业出台了如此密集并有力度的政策,这在我的经历中几乎是第一次。它带来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小高潮,表面找到了当前问题的症结。但是电动车还在快速发展阶段,政府还应随形势变化滚动、修正相关政策,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建议财政补贴转为交叉补贴

  《21世纪》:您认为政府在推动电动车市场化中扮演的角色和管理的边界是什么?

  陈清泰:目前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化的第一推手几乎都是政府,因为电动汽车可以做到零排放,减少城市污染,如果做得好,还可以与智能交通有很好的衔接。但是对消费者来说,这都是“外部性”效益,对自己而言,电动车和燃油车相比,还是不经济、不方便、不放心。目前,电动车产业化面临的很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还没有解决,产业化困境如何突破,我想单靠市场力量是解决不了的,需要政府来做。所以在产业化初期,政府出手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如何出手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21世纪》:的确现在政府是电动汽车市场化的第一推动力。市场发展基本是依托补贴,但如果政府一直这样补下去的话,也会出现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陈清泰:我完全同意这个看法。政府补贴到底能补多久?纳税人的钱来补贴人们去买汽车,短时间是可以的,但是它是不可持久的。所以提出了所谓的补贴“退坡”的问题,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又没那么简单。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美国加州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办法,也在和财政部同志讨论。我认为美国加州的政策思路有重要借鉴意义。政策必须兼顾激励与约束,是双向的。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加州的所谓零排放法规就是这样一个原理。它实际上是交叉补贴,规定在本地销售的汽车当中,到某一年,零排放汽车销售量必须占百分之多少,如果达不到就要受罚,或者去买指标。现在买指标就是去买特斯拉的指标,特斯拉由此每年得到好几个亿的补贴。也就是说,由燃油车补贴清洁能源车。这就与税收没关系,不影响税收,它还会形成一种很自然的退坡,也就是与政府制定的目标越接近,交叉补贴的力度越小。它的导向作用是可持久的。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第一期财政补贴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补了三年,新的政策没接上,产销量很快掉下来了。新的补上后,又出现了小高潮。这种短期的政策,不足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足够的预期,因此消费者谨慎,企业也很难真心实意地干,这是不行的。如果我们用类似加州的政策思路,就会形成一个长期预期,这一点非常重要。

  交叉补贴的另一个好处是,对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可以采取不同的补贴系数。如果纯电动车的补贴系数是1的话,插电式可以是0.7,深混可以是0.4,这样政府的政策就是中性的,没有干预技术路线。

  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是革命性的,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一个重要的政策思路就是在不同阶段找到当期的技术成熟度可以支撑,并能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打开市场出口,让这种新技术主要依托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运转起来,一边盈利一边发展。这方面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就是平板显示器替代彩色显像管的过程。凭现在电动车的技术成熟度一步替代主力车型,有点像以卵击石,但从高端车和小型车两极来看,它的优点已经显现出来。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电动车,虽然很好,但终究它销量有限。我国在积极发展主流电动车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小型、短途、低速电动车。这种车可以满足三、四级城市和边远山村消费者的大部分需求,因为他们日常的机动化活动范围有限,经济能力也有限。专家们估计,如果这个市场一旦能够打开,很快就能形成一个百万辆甚至于千万辆级的市场。

  《21世纪》:您提到的美国加州交叉补贴方式,会不会成为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

  陈清泰:百人会将为政府提出建议。在百人会研究课题中,有一个是电动汽车政策的国际比较,其中就包括加州的交叉补贴方式。从原理上说,这应该行得通,它实际上就是碳排放交互原理,不过政策的制定过程会有难度。办法总比困难多,能给社会带来进步才是最主要的。

  低速电动应纳入到新能源汽车中

  《21世纪》:低速电动车上路会增加交通事故,大家对它的安全性比较担心,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陈清泰:我认为交通安全问题可以参考摩托车的管理方式。大城市可以限行,但是在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还是应该放开。在交通管理上,可以给低速电动一个特殊的牌照,比如绿色的牌子,让它与其他车有明显区别。在路权上也可以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能上等等,

  事实上,对低速电动车的管理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念问题。所谓创新,又叫做创造性破坏,它破坏的不仅是原有的技术,还有原有的规则,我们要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游戏规则有时也必须适应新的需要。比如电子商务,它打破了原有的很多规则,政府没有对它限制而是持宽容态度,这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和全球仰慕的电子商务。而对解决广大村镇居民出行机动化、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等的速电动车,我们也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21世纪》:很多低速电动车的生产企业都是作坊式的、达不到标准,产品缺乏安全性和质量保证,政府应该如何管理这些企业?

  陈清泰:首先要问,低速电动车标准在哪里?标准没有制定,就说它不达标,这不合逻辑,可能有偏见。我相信,只要给低速电动车制定一个标准,加强监管,对既有的产品和厂家进行整顿,几年之内就可以改变面貌。

  《21世纪》:对低速电动车的肯定,是不是意味着将来低速电动车将纳入到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中?

  陈清泰:现在从法规的角度还没有肯定。我认为应该纳入,如果用锂电,政府补贴一点最好。很多电池企业都说,如果产业规模上来了,成本很快会降下来。低速电动车电池用量较小,锂电池自身的寿命要比铅酸电池长,再加上运行成本非常低,很快可以打平。短途、低速是电动车的一个细分市场。这种车车价低、使用成本更低、补充能源方便,受到中小城市、村镇中低居民普遍欢迎。要“肯定”低速电动车,涉及交通法规的修改,还有不同意见,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做出决策。

  《21世纪》:不久前,政府出台的电动车准入政策,很多人认为这是为低速电动车企而设的,为了规范电动车市场,您认为这个政策主要针对的是谁?

  陈清泰:我不好猜测,但是我认为对于市场准入应该较大力度地有序开放。在一个技术面临新突破的时候,有大量的投资者、企业家,从中发现了机会,他们削尖了脑袋都想进来,这恰恰是技术成熟所必须的。

  新技术的突破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这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谁来试错?是政府出钱来试错吗?不可能,要由投资者,要由企业来试错,因为试错成功会有回报,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欢迎新的进入者。只要各地政府不去鼓动,也不要过度去限制,使每一个投资者企业家的进入保持理性,就不要怕一下子有较多企业进入,更多企业进入会加速试错过程。每个企业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但是它们的贡献是完成了一次次试错。

  所以,企业做什么还是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政府该做的事情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一个平台。

  《21世纪》:如果放开电动车市场的竞争,让国外的品牌、技术进来,对中国的自主品牌电动车来说会不会有影响?

  陈清泰:一方面政府可能会在如何对待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上制定一些政策,这在电动车发展初期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看华为的案例。华为开始起步时,电信行业该来的外资企业全都进入了,最后华为还是成长了。所以竞争是一个学习、激励和筛选的过程。封闭起来,对谁都不利;但一下子完全放开我估计也有些困难,所以有一个过渡阶段我认为是必要的。

时间: 2024-10-23 08:25:16

陈清泰: 低速电动应当纳入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文章

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瓶颈

摘要: 核心摘要 从去年6月开始,按照国务院的分工,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制定<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去年年底前已经完成了第一稿,未来与<规划>同 核心摘要 从去年6月开始,按照国务院的分工,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制定<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去年年底前已经完成了第一稿,未来与<规划>同时出台还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本报记者 何芳 实习记者 戴瑞英 北京

新能源汽车补贴青睐纯电动 电池零部件是重点

日前,记者从多家整车厂和一些业内专家处了解到,半个多月前,他们已收到一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的征求意见稿,这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订的<规划>,将在汇总了各方意见后,经主管部门讨论修订,目前已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方案.如顺利通过,该<规划>则进入实施阶段,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应该会出台. 记者手中的这份共计15页的<规划>是2010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年纲领性文件,与此前我国1 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模式不同的是

2014年,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超过300%

摘要: 2014年,新能源 汽车 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超过300%.然而,2015年前两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同比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相比去年的盛况,却显得后继乏力.数据显示,2月新 2014年,新能源 汽车 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超过300%.然而,2015年前两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同比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相比去年的盛况,却显得后继乏力.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6190和6045辆,但2014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6677辆和1.4万辆. 对此,

新能源汽车5年“断奶” 企业能否自立?

摘要: 2014年,新能源 汽车 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超过300%.然而,2015年前两月,国内 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同比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相比去年的盛况,却显得后继乏力.数据显示,2月新 2014年,新能源 汽车 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超过300%.然而,2015年前两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同比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相比去年的盛况,却显得后继乏力.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6190和6045辆,但2014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6677辆和1.4万辆. 对此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背后的风险

随着我国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逐渐明朗,业内专家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背后的风险 文/本刊记者 郭琳 近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论再起. 今年7月<求是>杂志刊登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该节选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出台时间一再推迟. 自2001年新能源汽车被纳入国家"863

太多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 泡沫隐现

深圳街头,时不时见到红白相间的比亚迪纯电动出租汽车--E6.它从身边路过,没有马达高亢的轰鸣,只有丝丝的轻吟.虽然首批投放市场只有100辆,但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了. 而决策层显然对新能源汽车是支持的.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该决定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扶持的七大产业之一. 国家的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持给予了市场宽广的想象空间.已经采取措施的是2009年1月,国家启动"十城千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各方欲争先却怕成先烈 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

比亚迪F3D M已于2010年3月29日在深圳推出了双模电动车低碳版,购买F3D M能享受财政部及深圳市政府总计8万元的 新能源汽车补贴,但叫得响,买的少. 缘何如此?正如新日电动车集团副总裁胡刚所言,"潜在需求一直都存在,但新能源汽车至今还是纸上谈兵,一直未实现商业化运作,主要是因为价格太高,消费力不足,以及社会配套设施不齐备".这也是他早年就已从事电动车电池研发,2009年也随政策而动,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却迟迟未大步涉足该产业的缘由之一. 2010年,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密集

新能源汽车规则争议

文/特约记者 申晓青 规范行业还是打击热情等争议的背后,有国企民企不同待遇的嫌疑 方兴未艾的 新能源汽车,好不容易翘首迎来一部管理规则,反被搅得风生水起. 6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并于7月1日起施行.<规则>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按技术水平细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相应限定车企的准入门槛与销售范围. 基于不同的立场,有人为之叫好,称处于混乱状态的技术有必要由政府进行规范:有人对此质疑,新能

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启动最高补贴6万元

中新网6月1日电 据财政部消息,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 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