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3.8 readv()和writev()函数

3.8 readv()和writev()函数

read()和write()系统调用每次在文件和进程的地址空间之间传送一块连续的数据。但是,应用有时也需要将分散在内存多处地方的数据连续写到文件中,或者反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从文件中读一片连续的数据至进程的不同区域,使用read()则要么一次将它们读至一个较大的缓冲区中,然后将它们分成若干部分复制到不同的区域,要么调用read()若干次分批将它们读至不同区域。同样,如果想将程序中不同区域的数据块连续地写至文件,也必须进行类似的处理。
UNIX提供了另外两个函数—readv()和writev(),它们只需一次系统调用就可以实现在文件和进程的多个缓冲区之间传送数据,免除了多次系统调用或复制数据的开销。readv()称为散布读,即将文件中若干连续的数据块读入内存分散的缓冲区中。writev()称为聚集写,即收集内存中分散的若干缓冲区中的数据写至文件的连续区域中。

#include <sys/uio.h>

ssize_t readv(int fildes, const struct iovec *iov, int iovcnt);
ssize_t writev(int fildes, const struct iovec *iov, int iovcnt);

参数fildes是文件描述字。iov是一个结构数组,它的每个元素指明存储器中的一个缓冲区。结构类型iovec有下述成员,分别给出缓冲区的起始地址和字节数:

struct iovec {
    void   *iov_base   /* 数据区的起始地址 */
    size_t  iov_len     /* 数据区的大小 */
}

参数iovcnt指出数组iov的元素个数,元素个数至多不超过IOV_MAX。Linux中定义IOV_MAX的值为1024。
图3-4说明了参数iovcnt、iov及其所指数组与这两个函数的关系。writev()依次将iov[0]、iov[1]、...、 iov[iovcnt–1]指定的存储区中的数据写至fildes指定的文件。writev()的返回值是写出的数据总字节数,正常情况下它应当等于所有数据块长度之和。

readv()则将fildes指定文件中的数据按iov[0]、iov[1]、...、iov[iovcnt–1]规定的顺序和长度,分散地读到它们指定的存储地址中。readv()的返回值是读入的总字节数。如果没有数据可读和遇到了文件尾,其返回值为0。
有了这两个函数,当想要集中写出某张链表时,只需让iov数组的各个元素包含链表中各个表项的地址和其长度,然后将iov和它的元素个数作为参数传递给writev(),这些数据便可一次写出。

时间: 2024-09-27 00:40:49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3.8 readv()和writev()函数的相关文章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导读

前言 十年前,我们出版了<UNIX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十年来,影响UNIX编程接口的规范和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当时写书参照的"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 2"现在已发展到了"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 4",而若干分离独立的规范和标准,包括Single UNIX Specification,现在都已经统一在POSIX.1-2008标准之下.同时,随着Linux系统的成熟和发展,UNIX系统已不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1.2 标准

1.2 标准 UNIX变体的激增产生了许多兼容性问题,特别是各种商业UNIX变体的出现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系统V和BSD在许多方面不同-它们有不同且互不兼容的物理文件系统.网络机制和虚拟内存结构.这些不同中有一些限制在内核设计和实现上,但另一些出现在程序设计接口层,这导致没有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能够不加修改地同时运行于系统V和BSD系统.另一方面,商业变体常常带有各自的增值特征,应用程序员常常搞不清它们.结果,为了保证程序在各种不同的UNIX上都能工作,程序员不得不付出极大的努力.这种情形导致了对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第1章 UNIX导论

第1章 UNIX导论UNIX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操作系统.在开始讲述UNIX环境程序设计方法之前,我们先回顾UNIX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历程,介绍UNIX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标准.回顾UNIX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它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并把握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UNIX的标准,可以使我们理解和区分UNIX的不同实现与版本之间的区别,并编写出可移植性更好的程序.随后,作为后继章节的基础,本章将讲述UNIX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介绍与UNIX全系统有关的一些内容,例如系统信息.系统能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1.1 UNIX简史

1.1 UNIX简史 UNIX早在MS DOS.Windows出现之前就已经诞生了,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1.1.1 UNIX的诞生 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MAC课题组和通用电气公司一起启动了一个项目-开发一个新的称为Multics的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Multics的目的是向大用户团体提供同时计算和存储的能力.在当时批处理系统为主流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创新的概念.此后不久,贝尔实验室的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也加入了这一计划.但在1969年,这个研究组认为开发Multics需要更长的时间,于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2.8 格式I/O

2.8 格式I/O 前几节介绍的流I/O函数除了以字符或行方式进行读写外,并不对数据进行解释,但在很多时候应用都会需要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解释,因为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和人们可读的形式是不同的.数据在计算机内是二进制形式,在计算机外部常常为正文形式.例如,十进制数12在计算机内部的32位二进制表示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00.当这个数在打印机上输出或者在终端屏幕上显示时,必须转换为字符'1'和'2',它们的ASCII编码分别为00110001和0011001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3.10 思考与练习

3.10 思考与练习 打开文件时,如果希望总是创建一个新文件,应当使用什么标志?如果希望每次写出的数据都实际写到物理存储设备,应当使用什么标志? 程序3-1中,存放读写数据的缓冲区大小为1024字节.请在你的机器上指定不同大小的缓冲区来运行这个程序,仔细体会缓冲区大小对程序效率的影响. open()调用成功总是返回当前可用的编号 的描述字.对同一个文件用不同open()打开的文件描述字具有 的文件位置,由dup()重复的文件描述字具有 的文件位置. 编写一个程序打印出指定文件的文件状态标签. 用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1.4 系统库

1.4 系统库 系统库给应用程序提供编译好的标准函数和系统调用函数的目标代码,这些代码在连接时与应用程序的目标代码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程序.UNIX系统库由许多专门的库组成,如C标准库.数学库.线程库.实时库等.本书将要介绍的函数和系统调用基本上都包含在系统库的C标准库中,也有部分包含在线程库和实时库中. C标准库不仅包含了C标准规定的函数(不包括科学计算函数以及国际化和宽字符函数),而且包含了POSIX标准定义的大部分编程接口函数.当我们编译C源程序时,编译器会自动地连接C标准库.但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2.5 文件定位

2.5 文件定位 读写文件过程中,有时会需要读某个特定位置的内容.例如,对于那种由固定大小的记录组成并能用整数索引来引用这些记录的文件,为访问其中某个特定的记录,最快捷的方法是直接定位至该记录位置进行读写,而不必一个一个地顺序跳过之前不需要的记录.为此,我们需要能够随意定位文件的位置,即随机地读写文件的任何部分. 标准I/O库提供了如下两组对随机文件进行定位的函数,用它们可以随机地读写文件的任何部分. #include <stdio.h> long int ftell(FILE *stream

《UNIXLinux程序设计教程》一2.7 流缓冲

2.7 流缓冲 每一个流都有一个输入输出缓冲区.写入流的字符并不立即写到文件中,而是先在缓冲区中聚集为一块,然后异步地以块为单位传送到文件.类似地,从流读出的字符也不是逐个地从文件中读出,而是以块为单位从文件读到缓冲区,然后从缓冲区传送给进程.这种处理方式称为缓冲. 采用缓冲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调用低级I/O函数(如read()和write())的次数,因为这些真正读写文件的函数是系统调用,它们是较费时间的操作.例如,对于存储在硬盘上的文件,当进程用read()或write()读写数据时,设备驱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