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硕 上海报道
券商并购的节奏正在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从市场人士处获悉,申万、宏源证券(000562.SZ)的合并方案将于月底前“落地”。而随着这场涉及业界两大券商的资本整合盛宴的开餐,行业并购的示范效应亦将随之扩散。
事实上,从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合并,再到宏源、申万两家券商间的重组计划的即将到来,券商并购事件增多的背后,与行业近年来不断提高的融资、整合需求不无关联。
而与此同时,在部分券商重组进入实操层面的同时,其并购效应能否实现1+1>2,仍有待时间的校验。
融资、整合需求再提升
券业并购效应悄然扩散的背后,是业内不断提高的融资、整合需求。
以短期融资券为例,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仅今年1-6月间,券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就达136笔,融资总额近2200亿元。
其中以招商证券(600999.SH)和广发证券(000776.SZ)两家券商发行期数最多,发行次数均达9次,规模分别为177亿元和245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融资活动增加的重要原因,是券商资本中介等创新业务占比的快速提升。
“未来券商佣金方面的收入会越来越少,收费方式也将和国际接轨,也就是按笔来成交。”北京一家券商高层表示,“券商转型的方向是资本中介业务,比如融资融券业务,以后将会达到券商收入占比的20%。”
不过,这种变化在去年的券商业绩变化中已初现端倪。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115家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为759.21亿元,同比增长虽然达50.62%,但其增速同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中介业务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2013年,券商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实现184.62亿元,较2012年的52.6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80.99%。
此外,即将开闸的新三板做市商业务也将进一步加剧券商对资金的需求。
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总经理助理隋强透露本月内将有60多家券商获得做市商资格。
“做市商是双边交易,券商则要保证手中有券有钱。”申银万国证券一位场外业务人士表示。
“资本和渠道的结合,一些券商有资本优势,而一些则已经铺垫了渠道,在这种转型过程中,行业的整合需求也就随之提高。”前述券商高层坦言。
并购效应仍待校验
事实上,券界的并购浪潮已进入密集实践层面。
7月19日,方正证券(601901.SH)公告称,其与民族证券合并事项已获监管层无条件通过。而根据方正年初公告的收购细节披露,方正将以6.09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216775.54万股以完成本次收购,而民族证券的总估值约为132.02亿元
据方正证券人士透露,合并完成后,民族证券将作为方正证券全资投行子公司存在,而合并完成后,方正证券总资产规模将有望突破500亿元。
7月10日,方正证券公告称预计将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70%至100%。
与此同时,申万、宏源两家券商的重组预期也基本落定。
日前,申银万国董事长李剑阁在申银万国证券策略会上透露,申万、宏源的并购已得到国务院、中央汇金公司等多方支持,近期两家公司已成立共同的临时党委,主持重组事宜,而其相关业务也已经开始整合。
2013年数据显示,宏源证券总资产321亿元、营业收入37亿元、净利润10亿元;申银万国总资产598亿元、营业收入51亿元、净利润17亿元。
两公司合并之后,将产生一家总资产达到千亿元,年度营业收入达到88 亿元以上,净利润达到27亿元以上的大券商。营业收入排名将跃至第一位。预计合并之后的申万宏源证券总股本将达到130亿股,在总股本上成为两市第一大券商股。
不过,今年上半年宏源证券的业绩表现略有欠佳,上半年宏源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1.47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11.59%;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4亿元,较去年减少12.15%。公司业绩下降主要受自营业务影响较大。
7月7日,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方案也获证监会批复。根据方案,国泰君安拟以35.71亿元的价格收购51%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国泰君安将直接控股上海证券。
二者合并后,总资产将达到1318亿元、营业收入83亿元、净利润26亿元,多项指标紧追中信证券。其中,营业收入有望超过中信证券,成为行业新的巨头。
除正在发生的重组案例外,部分有关券商重组的传言亦在市场间穿梭。去年11月,市场亦有传闻称,长江证券与广州证券或将酝酿合并,但后来该消息被多方否认;而关于汇金系下的银河证券与中投证券间的收购也已流传多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券商并购潮到来的同时,其实际效果仍然有待时间检验。
“在不单纯依靠传统的佣金收入后,券商的差异化经营和市场化整合时代可能会同时到来。”一位AMC系券商研究员指出,“不过行业并购是否能够实现1+1>2,仍然需要看重组后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