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告诉你,“跑男”的能力有多强

在一种全新的运动能力评估模型中,通过三个数字就能够反映运动员在短距离、中距离及长距离跑步比赛的能力。

将短跑运动员与长跑运动员来进行能力对比显然是不公平的。长跑与短跑对身体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短跑运动员完全无法适应马拉松对身体的要求,而长跑运动员则在短跑中表现平平。

然而,长跑与短跑间的交集到底在哪呢?多长的距离才能作为这两种极端之间(例如,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和奥运会10000米金牌得主莫法拉之间)公平竞赛的距离呢?

如今,柏林洪堡大学Duncan Blythe和伦敦大学的Franz Király的工作成果给了我们答案。他们开发出一种新的模型来说明短距离、中距离与长距离跑步运动员所需的运动表现。

该模型甚至能够基于运动员在其他距离的表现,预测他在某一距离的能力。这也就是他们如何找到博尔特与莫法拉公平竞争距离的方法。

运动科学家早已知道,各种距离的跑步世界纪录遵循着一种幂律分布。当博尔特在2009年8月打破100米世界纪录时,他的速度刚超过每秒10米。而1英里的奔跑速度世界纪录刚超过每秒7米。2014年,肯尼亚选手DennisKimetto打破了马拉松世界纪录,在超过42公里的距离中,他的速度在每秒6米以下。

换句话说,平均速度的小幅提升将显著缩短能够打破世界记录的距离。但速度和距离之间的关联实际上是比这更为复杂。

当研究人员绘制的世界纪录的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图时,发现该图呈现出一条带有一个奇怪拐点的幂律曲线。就好像是一条幂律曲线控制距离小于一英里的奔跑速度,而另一条控制距离大于一英里的奔跑速度。

对此,传统的解释是短跑运动员以无氧的方式消耗能量,而长跑运动员则以有氧的方式。拐点出现在运动员能量消耗中的交界点。

这个理论模型的问题是它的预测能力很有限。基于短跑运动员在中短距离的表现,模型无法测算出他在长距离跑步中的表现。同样,也无法测算马拉松运动员的短跑能力。

而Blythe和Király的工作成果在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他们在英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运动能力数据库,涵盖了从1954年至今的数据。他们采集了近150万个数据样本,包括男女老少及从业余水平到精英水平的所有人的跑步时间与距离。这些记录运用于10种不同的距离: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1英里,5公里,10公里,半程马拉松(21公里)和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

然后,他们用机器学习算法找到了一个方程式,并通过利用这些数据,能够基于每个人在其他距离的表现,预测其在某一距离的表现。这个方程式也产生了著名的“折断的”幂律图,用以描述世界纪录的成绩分布。

找到能够描述任何分布的方程式并不难。只需要尽可能多的获取附加参数并以正确的方式调整曲线。果不其然,机器就找到了这样一个方程式。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方程式只使用了三个参数来描述数据库中的每一个人的表现。

在这个模型中,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普通的幂律,它描述了一个人的整体表现。能够基于世界记录的分布来描述个人的整体表现,这一定程度上是令人惊讶的。然而,另外两个参数对该幂律图进行了修正,产生了折断的幂律图。

第二个参数描述运动员有着更大的耐力还是更快的速度。第三参数描述运动员在中距离的表现是否比短距离或者长距离更好。

这三个参数完整地描述了一个运动员在所有距离的个人表现,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运动能力模型。“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通过这三个数值的汇总,能够捕捉到运动员的生理行为或社会行为特征,例如,训练状态、专长,以及运动员选择尝试的距离。”Blythe和Király说道。

在发现和测试了这个模型后,Blythe和Király利用它首次了解到了一些有关运动员的重要问题。例如,马拉松运动员一直所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提升更高的最快速度还是提升耐力?

Blythe和Király认为他们的模型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有一种方法能够成为一个快速的马拉松运动员,即具有高水平的耐力——而不是平稳地保持一个相对高的最快速度。”他们说道。

该模型还建议,如果一个运动员在超过10公里的距离上不具备世界级的水平,那么也就不会是42公里马拉松上有所建树。

研究人员甚至可以对每个运动员进行预测。其中就包括了5000米与10000米世界记录保持者埃塞俄比亚长跑运动员Kenenisa Bekele。Blythe和Király表示,他们的模型预测出Bekele能够在2小时36秒内跑完马拉松,这几乎比目前的世界纪录快了3分钟。

那么,回到长跑运动员与短跑运动员公平比赛的距离到底是多少这个原始问题,Blythe和Király同样也找到了答案。“我们预测,莫法拉和博尔特之间公平的竞赛的距离大概在492米”他们说道。

这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比赛。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06-02

时间: 2024-09-19 04:22:52

算法告诉你,“跑男”的能力有多强的相关文章

参展神器| 算法告诉你优先参加哪个会展

上个月,我撰文谈到了在旧金山举行的DreamForce大会,说它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盛会之一.我在文中建议参会者带上他们最好的产品,并准备好进行重要的人际沟通,因为这是与400多家云计算公司和很多其他公司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良机. 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除了最后的那个部分:不再有我得知的其他公司了.科技初创公司DataFox推出的新工具Conference Explorer能够根据你指定的标准,为你的公司筛选出最值得参加的会展,从而帮助你实现完美的会展宣传策略. 这个工具会扫描一个包含了美国1,000多场

算法告诉你,达芬奇和莫奈谁更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所特有的特质之一,大多数人认为创造力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凡是创造性过程中所产生的,它必须是新奇的,而且必须要有影响力. 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绘画形式上很好的例子,不同于任何之前已经出现的,并且对随后产生的画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达芬奇于1469年创作的<拈花圣母>,戈雅于1780创作的<基督殉难图>或莫奈于1865年创作的<干草堆>等.而其他的绘画更多的则是上述的"衍生物",表现出了与之前画作的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被认为缺乏创造力.

这五张PPT告诉你,如何打造无人驾驶“最强大脑”

"英特尔在谈无人驾驶,会成为汽车制造商吗?NO!我们要为无人驾驶提供从车.连接到云的'最强大脑'." 在昨天于北京举行的英特尔无人驾驶分享会上,英特尔无人驾驶事业部中国区市场总监徐伟杰在主旨演讲中开门见山. 这也是英特尔无人驾驶事业部去年11月成立以来,首次面对中国媒体讲述英特尔的无人驾驶发展策略. 数据.端到端.合作与投资--英特尔的无人驾驶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通过徐伟杰演讲的五张PPT,一起看清这幅正在不断展开的画卷. 对于未来汽车以及无人驾驶体验,数据就是新的石油.就像石油在过去

苹果跟谷歌谈判时的议价能力其实并不强

几周前,美国一家法院披露的资料显示,谷歌(微博)为了保住iOS默认搜索引擎的地位而向苹果支付了10亿美元费用.当时的资料没有披露太多细节,但"1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是令诸多市场人士纷纷猜测,谷歌对苹果的营收依赖究竟有多大?10亿美元表明,谷歌当时有13.5%的营收来自苹果用户,主要是当他们通过Safari浏览器使用谷歌浏览器时获得的. 这也令苹果成为为数不多的几家足以对谷歌构成财务破坏的公司--只要它愿意. 外界也纷纷猜测,既然双方的竞争如此激烈,苹果为何仍然能够容忍谷歌成为自家产品的

大数据告诉你梅西如何制霸足坛!

转载|数据客 微信|idacker 大数据在体育方面的应用很多,比如算法可以告诉你,如果百米之王博尔特和奥运会10000米金牌得主莫法拉如果比赛,492米将是他们的"公平距离",详情请点击<算法告诉你,"跑男的能力有多强">: 回复"体育"查看大数据文摘关于数据与体育的文章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上演的欧冠决赛,巴萨以3比1击败尤文,赢得历史上第5座欧冠奖杯.虽然比赛中梅西没有取得进球,不过梅西的发挥依然获得<每日邮报>赛后为球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王刚: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是实现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关键点

编者按: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联合主办,CSDN.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7)将于7月22-23日正式召开,届时,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杰出科学家王刚博士将分享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沿趋势.在此之前,阿里云作为独家直播合作伙伴对其作了专访.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迎来了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个比阿里iDST还神秘的部门,业界鲜有人知道它的存在,直到日前实验室首款终端产品天猫精灵X1的发布,这支神秘之师才正式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

阿里33万悬赏AI团队 用算法提升电网调控能力

智东西4月26日消息,阿里云2017云栖大会的第二场今天在江苏省会南京正式召开.大会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核心,重点探讨了技术在智慧城市.工业制造方面的应用. 会上,阿里云天池平台还联合扬中高新区政府.大航集团,启动首个电力AI大赛--大航杯"智造扬中"电力AI大赛.借助参赛工程师的智能算法提升电力预测调度能力. "用电之痛" 据悉,仅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达59198亿千瓦,其中 3.5%因电力预测的偏差,而白白消耗.自去年11月国家售电制改革以来,华东等区域的

程序算法与人生选择

  每年一到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就能收到很多人给我发来的邮件,总是问我怎么选择他们的offer,去腾讯还是去豆瓣,去外企还是去国内的企业,去创业还是去考研,来北京还是回老家,该不该去创新工场?该不该去thoughtworks?--等等,等等.今年从7月份到现在,我收到并回复了60多封这样的邮件.我更多帮他们整理思路,帮他们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注:我以后不再回复类似的邮件了). 我深深地发现,对于我国这样从小被父母和老师安排各种事情长大的人,当有一天,父母和老师都跟不上的时候,我们几乎完全不知

李开复的书告诉你,如何给非专业人士讲解什么是深度学习

去年开始,工作中需要做许多有关 AI 科普的事情.很长时间里一直在想,该如何给一个没有 CS 背景的人讲解什么是深度学习,以便让一个非技术的投资人.企业管理者.行业专家.媒体记者乃至普通大众明白深度学习为什么会特别有效,理解 AI 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具体问题的.中间经由 Quora 一篇简短回答的启发,大致形成了用水流脉络来比拟神经网络的想法.曾经在面向银行界.教育界.投资界人士的演讲中,尝试过基于这个比喻的讲解方法,效果很不错.慢慢就形成了这样一篇文章,最近也被收进了李开复和我合著的科普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