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从支付业务数据来看,社会经济活动更加活跃,资金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支付业务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金额创下季度历史新高。支付体系运行状况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扩大、对外贸易降幅收窄的发展趋势。支付信息在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从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来看,第三季度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54.1亿笔,金额18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9.9%。其中: 票据业务量继续上升,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第三季度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2.3亿笔,金额70.2万亿元,同比笔数增长2.4%、金额增长12.8%。商业汇票业务笔数小幅增长,金额增速大幅提升。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0.02亿笔,金额2.9万亿元,笔数
同比增长8.6%,金额同比增长62.7%,分别较第二季度增速加快4.3个百分点和28.2个百分点。商业汇票逾期垫款总金额较上季度小幅下降,但部分银行机构逾期垫款金额仍在增加,票据风险依旧不容忽视。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汇票逾期垫款金额为111.70亿元,环比下降1.0%,增速较第二季度回落4.9%。 银行卡发卡量增长较快,信用卡发卡量增速继续下降。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0.8亿张,同比增长20.1%;其中信用卡发卡量为1.75亿张,同比增长33.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9.6个百分点。银行卡转账、消费业务占比不断提高,银行卡渗透率继续快速增加,银行卡支付功能不断加强。第三季度,共发生银行卡业务49.6亿笔,金额42.9万亿元。其中银行卡消费业务9.1亿笔,金额1.9万亿元,分别占银行卡业务量的18.4%和4.5%,占比同比分别增长2.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4.7%,比第二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 信用卡授信总额快速增长,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持续增加,增速快于短期消费性贷款余额增速。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授信总额1.24万亿元,同比增加39.7%;期末应偿信贷总额2184.4亿元,同比增加66.8%。同期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居民户短期消费性贷款余额5761.9亿元,同比增加52.8%;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居民户短期消费性贷款余额[1]的37.9%,占比较第二季度增长0.9个百分点。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比例持续上升。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4.25亿元,与第二季度相比增加16.52亿元,增长28.6%,同比增长126.5%;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4%,比第二季度增加0.3个百分点。信用卡坏账风险值得继续关注。 从支付系统业务量数据来看,第三季度支付系统处理资金量同比快速增长,业务金额创历史新高,社会资金交易规模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3.2亿笔,金额33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和24.6%。作为我国的核心支付系统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业务量继续呈现增长态势。第三季度,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处理业务0.67亿笔,金额22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和39.3%;业务金额增速继续呈回升态势,是第三季度全国GDP总量的28.76倍;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日均处理业务100万笔、3.3万亿元,较第二季度分别增加6.09万笔、3 152.65亿元。 从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来看,作为社会经济活动资金往来的基础,银行结算账户数量依然保持稳步增长,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增长较快,增速远超企事业单位。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共有各类银行结算账户27.45亿户,环比增长7.1%,增速较第二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其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134.2万户,环比增长2.8%,增速较第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27.24亿户,环比增长7.2%,增速较第二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完)
央行:第三季度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
时间: 2024-09-23 06:19:12
央行:第三季度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的相关文章
央行:第三季度支付体系保持平稳高效运行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姚均芳.王宇)中国人民银行30日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指出,第三季度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 从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来看,第三季度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54.1亿笔,金额18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9.9%. 从支付系统业务量数据来看,第三季度支付系统处理资金量同比快速增长,业务金额创历史新高,社会资金交易规模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3.2亿笔,金额334.2万亿元,同比
央行2014支付体系报告,传统金融唯有拥抱互联网
央行网站2月12日发布<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报告. 细细分析和研究这份报告,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支付对传统金融机构和传统支付方式冲击之大超出预期和想象.网络第三方支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支付发展速度之快,影响力.冲击力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一片颓废的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方式凋零之快出乎所有机构的预测.还是拿央行报告中的数据说话吧. 2014年,网上支付业务285.74亿笔,金额1376.0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0%和29.72%.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的.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详细披露了2010年中国支付体系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数据,并提出支付体系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 <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社会资金交易日趋活跃,资金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频繁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加速社会资金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呈现较
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保持平稳运行.随着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相应地,支付业务量也呈现出笔数保持快速增长,业务金额降幅明显放缓的态势.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 第一季度,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笔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业务金额降幅放缓.其中,票据业务笔数略有下降,金额略有增长:银行卡业务笔数增速加快,金额增速放缓: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业务笔数略有增长,业务金额小幅下降. 第一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法制晚报讯(记者 仝璇)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其中移动支付业务以超200%的同比增速高位增长了5个季度. 电子支付是指客户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发起的支付业务,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三种业务类型.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超70亿笔,金额近300万亿元,涨幅均超两成.其中,网上支付业务平稳增长,业务占比近九成:移动支付业务占比虽不足一成,但增速惊人,业务量和金额均超200%.数据
央行将编制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
[<财经>记者 胡敬艳]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了<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了关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实名制核查的相关数据.即将成立支付清算协会.首次编制<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信息.此外,<报告>中关于2009年信用卡透支余额数据的披露,显示信用卡坏账风险有所增加. 2009年6月末,央行组织商业银行,完成了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相关公民身份信
央行将收编草根网上支付 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以互联网草根姿态起家的 电子支付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也出现了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成为了央行下一阶段的监管 重点.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发布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中披露,央行近期将发布实施<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也将紧随其后发布,将使网上支付行为得到规范. 此前,
中国第二季度支付体系平稳运行
电子支付业务尤其是网络支付及移动支付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央行18日早间发布了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期间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76.96亿笔,金额327.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4%与30.31%.Q2中国电子支付业务金额达327万亿元 同比增30.3%其中细分数据看,移动支付业务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共有移动支付业务9.47亿笔,金额4.92万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55倍和1.37倍.央行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
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将暂停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26日发布公告称,将于国庆节假期期间对目前运行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进行升级,届时,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将暂停运行.公告称,小额批量支付系统自2013年9月30日16:00至10月6日8:30停运,计划10月6日8:30开始试运行.10月8日8:30正式运行:网 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自2013年9月30日16:00至10月7日16:00停运,计划10月7日16:00开始试运行.10月8日8:30正式运行. 央行表示,系统停运期间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