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让你读懂“股权众筹”的生死演进

文|丁辰灵众筹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话题,而在最难的股权众筹领域,更是引来了无数大鳄的目光,从最开始的天使汇,大家投,到网信金融发起原始会,到各路新的竞争者如银杏果,我爱创等等,在拥挤的股权众筹行业每家都想分一杯羹。但实际上,股权众筹领域已经曾经沧海难为水,浮现出了不少待解决的行业生死问题。先说五个问题吧问题一:这是一个真实案例,一家企业在某众筹平台上众筹募资,领投人是创始人的太太;结果募了100万人民币。这种情况如何对待呢?从专业投资角度来讲,领投人是自己有直接亲缘关系的人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这方便了恶意圈钱的创业者。但因为中国股权众筹投资人的不成熟性,有不少跟投人反而觉得领投人是太太是件好事情,这意味着有更强的信任感和更简单的沟通流程。但在平台来讲,这样的做法如果不加以制度性制止,则有可能出现很大的系统风险。问题二:一家创业公司在完成众筹融资后,跟投人遇到问题,即领投人在完成众筹募资后就找不到了。不仅如此,连创业公司的老板也找不到领投人。从领投人的角度来讲,大多数领投的人都事业比较成功,他们工作忙碌,因为一瞬间对某个类型项目产生喜好,或者基于支持朋友角度成为领投人,投资金额来讲对他们来说九牛一毛,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从责任角度来讲,目前领投人的回报与付出并不对等。比如一个项目按照3000万估值募集300万人民币,领投人出30万人民币,只是占1%股份,即使再有一些给领投人赠送的股份,也太微小。一个项目成功后给领投人带来的回报过小,这也是造成领投人对这一份投资后管理不上心的原因。但对于跟投人来讲,当初是相信领投人专业的眼光而加入的投资,而跟投人往往是抱着财富增值的目的来进行投资,所以对于项目的成败远比领投人看的重。但实际情况是,愿意承担责任的领投人太少!问题三:创业公司如果同时在多个众筹平台进行募资怎么办?本来众筹就是一件精细需要服务的事情,有一些创业项目同时在多个平台募资,特别是相对热门的项目,众筹平台究竟接还是不接?问题四:众筹在降低成为一家创业公司股东门槛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投资人可以同时成为互相竞争的多家公司的共同股东。这就对企业在对待众筹股东信息披露上遇到难题。如果不说,众筹股东不满意,如果说,就有可能泄露给竞争对手。除此之外,众筹的多个股东也可能会给创业者造成压力。比如如果20个人众筹投资一家企业,每个投资人都要求跟创业者进行拜访沟通谈论商业模式,那创业者就烦不胜烦了。所以在众筹股东和创业者的责权利界定上,仍然是一个难题。在目前情况下,创业者面对二三十个投资人的质疑、
意见时,一般的创业者是没有能力去处理好与投资人的关系的,这是对创业者的沟通技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经常吵架,折腾创业者,占用创业者时间、精力太多,项目做不下去,这样会导致很多的麻烦。问题五:估值过高,很多投资人认为股权众筹平台上的项目估值过高,在过去项目估值往往是平台方和项目方谈好,投资人在认投的过程中没有议价的权利,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估值的市场化。丁哥在大家投投资人群中,目睹了最近不少什么都没有,开口就是3000万人民币的高估值项目。丁哥只能潜水相对。在股权众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五种,但这些问题不进行解决,不达成行业共识,则会成为这个行业发展的生死时速。这些问题各家众筹平台都是怎么想的呢?天使汇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平台上的投资人他们认为相对有一定专业投资能力,所以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投资人需要自己把握。而大家投就相对比较复杂,很多投资人都是草根投资人,创业项目很多也都比较接地气,并不完全是互联网项目,包括连锁项目都有。天使汇在北京,项目多以互联网项目为主,投资人也比较专业。而大家投在深圳,无论投资人和项目都更草根。从平台方来讲,大家投创始人李群林一度想通过废除领投人制度来解决以上问题。他觉得与其把项目的推进交给看上去不那么靠谱的“领投人”,不如让平台更深的介入到众筹的交易,尽职调查等环节中。众筹平台的“互联网投行”演进李群林的想法遭到了大家投平台上投资人和项目主几乎一致的反对,大家都认为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应该是让众筹平台来承担一切,如果那样的话,那众筹平台就不如变成一个早期投资基金了;平台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虽然李未放弃领投人制度,但大家投刚刚发布的新的参与规则(大家投2.0)更类似投行,而不是众筹平台。比如询价制度,在过去项目方把项目放到众筹平台上,随意放一个价格,然后博傻式的等投资人来投。这造成项目方漫天要价,投资人无法着地还钱。在新的询价体系下,做了很复杂的调整为竞价方式为各投资人单独向项目方询价,而创业者历次同意的最低估值(对应最高股权比例)为系统最终估值,项目未融资成功前投资人无法看到项目当前最新估值。这样的方式已经有点像股票交易系统了,对投资人有利。在尽职调查方面,大家投的投资经理将和领投人一起来对项目公司进行尽职调查,这样确保领投人是尽职尽责的做调查,从而避免项目方和领投人联合起来圈钱的可能性。在投后管理方面,因为领投人本身在投后管理相对不积极的态度(付出和回报并不对等),大家投作为平台方更多的参与到投后管理。由此,大家投也重新划分了利益分配方案。总投资收益的80%归投资人所有,20%归领投人和大家投,其中领投人占10%,大家投作为投后管理拿10%。而领投人者10%不是保证的,必须是要负担起相应责任。如果领投人得不到其他投资人的信任,那就不能拿到这10%。大家投平台引入了一个类似董事的“任期”的概念,领投人必须能干满两年任期才能拿到这10%的额外收益,如果干不满,多过一年,少过两年,则需要和新领投人平分这10%,如果一年都干不满,那就无法获得额外收益。在投资人和项目方的沟通上,大家投的规则要求跟投人除正式召集的会议外,不能干扰项目方的运营,项目主也无义务满足跟投人的信息需求。在本身的股权架构上,跟投人因为都进入了有限合伙公司,成为项目的间接持股人,所以从法律上满足了项目主减少众筹股东噪音的需求。当然,投资人的权利也需要得到保护,如果某些项目方恶意圈钱造成了投资人的损失,大家投平台提供了风险补偿金。补偿金来源为1)投资人询价认筹诚意金;2)投资人单个或集体退出项目时收益的2%。具体方案就是如果创业者融资成功后2年内诈骗的,经过司法认定,大家投平台进行一定补偿,帮助投资人挽回一些损失。但丁哥对于这个可操作性有着比较大的怀疑,主要是大部分圈钱行为很难让司法认定为诈骗,特别在金额不是很大(几百万)的情况下!在大家投2.0版本规定的这些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投正在从“众筹平台”往“互联网投行”在变。但是究竟是否能够完美的解决问题丁哥依然是表示怀疑的。制度优先 vs 效率优先众筹平台自我革新,勇于探索,不断学习的精神是值得鼓励,值得称道的。但有时候过度相信完美的制度也是一个阻碍行业发展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没有完美的制度,甚至有完美的制度也不代表能执行。你能说人大制度不好么,但能改变橡皮图章的形象吗?众筹平台是否应该介入到投后管理,甚至是否需要刻意去设立补偿金去保证投资人被骗得到补偿,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丁哥这么说,并不是反对大家投这样的平台在解决问题中的探索,但会担心制度的复杂性会造成交易效率的降低。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最重要的是野蛮生长。众筹本来就是一个拿电商比喻,客单价高,复购率低的极其小众行业。无论是项目方,还是投资人在中国都不算是个成熟的群体。理论上,这个行业应该和中国互联网其它行业一样先野蛮发展,再进行行业规范。但是我理解大家投谨慎保守的做法,因为在中国金融还是一颗地雷。非法集资仍然是一个魔影。众筹平台要保证自身安全,更多的介入到项目管理和投资人管理方面从而牺牲效率,可能是一个无奈之举。大家投2.0版本中有些做法还是值得赞赏的,比如对项目资质的严格审核,目前大家投上通过审核的项目只有不到1/10的比例。早期项目不靠谱的创业者非常多,有很多人睡一觉,拍个脑袋就能弄一个商业计划书,边上班边弄个商业计划书出来开口就要500万,这肯定不行。大家投通过对团队信息,商业模式,历史财务数据等多个指标的审核来确保项目至少是靠谱的;创业者是有专业能力有担当的。总结股权众筹行业未来更多的发展,丁哥仍然认为关键需要两点。第一是找到用户痛点,快速野蛮生长;在今天全社会资金紧缺情况下,能把资金和优秀的项目进行对接。其次可能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能给各大股权众筹平台吃下定心丸。当然如果股权众筹平台能形成行业协会,最后把其做法形成行业标准让国家接受,就更加完美。大家投推出2.0版本的意义是中国“互联网创投”借助“股权众筹---互联网天使”开始起步对后续的“互联网VC”、“互联网创业孵化”、“互联网投行”做了一个前期的铺垫。也就是说互联网创投/募资 将逐渐成为一个和专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行长期并行的力量。但众筹平台是否应该如此转身?请各位各抒己见!

时间: 2024-07-31 15:02:52

一篇文章让你读懂“股权众筹”的生死演进的相关文章

一篇文章带你读懂智能家居与大数据

为何叫"大数据"? 数据体量大(VOLUMES) 代指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未来智能家居领域也有许多这种企业,目前国内智能家居领域的数据量级总和已经达到100TB以上,非结构化数据规模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数据类别大(variety) 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也就是说,大数据最重要的变化是处理对象由结构化数据拓

一篇文章读懂 iOS 和 Android 的历史起源

智能手机虽说是移动电话,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小型化的电脑来思考.这样一来也能够显示出智能手机OS的高性能.我们首先一起来回顾下智能手机OS的历史.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即在像智能手机这样可以便利携带的小型电脑终端上运行OS. OS的黎明期 大 约20年前左右,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世界最大的电脑相关产品展示会"COMDEX"上,日本索尼公司开发的当时称之为"MagicjLink"的携 带型信息终端吸引了很多的关注(图1).这款终端并不仅仅是一款用来

一篇文章读懂企业如何升级到云安全体系

本文讲的是一篇文章读懂企业如何升级到云安全体系,本文为青藤云安全供稿,青藤是国内首家自适应安全提供商,自适应安全是为数不多的云安全落地解决方案. 对于云安全这个新兴概念,从咨询机构.云平台到安全厂商,行业内各家机构众各有解读.但很少从企业角度出发,清楚指明安全部门对云安全这种全新解决方案的真实需求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规划云安全架构,如何和原有安全功能进行协同. 最近,Gartner的一篇分析报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安全解决方案--云工作负载安全平台(Cloud Workload Protectio

大数据究竟是什么?一篇文章让你认识并读懂大数据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发现身边很多IT人对于这些热门的新技术.新趋势往往趋之若鹜却又很难说的透彻,如果你问他大数据和你有什么关系?估计很少能说出一二三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家对新技术有着相同的原始渴求,至少知其然在聊天时不会显得很"土鳖":二是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真正能参与实践大数据的案例实在太少了,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知其所以然. 我希望有些不一样,所以对该如何去认识大数据进行了一番思索,包括查阅了资料,翻阅了最新的专业书籍,但我并不想把那些零散的资料碎片或不同理解论述简单规整并堆

一篇文章读懂Java类加载器

Java类加载器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大多Java工程师也都对其中的知识点倒背如流,最近在看源码的时候发现有一些细节的地方理解还是比较模糊,正好写一篇文章梳理一下. 关于Java类加载器的知识,网上一搜一大片,我自己也看过很多文档,博客.资料虽然很多,但还是希望通过本文尽量写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东西.如果只是重复别人写的内容那就失去写作的意义了. 类加载器结构 类加载器结构 名称解释: 根类加载器,也叫引导类加载器.启动类加载器.由于它不属于Java类库,这里就不说它对应的类名了,很多人喜

一篇文章看懂Android学习最佳路线

前言 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最近几年国内的初级Android程序员已经很多了,但是中高级的Android技术人才仍然稀缺",这的确不假,从我在百度所进行的一些面试来看,找一个适合的高级Android工程师的确不容易,一般需要进行大量的面试才能挑选出一个比较满意的.为什么中高级Android程序员不多呢?这是一个问题,我不好回答,但是我想写一篇文章来描述下Android的学习路线,期望可以帮助更多的Android程序员提升自己.由于我也是从一个菜鸟过来的,所以我会结合我的个人经历以及我对A

一篇文章看懂阿里钉钉发展史

一篇文章看懂阿里钉钉发展史 责任编辑:editor005 |  2016-09-15 21:52:53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2014年5月26日 阿里巴巴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带领其他6位员工组成创始团队进驻湖畔花园,这群旨在探索更好工作方式的人,在阿里内部开始了疯狂纯粹的尝试,研发工作商务领域的沟通.协同多端平台. 2015年1月16日 钉钉1.0版本正式上线,正式进入企业级市场.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突破了很多传统企业级应用的局限,打通了移动网络和运营

一篇文章彻底搞懂Android事件分发机制

本文讲的是一篇文章彻底搞懂Android事件分发机制,在android开发中会经常遇到滑动冲突(比如ScrollView或是SliddingMenu与ListView的嵌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了解android事件响应机制才能解决,事件响应机制已经是android开发者必不可少的知识.面试找工作的时候也是面试官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 涉及到事件响应的常用方法构成 用户在手指与屏幕接触过程中通过MotionEvent对象产生一系列事件,它有四种状态: MotionEvent.ACTION_DOW

独家 | 一文读懂Hadoop(一):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早已悄悄到来,而Hadoop又是大数据环境的基础,想入门大数据行业首先需要了解Hadoop的知识.2017年年初apache发行了Hadoop3.0,也意味着一直有一群人在对Hadoop不断的做优化,不仅如此,各个Hadoop的商业版本也有好多公司正在使用,这也印证了它的商业价值.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一文读懂Hadoop"系列文章,对Hadoop技术有个全面的了解,它涵盖了Hadoop官网的所有知识点,并且通俗易懂,英文不好的读者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此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