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的一个小小梦想日前变现。海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关于启用微博公文的通知》,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 这项被称为“开全国政府机关微博发公文先河”的举措,按理来说是一项积极探索,其成效有待时间检验。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项举措受到了众多
网友批评,认为“作秀”者有之,认为“走过场”者亦有之,冷嘲热讽者更有之。 为何那么多网友如此不待见“微博公文”?这自然有需要检视的地方。可以说,这缘于此前有些公权部门的热衷作秀,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消弭的记忆。由此,当 “微博公文”之类探索举措一问世,人们就惯性地戴有色眼镜来审视。大众的怀疑自然有道理,因为此前不少既成事实最终符合了人们的猜测。 既如此,要破解这种不信任,对海宁司法系统来说,或就是坚持推行微博公文并以可预见的成效来回应质疑;而不是像从前有些部门那样,让答案一直在风中飘,让人坐实最初的质疑,从而让这种集体不信任情绪找到又一注脚。 微博公文需要坚持的,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还需要有实质性内容,否则就会落入“走过场”窠臼。倘若微博公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做到具有实质性创新,那么不仅能节约行政成本,还提高了行政效率,如此一举数得的探索,何乐而不为呢?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创新不应仅是领导个人兴趣的倡导,而应形成制度;这样的探索不是过多,而是太少。 “不会宽容别人,则不配受到别人宽容。”对网友来说,即便持有质疑,也不必急于否定,而应给点时间,以观后效。当新举措刚萌芽时就给骂得退回原形,还能期望有关部门改变作风吗?因此,让我们不妨先给微博公文来点掌声和期待。 华西都市报 (林小明)
时间: 2024-11-19 03: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