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李莹
据媒体报道,9月15日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举办庙会,行乞人员被铁栏杆圈住,铁栏杆外摆放着各种碗盆,身边不时有人投下钱币,还有人为他们送水送饭,主办方称此举是“为了避免香客被一些不法行乞者欺骗”。这一消息引起网友热议,18日,新建县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为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意外突发情况发生,对乞讨人员采取紧急临时性救助保护措施,动员乞讨人员自愿进入临时救助点”。
很多网友认为,这是将人分为“三九六等”,不尊重其人格。还有网友表示,对城市的管理是应该规范有序,但也要管得合情合理合法。
网友“味时馨年”认为,无论是对乞讨人员的救助还是担心人多发生踩踏等意外情况,管理者对人基本的尊重是必须的,应该考虑到栏杆内行乞者的感受。庙会本身是行善的地方,行善更应该是以行动为他人带来温暖与关怀,这种一味限制和“隔离”毫无人情味。
“把乞讨人员都围在铁栏杆后面,这显然是在人为制造群体之间的隔阂,这样的做法真让人寒心。” 微博网友“温暖minine”说。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李兴国教授认为,这种做法显然不妥,“人是以职业划分不同,用栏杆隔开这些行乞者也违背伦理,我们现在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
“管理者对待乞讨者的态度必须转变到提升他们的生存条件和能力上来,保证每个公民合法权益。西山镇的这种救助方式太不合理,国家有相应的救助制度和办法,像西山镇这样的做法应该是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吧?” 网友“等闲”说。
记者查阅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相关管理条例发现,在我国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中,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主要管理办法是实行救助站制度,将有生存需求的流浪乞讨人员送入救助站进行救助,另外一种救助方式是在大型的公共场所临时救助点,对主动自愿求助的人给予救助,如果符合情况再将其送入救助站进行救助。新建县西山镇的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上述管理办法。
李兴国说:“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确实是城市管理的难题,不排除社会上确有所谓"职业乞讨者",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必须用法律、治安等综合治理办法进行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从法律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措施,用更理性、更人性化的方式维护公众利益。”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马福云副教授说,当前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这也是城市管理者的困惑,一方面要维护公共秩序,另一方面也不能回避社会中存在这样的人群。平衡好公共秩序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社会管理应当考虑的。
其实不只是流浪行乞者,在很多社会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情理现象。比如,为了防止无家可归者睡大桥下而筑起的水泥锥;为了城市“美丽有序”而拆除的报刊亭;为了“保护行道树生长”而被圈起的街边石凳……面对这些所谓的管理“新政”给群众尤其是困难人群带来的不便,城市管理者们真的应当想一想,应该如何发挥智慧,在有序管理的同时也能合乎情理,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城市带给人的温暖与便利。
新华网[网络热点透视]:
网络热点透视:虚构“冒雨视察”现出官场什么“形”?
网络热点透视:“国民床单”热晒现象折射怀旧情结还是承载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