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匿名是一味很好用的料,因为更多移动互联网因素的加入也让匿名社交类产品变得更有想像力。我无意中发现的一款叫叽叽的产品正是融合了LBS的因素,自称是附近2500米的匿名爆料。
“匿名”是一味很好用的料,因为更多移动互联网因素的加入也让匿名社交类产品变得更有想像力。我无意中发现的一款叫“叽叽”的产品正是融合了LBS的因素,自称是“附近2500米的匿名爆料”。
该产品做得相当省事,无须注册,进来就是纯文字信息流,点进去消息会显示楼主发消息的当前地图信息,用户可在下面留言,而且可通过分享给微信好友,朋友圈、新浪微博的形式“叫人围观”。对每条贴子而言,用户不仅可以“赞”,也可以“踩”,但得分会两相抵消,这算是比较有趣的一点吧。
虽然叽叽主打2500米范围内的匿名社交,但看得出来它当下侧重的还是校园场景,因为的确给出了几所高校的入口,就内容上讲跟校园生活相关的贴子也占多数,在同一片区域的话,用户可以即时的共享该圈子内的动态,如有读者说图书馆的空调修好了;可能因为纯文字的限制,内容有时跟地理位置的实际场景没多大关系,地理位置单纯指示某个时间点上人的位置,本身是不呈现信息的。
能不能发图片直接限定了一个应用的使用场景,不过这倒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有这个精确的LBS在,而且指示的是一个2500米的圈子,有可能对应无数个线下场景,因为是匿名的,貌似更有可能把人聚拢过来。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一个正在举办的派对等等,不管什么,这是应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场。不过哪些场景更匹配匿名的方式还有待探索。当然通过LBS向线下引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匿名+实时场景还是有些意思的。
之前看过一款叫做“脸脸”的产品,它是LBS+IM聊天群组的机制,地点会具体到某个商户,但非匿名,有头像。
不管哪一种,我觉得,有正在进行时的事件发生都会更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