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邓中翰:走出中国式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徐烨摄  2009年,对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  今年,他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满10周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中国芯”成功打入全球市场,成为图像输入芯片领域的“一哥”,“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已植入了苹果、索尼、三星、戴尔等全球顶尖品牌计算机和手机中;  同样是在今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刷新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的纪录。  “出去,就是为了回来!”10年的“奇迹”只是一个开始,在新的起跑线上,他又将创造出怎样的“奇迹”?12月16日,邓中翰走上人民日报总编室和人民网联合开办的“文化讲坛”,讲述他对“中国创新、中国创造”的体验与思考。  “我们完全可能创造出比西方更好的创新体系”  记者:钱学森曾多次发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杰出人才?您具有横跨中西的教育背景,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您认为中西方有哪些差异?  邓中翰:中西方在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西方高校十分重视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游走”。当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时,用一份奖学金拿到了理学院、工学院和经管学院三个不同的学位。跨领域的学习让我的思路得以拓展,为我回国创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要交叉复合,还要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国外特别注重社会实践,基本上每个假期老师都会逼着你去实习,我在IBM、伯克利国家核武器实验室都做过“暑期的学生实习”。这是一种实践辅助学习的方法。  西方学校还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这是国内比较欠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就认为敢于挑战他观点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我觉得,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我们的观念要放开一点、再放开一点。国内现在培养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命题式教学,创新棱角都被磨掉了。我们总说压力变动力,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没有活力。当然,国内学生的优势是基础非常好,我们今后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了解不同的学科,思路开阔了才能触类旁通,才能走向前沿、有所创新。  记者:除了人才培养,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我们需要怎样努力?  邓中翰:我这十年来在中关村创业,对中西方创新差异的感受很深。在硅谷,创新不是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申请多少科研经费、是不是得到什么科技奖,而是你的创新成果到底能创造出多少产值、拥有多少客户、有多少人愿意付钱买你的产品、能否创造出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产品。这种务实的创新思路,我称之为“硅谷机制”。  2006年,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是西方最基本的常识,而在我国却成为国策,这就是中西方的差异。10年前我刚回国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建一个实验室来推动芯片的发展。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行,我必须办一家企业,我没有办法通过一个实验室推动一个产业。”所以,中星微成立之初,国家财政投入变成风险投资,占65%的股份,而我们这些创业者却占到35%,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能不能创造出比西方更好的一种创新体系?我觉得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中国正在造自己的大飞机,这就体现了一种制度的优越性。即使是在很难、很大的领域里,我们仍然可以集中力量做一些大的动作,而这个创新工作不仅仅是来源于个人创新的想法。我觉得,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敢于探索出一条既有中国国情,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够满足市场机制和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新的创新体系。  “要对学问有一种真正的爱好,把它当成人生追求”  记者:很多人把中国的创新乏力归咎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您怎么看?  邓中翰: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其实非常大,特别是在重大的项目里。据我了解,现在国内很多科研机构的条件正在改善,甚至不少国外的实验室,里面的设备和装修都比国内土一点、老一点。在这方面,我们最近几年的投入,对科技的快速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如何珍惜这些资金,珍惜国家政策的扶持,如何作出更好的成绩,我们可能还要在许多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  资金投入大当然是好事,如果资金大只是换来硬件的升级,而没有在科研创新能力上有所提高,这是很可惜的。这又回到刚才所讲的问题,我们的创新体系到底是以投入刺激为主还是以市场拉动为主。纯投入的创新条件的改善,不见得有很好的创新成果。如果是以市场拉动为主,自然会由市场来判断这样的科研创新值不值得投入,是否可以取得创新的成绩。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突出我们如何评价今天的投入到底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是机制的问题,非常重要。  记者:相较于应用科学,中国的基础学科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要进一步发展,还欠缺什么?  邓中翰:我们国家在基础学科的投入所带来的成绩,现在已经逐渐显示出来,在国际上文章发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不过,要涌现出世界一级大师、做出一流的理论工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也许到那一天,就是我们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  要想进一步发展,我想着重强调一点,那就是为之而奋斗的纯粹的理想。现在很多人只是把基础的创新当做一种工作,当作一种申请经费的方法,而我在国外接触到许多从事基础科研的人,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问有一种真正的爱好,把它当成人生追求。对学问的兴趣和为之奋斗的纯粹想法,非常值得尊重,我们也需要有更多这样的科学家。  有人说,国内高校和学术机构的“衙门化”作风影响了学术水平的提高。问题的确存在,在这个方面,残留了很多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我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科研体系、创新体系,并建立一种制度来保障公平与效率。  记者:近年来在学术圈内发生了很多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您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现象?  邓中翰:关于学术腐败的事例,近年的确听到了很多。在工程技术和应用领域,如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蒙混过关是很难的,市场会做最后的判断。高校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我不是太了解。其实,很多国家都发生过学术造假的事情,我觉得经过这几年的阵痛之后,我们的学术界会慢慢走向成熟,从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遏制这样的现象发生。不过从根本上说,要使大家找到创新的快乐,这样他就不会仅仅为了眼前利益和目标去造假,甚至做犯法的事情。  记者:您新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您觉得院士头衔对您今后的学术和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邓中翰: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非常高的一个荣誉,除了很惊喜之外,更感到了责任。近几年更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入选,实际上是在鼓励我们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当选院士后,意味着我每天可能会加更多的班、多做很多事情,不过我很乐意这么做。

时间: 2024-10-24 06:58:27

中星微邓中翰:走出中国式创新之路的相关文章

邓中翰凭什么当院士? 推荐

     打开新闻网页, 2009年增选院士的名单出现了,几十人的名单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邓中翰,只有41岁,目前为止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这与我印象中的鬓发皆白,一脸沧桑相去甚远.除此之外,让我感兴趣的还有一点,就是邓是个来自企业的院士,而非学校或科研院所出身.      在google中输入邓中翰,出来的网页居然有281,000篇,我试图从中探究他获此荣誉的更多理由,看了十来篇依然云里雾里.大量的报道都在重复他的"理工商三个学位""打入索尼"之类的故事--我不相信

中星微CEO邓中翰:未来十年要走向集成创新

3月18日下午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邓中翰日前做客新浪,畅谈十多年创业感受.他在访谈中表示,中星微通过十多年的创业已经建立芯片设计的创新能力,未来十年公司要走向集成创新.

人大代表邓中翰:创新需要新“两弹一星”

"国家应加强科技体制创新.教育体制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创新战略的实施." 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邓中翰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抛出了新的"两弹一星"说,引起了外界关注.在全国人大天津团驻地,邓中翰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与多位代表联名建议国家制订<自主创新法>,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调整规范自主创新,各项政策条例在实施中难免出现不配套.不协调的情况.邓中翰建议制订<自

邓中翰支招企业走出去的四大瓶颈

邓中翰博士是"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科学家.邓中翰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电子工程学博士.物理学硕士.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科的学生. 1999年邓中翰博士应邀回国,创建了中星微电子,负责"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9年来,"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截至2008年6月,共申请了13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实现了研发

中星微创始人邓中翰当选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星微创始人邓中翰 12月2日消息,中国工程院2日下午在北京对外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产生48名新院士.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邓中翰当选成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邓中翰,现任中星微董事长兼CEO.2005年,中星微电子成为国内第一家在 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芯片市场上拥有60%的市场份额,其"星光系列"芯片产品成功推向国内外市场,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应用于电脑.宽带.移动通

邓中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靠新“两弹一星”

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向记者表示,后危机时代,新"两弹一星"的力量将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续的原动力."两弹"就是"科技体制创新"和"教育体制创新","一星"即"人才". "科技体制

邓中翰,一步废棋都没有

   这次全国科协大会换届了,新当选的副主席里有邓中翰的名字.大概两年前他当院士的时候我研究过他的资料,那时他是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这次,估计又是中国科协几十年来最年轻的副主席了.不到43岁,副部级了.      科大-伯克利-进大公司-硅谷创业-回国创业-核心领域拔尖-获各种荣誉--不搜不知道,又是院士又是青联,现在又加了个科协,怎么看都觉得太精英了,年纪轻轻的把能得的奖全得了.不禁想,人家怎么就步步踩在点儿上,怎么就没有废棋呢?    连夜总结,人生没废棋三要素:      方向要找对.男怕

腾讯财经主题沙龙津日坛:如何走出伪创新误区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图为央视原知名制片人.优米网CEO王利芬(右),敦煌网CEO王树彤(中)和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左) 腾讯财经讯 2010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9月13-9月15日在天津举办,主题为"推动可持续增长".作为夏季达沃斯官方网络媒 体合作伙伴和官方互动平台,腾讯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围绕此次年会主议题,腾讯财经特别策划系列主题沙龙--<津日坛>,特邀多位知名财媒主编担纲嘉宾主持,就国企改革.新汇改 .创新困境等经

企业融资中需要走出的十大误区

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种的关键环节,民营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企业的经营格局.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笔者以为,需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过度包装或不包装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