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市场的极度震荡变化中,往上走变得越来越难,被推下神坛则越来越容易。
在小米海外市场拓展第一站遇到的麻烦还没解决时,华为的互联网品牌荣耀高调晒出了一周年成绩单:2000万部销售量,近30亿美元销售额,近30倍的增长,进入全球57个国家市场。
这是一份令许多手机厂商妒羡的成绩单。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说,荣耀的目标是三年内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第一,然后在世界市场排名进入前两位。这意味着,不仅小米,甚至苹果和三星,都已被列入华为的竞赛盘子,随时颠覆。
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SA) 调查显示,第三季度华为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第五,占市场份额的5.1%,小米排名第三,占5.6%,前两位分别是苹果和三星。
华为在一年前成立独立的互联网品牌“荣耀”。在其内部,荣耀品牌被定位为年轻时尚,高性价比。这既与华为手机的定位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此外,华为在过去一年还成功推出两款主打高端机型P7和Mate7,为华为在高端市场积累不少口碑。
华为手机在过去一年迅速转身,有赖于其在长期的手机市场混战中走了一条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道路。
技术创新是脏活、苦活和累活,并没有太多手机厂商愿意在这条道路上坚持太久。近期,以小米为首的一批中国手机新贵在技术专利上遇到的麻烦,充分说明了中国手机厂商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后知后觉。
包括绝大多数投资者和手机业者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比技术创新更加重要,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商业明星。
与小米不同,华为从一开始就希望打通这个产业链。华为在2004年成立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并在数度困局中坚持至今。任正非在一次有关布局芯片技术的内部讲话中强调,“(芯片)即使做成功了暂时没有用,还要继续做下去。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
多年的海外市场拓展教训令任正非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华为今天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
芯片布局最终令华为今天的手机布局受益匪浅。华为在2014年推出的中高端机型均搭载了华为最新研发的麒麟Kirin 920/925芯片,支持64位计算能力,目前,全球有此设计能力的,仅有苹果、高通和华为三家,而麒麟Kirin芯片在通信性能、网络支持、处理能力等方面甚至超过高通与苹果的芯片。
芯片之外,华为在手机上的技术创新布局也十分强悍。华为刚刚发布的荣耀6plus手机主打的平行双镜头摄影功能,背后也搭载了独家专利的3IE算法引擎系统,华为宣称,在照相性能上,这一技术令其不逊色于单反相机。
这些技术上的积累保证了华为手机的硬件品质。但这并非全部。在商业模式上,主打互联网手机的荣耀品牌基于华为的网络优势,进行了一些大胆突破的创新。
一个击中用户痛点的商业模式是,荣耀品牌用户不仅可以在国内享受国内700万个、全球120多个国家百万个免费WLAN热点上网,还将从明年一季度开始,享受5元/20MB 或28元/天的海外无线网络流量服务。
刘江峰说,虽然这个资费远低于海外运营商,但华为不排除在后期进一步降低资费,或免费提供此项服务。
此外,华为亦未缺席被认为是下一个入口的手机支付。华为新推机型荣耀6Plus搭载的耀钱包具有线下支付功能,将支持国内多家主流银行30余种银联卡的空中开卡、充值、交易查询等。
从一个单纯的硬件厂商,转型为以硬件为入口,植入移动互联网服务,华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渐成气候。辅以强大的渠道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其用户群也从中老年和中低收入人群,成功拓展为时尚年轻人群和中高端商务人士。
华为完成了屌丝逆袭的第一步。刘江峰说,荣耀2015年的销量目标是4000万部,销售额50亿美元,2016年目标则是突破100亿美元。
这一宏大目标的背后,是华为在技术实力和商业能力方面的极度自信。从产业发展规律来说,也揭示了市场泡沫背后的一个真相:如果缺乏技术创新或相关资源,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高速增长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小米虽然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而且小米在营销模式上也确实多有创新,但小米手机也与多数国产品牌一样,存在专利短板。华为的专利数量为71903项,中兴也达到了55728项,而小米的专利数量(包括申请中)只有1141项。小米出口印度被“叫停”,就是因为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公司侵权。
但这并不意味着华为便可高枕无忧。市场依然在快速变化。就像刘江峰所说的,“我们要小心谨慎,确保自己不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