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第一任总裁中途换帅之后,由本土快递巨头顺丰投资的电商网站顺丰优选再度迈开扩张步伐,于近日开通上海、广州、深圳三地常温类食品配送,并成功覆盖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四个城市。
南都记者从顺丰速递内部获悉,这是电商业务与集团快递网络对接的开始。接下来顺丰有望借助物流的大网资源缩短供应链,进一步扩大电商版图。不过,有人士指出,顺丰希望依靠自身品牌的边际效应吸引电商消费者的策略,在试水前期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如今顺丰优选经营范围继续扩大,快递跨界的风险逐步升级。
速递、电商整合 大网络业务对接
“在北京试点做好之后,往其他一线城市延伸,顺丰这样做可以将快递品牌延伸到贸易上面,在行业中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在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咨询师徐勇看来,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物流体系,是顺丰进入电商领域的强大优势。
然而此前北京试点前期,顺丰优选曾成立了专门的物流团队,并没有借助顺丰速递的网络。但现在,“上海、广州、深圳三地开通电商业务后,我们的快递员将负责顺丰优选的派送服务。”顺丰速递一位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这意味着,顺丰集团的电商业务已经开始与快递大网的对接。
“从顺丰集团战略来考虑,优选结束了第一阶段。”上述顺丰内部人士表示,接下来,无论是平台还是团队建设,都开始更多利用集团大网资源;而供应链、配送以及仓储能力,则需要整合,其中包括运输和航空资源的协调。
南都记者了解到,去年接手顺丰优选总裁职位的李东起被视为顺丰内部今后网络对接的关键人物。资料显示,李东起2007年加入顺丰集团担任副总裁,并负责筹建顺丰航空公司,2009年顺丰航空公司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准筹建后,他担任航空公司总裁。调任顺丰优选后,李东起仍然兼任顺丰航空董事长。由此不难看出,在顺丰物流、商流的融合中,李东起的职位设置有着深刻意义。
据悉,今年1月,顺丰航空第11架全货航投入运营。强大的物流优势、集团的资金支持,成为顺丰优选开疆辟土的有力推手。
涉商业机密 难向第三方电商放开
顺丰优选的“高举高打”策略被业内认为是国内快递公司向电商的“逆袭”,但该公司能否如预期般顺利成长,业内也有不同声音。
“顺丰集团也曾做过统计,只有客单价超过500元、总重量在5公斤以下的商品,电商网站才更可能选择用航空运送。但目前,大部分B 2C电商的客单价在这一水平之下。根据亿邦动力研究中心调研发现,京东商城2011年客单价为380元左右。天猫上服装类目客单价则在180元左右。”一位电商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与之相比,即便顺丰速递与电商业务对接,也属于高成本运行。
南都记者此前采访获悉,顺丰优选在商品定位上以进口食品为主,占比高达80%,其余20%以优质国产食品为辅,目前品类合计有5000-6000个。据悉,在城镇居民现在的消费结构中,食品占比高达40%。但这部分物流配送门槛较高,为此顺丰成立了专门的运营、物流团队,并针对生鲜食品增加了冷链配送。同时为提高服务,终端送货员工人手配备一台iPad。
一方面是高额的投入;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也与日俱增。记者留意到,最初介入高端进口食品、生鲜领域的仅有沃尔玛1号店、麦德龙等,但互联网各大巨头去年开始争抢进入这一红海,阿里、京东、亚马逊纷纷投身生鲜农副领域成为抢食者。新年伊始,中央216文件则进一步加剧竞争。去年10月,刚刚上任5个月的顺丰优选第一任总裁刘淼离职,他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顺丰优选上线后业绩并不理想。
值得关注的是,最初令外界将顺丰优选区别于其他食品类电商的生鲜食品,此次却并未被列入新开三城的服务类目。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表明顺丰目前对电商的拓展仍持谨慎态度,顺丰优选的商业模式仍在摸索当中,而上广深三地食品类电商的市场厮杀还未真正开始。
更值得思考的是,由于投入较大、成本较高,顺丰面临回报周期进一步拖长的风险。对此,顺丰势必要通过增加电商订单量拉低整体运营的成本。但目前,顺丰优选每天的交易量还无法支撑其冷链配送系统以及航空运输派件的网络。如果要分担风险,最有效的途径是向第三方电商开放电商配送,以摊销高额的配送成本。然而,要实现这一突破无疑障碍重重,由于同类型的电商企业涉及客户信息等商业机密,其它电商一般不会雇用有竞争关系的快递关联公司帮自己承担快递业务。这意味着,顺丰速递在顺丰优选和第三方客户之间也存在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