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观是中国走向未来之必须

汶川大地震震出一个普世价值之争,各种思想派别、文化主张再次登台交锋。  我参加了近年来历次关于中国改革的大争论,这次也不想漏掉,就发表我的一家之言——因为目前这场争论,虽是由司马南对普世价值的批评文章引起的,但司马先生的
意见并非一人之见,是很有代表性的,实际上是中国改革系列方向之争的延续。  司马南笔下的普世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得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由国家政权认可、广大民众接受的主流价值观。它的形成,一是吸收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二是借鉴外国、外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三是根据现时的国情构建创造。历史的优秀文化成果拿来今天用,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拿来中国用,这就是普世性,即超越了阶级、民族、时代、国界具有了普世价值。  从这个意义讲,一个先进的国家和民族都不会拒绝普世价值,一个起码的前提是不会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普世价值观实际上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人类精神成熟的标志。  司马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却是混乱惊人。一会儿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说:“价值如果要普世,从时间上来说,今天的人怎么去普昨天和明天的 ‘世’呢?从空间上说,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生活在已有的历史之上的,要像给计算机清零一样给人和国家清零是不可能的。”一会儿说:“普世价值这玩意儿还是有的,只是不同人群、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均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普世价值的定义权也许比普世价值更重要”。一会儿说:“普世价值是个复杂的历史概念、政治概念、文化概念,很难一言以蔽之”、“普世价值也许不错,像巧克力,或咖啡,或卷烟。这玩意儿,摆着玩可以,尝尝鲜儿,也成。当饭吃,不靠谱了。”一会儿又说:“无论任何人,以什么漂亮的理由,引诱威逼我们贪爱罂粟花的美丽都可能使人民共和国付出沉重代价”,这里普世价值被当做了毒品。另一处称其为“木马病毒”,还有一处说普世价值是神话。  通观司马先生文,我感到情绪多于理性,意气多于分析。他充满着阶级感情与爱国热情,有着强烈的阶级斗争观念,特别是国际斗争的警觉。他之所以怀疑、反对、警惕普世价值,是由于美国的险恶用心与恶劣行径;同时,他不满“反体制”的言论、行为,认为“有些精英,灵魂被人家收买了,他们把语焉不详的概念捧得这么高,说得这么神通广大,实际上可能是为了完成村长家某下人布置的一项具体任务”。他这里说的 “村长家某下人”也许指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这个路数,我是比较熟悉的。大凡主张自由、民主、人权的,基本上是美国中情局派来卧底的,这是左派惯用的批判手法与逻辑思维。因为美国鼓吹自由、民主、人权,你竟然吹的是一个调,按阶级分析法与
敌人拥护就必须反对定理,你不是美国特务是什么?  所以,按司马先生为代表的左派逻辑,确实无普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西方文化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总之都是属封资修之列。可是,司马先生却又主张“中华文明复兴”,那我也给你戴一个帽,这是公然鼓吹复辟封建主义,如何?  人的生命尊严不该维护吗 司马南反对“国民的生命尊严”作为普世价值。他说“有人说不杀人(尊重生命)是普世价值,君不见杀人的理由何止成千上万,要不要执行死刑成了问题,计划生育是不是杀人也成了问题……”他的逻辑就是世上还有“成千上万”杀人的理由,所以,不杀人、尊重生命,这样的文明原则也不能成立。  然而,强调 “国民的生命尊严”有什么错吗?建国后三十年间,镇压阶级敌人,从地富反坏,到右派分子,到反党集团,到走资派,到叛徒、内奸、反革命修正主义,以至亲密战友一夜之间成为敌人,说一句话、写一篇文章就成为反革命,数千万生命被残害,连同他们的子女家人遭连累,这个教训不惨痛吗?改革后三十年,情况好多了,但是“国民的生命尊严”不被重视,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难道呼吁尊重生命,有什么不对吗?  对于普世价值的内涵、外延存在不同的认识是正常的,但同时,说普世价值,未必就是在说“西方价值观”。如果把汶川救灾说成是兑现西方价值观,当然是不妥的,没有西方价值观,我们就不救灾了?或者我们救灾是做给别人看的?但司马先生抓住类似《南方周末》地震期间的评论中 “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这样的话大做文章,乃至否认“国民的生命尊严”的普世性,不过是一个由头而已,他要反的就是普世价值观。[page]  民主是坏东西吗 司马曾经给我的回文说:“司马小子并不反对什么普世价值……小子所论盖属政治价值层面,基本与个人道德价值层面无涉。徐老人家真真冤枉我也”。所谓价值观,一定涉及法律、制度、道德层面,也就既与政治有关,也与道德有关,哪有与道德无关的价值观呢?  他说的政治价值层面是什么意思呢?他花了很多的笔墨反对民主作为“普世价值”。这确实是当今中国争议的一个焦点。  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理念与事实、形式与内容存在矛盾、冲突,民主存在虚伪、造假等等现象,这是因为人类社会还存在势力集团,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使美好的东西变异。人类创造的一切美好原则——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仁爱、忠诚、友谊、信任,哪一个没有被践踏过、玷污过、挪用过?能因此而否认、抛弃这些原则吗?用“法西斯通过民主的形式选举选出来,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也通过了民主形式”这么两件事,就能证明民主不是好东西吗?如果这种逻辑能成立,世界上还有好东西吗?  司马南极力推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不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欺骗、愚弄民众的口号吗?请问,人类历史上有哪一个统治阶级实行过“民为邦本”的原则?相比而言,实行民主,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至少给民众表达民意的机会与选择的权利,多少接近一些“民为邦本”的原则。我不能证明民主一定是 “民为邦本”,但反民主一定不是“民为邦本”。请司马南举一个实例说明,人类历史上哪一国家、哪一社会实行了反民主的“民为邦本”?  司马南反对民主作为普世价值,举了美国为“案例”。从100多年前,美国对待可怜的印第安人,直到40年前美国先后出兵朝鲜、越南,以至今天攻打阿富汗、伊拉克,于是问“普世价值,拿到中国来能干啥”。这是许多反民主人士的逻辑,美国是实行民主的国家,美国干了许多坏事,所以实行民主一定也干坏事!  拿民主来说,其含义是治理公共事务,事先要充分听取民意,事中要得到民众的授权,事后要保障不同意见者反对的权利。这是“民为邦本”的国家和社会都必须接受的原则和理念。民主在实践中会被势力集团干扰、操纵,而打折扣,甚至也会强借民意而售其奸。这是实行民主需要防范的,而不是反对民主的理由。即使民主原则充分履行,也不能保证决策是正确的,不过在大多数人认识以后可以得到纠正,这也是民主必须付出的代价。  实行民主并没有制止美国对外的侵略、干涉,也没有使美国国内一切事都美好,但实行民主的好处也有很多,其中一例是美国财政支出的75%用于公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阶级分析法,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一小撮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怎么会把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用于大众呢?这是因为实行民主,民主党和共和党为拉选票,不得不给民众好处。当然,民主不能包治百病,实行民主的国家也问题多多。中国的民主建设也需要探索自己的道路、建立自己的模式,但民主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还是应该分清的。  司马先生嘲讽说:“相信美国民主导致美国富强,这和相信会登山造就企业家王石,会开车造就董事长马明哲一样”,然而,又笔锋一转说:“我没有否认民主,我们在探寻民主,中国真心在推动民主化进程”。司马真是妙笔生辉、游刃有余、峰回路转、随心所欲,把民主批得狗屎不如,最后来一句“真心在推动民主化进程”,实在让人目瞪口呆。  仍是改革之争 在我看来,对普世价值的这轮争论,实质上仍是改革之争的延续。中央精神一直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号召继续解放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如司马者自以为对中国负责,热爱中华,却在中国最迫切需要建立改革共识、最迫切需要形成主流价值观的关键问题上带来思想混乱。司马批评人家“思想进入痴迷状态”,我倒认为司马有点像。痴迷地攻击别人,痴迷地维护现状,痴迷地不知未来,痴迷地反对改革。  温家宝总理答法国 《世界报》记者问时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经胡锦涛主席亲自审定的文件则有更明确的表述,在“暖春之旅”结束的时候,中日发表的“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说:“为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进行紧密合作,不断加深对在长期交流中共同培育、共同拥有的文化的理解。”中国认同普世价值观,是中国走向光明未来的希望,是中国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的思想保障。正因此,引起反改革人士的强烈不满,就在普世价值问题上大做文章。普世价值之争的实质是改革与反改革之争,是改革方向之争。司马先生这回就当了反改革冲锋的马前卒。

时间: 2024-09-20 14:55:57

普世价值观是中国走向未来之必须的相关文章

专家视点:类型片的成功在于找到普世价值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提出了制作重于影城发展的话题,要使制作有一个大的发展.我相信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很多的作品,影城建设再多也不过是去上映进口影片,院线再强也不过是发行进口片的院线. 尤其是那些能够进入市场的影片,那些能够赢得观众的影片,我们现在不是多了,而是不够多.为着生产更多的好片子,人们呼吁要探索类型片的手法,真理当然是只有类型片的成熟生产,我们才会有可能不必担心影片不足.就像不会有一种真理终止住人类的继续探问一样,我们也还是要继续问道,是怎样的原因使得我们今天在类型片方面进展不大呢?可能有人

朱为众:中国企业未来30年

作者:朱为众 关键词:新财富:梅林原则:中国企业 以梅林原则展望中国企业未来30年 中国企业应当把改革开放前30年未能实现的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的目标列入下一个30年的愿景.按照梅林原则进行推演,要实现这一愿景,不仅需要每一家企业以创新为DNA,提升领导力,保持专注与全球视野,也需要改善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环境. 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新近发布的2009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上,中国品牌依然缺席.为什么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强盛了,中国品牌仍未崛起?其实这并不奇怪,中国取得经济奇迹主

走向未来智能社会的“土壤”——大数据

文章讲的是走向未来智能社会的"土壤"--大数据,近日,浪潮集团在北京举办了以"数聚智慧,云领未来"为主题的"Inspur World 2014"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以下简称峰会),来自全国的近3000名政府.企业和垂直行业的客户以及技术专家与业内人士参加了本次盛会.峰会是浪潮集团两年一度的前瞻性技术盛会,与会者能够体验前沿技术成果,感知未来创新趋势.据悉,本届峰会展示了浪潮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时代下,以数据为中心的软件.硬件与服务战略,并就大

走向未来的新华商

这是一个"浪花淘不尽英雄"的时代.格兰仕从2008年开始向全球139个国家全方位突击,72岁的梁庆德坚持,OEM本身只是一个在制造企业中的商业工具:工程师出身的尹同跃也说,他这一辈子的人生规划永远是"把奇瑞做大做强":同为"海归",擅于沟通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关东元觉得自己是在一个没有刹车体系的高速列车上,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一心要当职业经理人的标杆:"小年轻"李浩则认为,把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国外管理模式相结合,

专家视点:情是普世价值中最普遍的内容

<杜拉拉升职记>本是一部职场励志小说,徐静蕾把它搬上银幕后,我们看见,它成了一部爱情电影.这个改动当然没有减损关于职场励志的成分,但侧重点却发生了显然的转移.有人说影片可以继续拍系列,可以想象,现在的<杜拉拉升职记>有足够的空间给以后的续集,这些空间就是爱情的空间. 我们不去猜测徐静蕾为什么要对小说做这样一种重点的转移,很明显,现在影片对观众非常讨好,口碑一片.一部类型片成功地诞生了.这个类型片首先是爱情片,其次是爱情片与职场片的结合.二十多年前我读过金庸先生讲他武侠小说创作秘诀的

普华永道: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年增长率达9.5%

6月16日,普华永道发布了<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2009-2013年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中,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数字技术将会进一步渗透到娱乐和媒体行业的各个方面.普华永道报告中主要涵盖了十二大领域,包括:互联网接入.互联网广告.付费电视.电视广告.唱片音乐.电影娱乐.视频游戏.杂志发行.报纸出版.广播与户外广告.书籍发行和商业资讯. 根据报告指出,2009-2013年整个全球娱乐及媒体市场,包括消费者和广告开支将以2.7%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3年将达到1.6万亿美元.而

新能源时代 电动汽车能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吗?

当下,中国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雾霾.烟尘.PM2.5超标等,成为在国人头顶盘旋不去的阴霾.而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传统燃油汽车带来的尾气排放.在这样严峻的态势下,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推向更广阔的主流舞台,成为迫在眉睫之举.纯电动汽车的快速迭进,或将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而在这一迭进过程中,以普及纯电动汽车理念,加深大众新认知的营销必不可少. 新能源时代到来 转型背后营销充当先锋 无论从全球还是国内现状来看,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都是未来大趋势.12月下旬,在巴黎

企业文化的普世价值(下)

文?/?金岩石 企业文化的普世价值是利-智-信,起步期的企业必须逐利求生存,成长期的企业始于创新求发展,成熟期的企业守本守信求规模.所以,利润是根,创新如命,信用为本. 但这仅仅是企业需求,与企业家的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家有着系统的商业理论和文化认知,能够为企业打造适合自己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但这样的情况却并不多见. 商业伦理:走出误区 企业发展需求的文化支撑与企业家的文化理念大多数并不相同,甚至还常常陷入违背商业伦理的误区,中国企业家尤其如此.比如:人们常把经商称

标普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发展服务业有人才优势

7月29日上午消息 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标准普尔之中国论坛"全球金融的未来:发展中的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上, 标普首席经济学家戴卫斯表示,政府参与经济发展在初期非常有效,但经济发展进入到比较高级的阶段,中国政府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要淡出,而中国发展服务业有人才优势. 他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依赖政府指导显得不足和作用有限,随着经济发展,政府职能将要被消弱.不过他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更多的依赖国内消费,发展服务业经济,而不只是依赖传统行业的发展. 提到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