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包头的高粱变成银子,乔致庸一方面让刚过门的媳妇陆玉函通过京城的店铺在晋商圈里放出烟雾,说朝廷要发兵攻打准噶尔部,另一方面带上20车银子和20车石头,赶往包头继续收高粱和马料,做出一付要发“战争财”的架式。达盛昌的邱天骏虽然老谋深算,但到底还是中了计,不仅把手头的银子都砸进去了,而且还从各地又调了80万两银子,以高出市面的价格把乔家的高粱和马料全部吃进。结果乔家不仅解套了,而且还净赚20万两银子。 这样的招数用现代兵家的术语叫“信息战”,也就是“兵不厌诈”。尽管乔致庸的“信息战”不够“仁义”,但比起崔鸣九勾结土匪刘黑七来逼死乔家,还算是合理合法。这在一点上,邱天骏也是一个做事有底线的人。当他听说手下人还要派蒙古武师杀乔致庸时,便厉声阻止:“乔致庸是商人,我邱天骏也是商人,你这么干,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商人斗不过他那个商人?眼下全中国的晋商都知道我邱家与乔家恶斗,也都知道乔致庸拉着银子到了包头,我们是商家还是杀手?你给我记好了,乔致庸不但不能死,而且还要保证他好好活着!如果乔致庸不明不白的死在包头,哪怕不是我干的,外人也会认为是我干的!达盛昌干了这种事,天下的商人哪一家还敢和我做生意,我达盛昌的信誉何在?没有了信誉,我还做什么商人?”虽然邱天骏思维的落脚点还是自己,但却守住了为商的底线。所谓的“在商言商”,一是不要涉足“黑道”,二是不要界入政治。因为社会是有分工的,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规则。如果要跟人玩命,那就进了“黑道”;如果要玩政治,那就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政治集团利益最大化。所以,不论是借助政治力量还是借助“黑道”来处理商业上的竞争,向来都是被商界不耻的行为。 守住“底线”不容易,但为商应该追求的是境界:即“智”、“勇”、“仁”:靠创新的智慧、靠过人的胆识、靠仁爱之心来战胜竞争对手。当然,最高的境界还应该包括“圣”和“义”:以对商道的彻悟和承担社会道义来表现一种无形的人格力量,使竞争对手心悦诚服。应该说,乔致庸在完成高粱变银子之时,仅仅只是表现出了他的“智”“勇”,而他一心要为兄报仇并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的强烈冲动,说明他还只是一个一般的商人。如果任乔致庸的性子走下去的话,那么乔家的历史真是要改写了。好在有个孙茂才,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乔致庸:“达盛昌以诈行商,违背了诚信的信条,但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虽属迫不得已,毕竟也算不上光明磊落!当前包头商界的大事不是推倒达盛昌,而是给达盛昌生存的机会,并利用这件事在商家之间重建秩序,再立规矩,将‘诚信第一’作为商家不能违背的信条。” 乔致庸终于听进了孙茂才的话了,从而也就走上了一条更为广阔的商道,尽管接下去会有更多的艰险在等着他,但决定其一生的追求不被历史尘埃掩没的关键一步,正是在于他放了达盛昌一码。 (2006年4月9日于中海雅园丽都阁11-A) 梓林:《乔家大院》里商人们无论怎样你争我夺,但最后都止于诚信这道“底线”,让人觉得既珍且贵,以为那时的企业家都高尚得了不得。 其实,古人,今人,大致是一样的,只是活动的社会环境大相径庭而已。乔家也好,邱家也罢,都是一个圈子中的人。所谓“天下商人”云云,不过是他们共同所属的那个大商人群体,与街头巷尾、乡间小道中的行车贩浆者肯定无瓜葛。生意再大,也得在这个相对稳定的圈子里搅和。离了这个圈子,无疑是虎落平阳,龙陷浅滩,属于找死。所以,这批大富豪之间,争归争,夺归夺,但不追穷寇,不置人死地,却是大家都需要的游戏规则。若有犯规者,圈内共讨之,共斥之。 道德就是制度,而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惩罚。那时大富商当中对诚信的坚守反映出那个圈子里惩罚机制的有效性。所以,不是乔家、邱家有多高尚,实在是不讲诚信的成本实实在在,且代价不菲,才使得晋商们虽想霸盘,却不敢肆意妄为。即使一时越轨,也总是尽快收手,“重建秩序,再立规矩”。 现在中国,全能型行政权力渗透各个领域,窒息了中国民间社会中通过长期历史演化而繁衍出来种种诚信维护机制。这个权力系统所注重和维护的利益相当狭窄,只有当人们的行为直接触犯其自身利益时,它才会施加一定的惩戒。而对与其自身利益无直接影响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个系统的反应相当迟钝,甚至麻木不仁。由此而来,中国社会中不讲诚信的代价一跌再跌,日积月累,自然是“底线”失守,诚信崩盘。当此环境,就算乔致庸再世,又能如何?
大院深处系列之六商战底线是什么
时间: 2024-09-23 21:59:30
大院深处系列之六商战底线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大院深处系列之绝不跟银子生气
合作与背叛,联盟与倒戈--这些都是商界让人眼花潦乱的活剧中层出不穷的故事.其主旋律是什么呢?是各自的利益!<中国经营报> 2005年9月20日发了一篇报道:<地产江湖恩怨终有结局:王石孙宏斌握手言和>,这标志着两位企业精神领袖从火爆的正面交锋到历时一年半的"冷战"终于结束了.有媒体说:就在地产市场和政策环境的风云变幻让大家无暇它顾之际,这对"冤家"却突然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不禁让人想起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那句名言: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
大院深处系列之买人心是买利益
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伴演的"贼头"黎叔,真是妙语连珠,有两句经典对白令人回味无穷,第一句是:"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还有一句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这"贼头"说的话咋就跟现今的企业家说的话一模一样呢?无独有偶,<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在包头搞薪酬制度改革的时候,不仅说的话像21世纪的黎叔,整个用人制度的提法,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套规则.很难说究竟是晋商当初就有了这一套管理思想,还
大院深处系列之四信息与危机处理
乔致庸接手乔家生意之际,已经危机四伏:乔致广停尸银库不敢出殡:包头一封封快马急件催要银子:本家四叔乔庆达三番五次带人闹事要退银股.面对危局,乔致庸一方面果断决定,把典当"玉屏封"得来的最后几千两银子全部用于乔致广的葬礼(此举的目的既是不委屈过世者,也是对外发布乔家仍然很有实力的信息),以丧期21天为由,采取缓兵之计,赢得时间:另一方面,针对股东的退股风潮,乔致庸发布了一个假信息:乔家在东口还有一处深藏不露的生意,很快就会调回银子,并以此威胁闹事者:现在要退股的话,到时不但不能享受往日丰
大院深处系列之商场纷乱各取需
商家为利益而分分合合,往往只是商场纷乱的表面现象.深一层次的较量,其实是在分合过程中各取所需,这才是最需要智慧的商业博弈. 水家之所以背弃与元家和邱家的约定,最后下定决心要借给乔致庸银子做茶生意,当然是有他更深的考虑,剧中的这场戏拍得很是精彩: 乔致庸讲完了合作贩茶的好处,并答应所借的一百万两银子,将以乔家的所有店铺和家产做抵押之后.分手时说道:"事情致庸都说清楚了,姐夫好好想想,我还要去元家走一趟,明天来听你回话,如何?"这一招着实灵验.水长青不由心中一惊:"怎么?你还想把
ASP.net控件开发系列之六
UITypeEdit "我要红桃" 假如,你现在在做一个"扑克"控件,扑克牌有个属性--花色,你想在用户选择花色这个属性后,属性窗口呈现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一个小小的花色图标来表示花色,"红桃"就有个小"红桃"图标在前面显示,"黑桃"就有个"黑桃"图标在前面显示,就像你选择其它控件的BackColor时,颜色前还有个小方色块来表示选定的颜色,多体贴人的设计啊. 现在,我们就来做这件事:
Red Gate系列之六 SQL Test 1.0.12.3 Edition SQL测试工具 完全破解+使用教程
原文:Red Gate系列之六 SQL Test 1.0.12.3 Edition SQL测试工具 完全破解+使用教程 Red Gate系列之六 SQL Test 1.0.12.3 Edition SQL测试工具 完全破解+使用教程 Red Gate系列文章: Red Gate系列之一 SQL Compare 10.2.0.1337 Edition 数据库比较工具 完全破解+使用教程 Red Gate系列之二 SQL Source Control 3.0.13.4214 Edition 数据库版
.NET Discovery 系列之六--Me JIT(下)
本系列文章导航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一--string从入门到精通(上)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二--string从入门到精通(勘误版下)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三--深入理解.NET垃圾收集机制(上) .NET Discovery 系列之四--深入理解.NET垃圾收集机制(下)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五--Me JIT(上) .NET Discovery 系列之六--Me JIT(下)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七--深入理解
艾伟_转载:.NET Discovery 系列之六--Me JIT(下)
本系列文章导航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一--string从入门到精通(上)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二--string从入门到精通(勘误版下)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三--深入理解.NET垃圾收集机制(上) .NET Discovery 系列之四--深入理解.NET垃圾收集机制(下)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五--Me JIT(上) .NET Discovery 系列之六--Me JIT(下) .NET Discovery 系列之七--深入理解
数字整合营销传播系列之六:反思博客营销
数字整合营销传播系列之六:反思博客营销 文:高胜宁 "不写博客的网络营销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网络营销人"--早在2006年,冯建英在"营销人博客"中写到"不懂博客的网络营销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网络营销人",时至2009年数字化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恐怕得再深入一次,"不写"和"不懂",恐怕意味就更深长了. 总之,我见过很多自称"网络营销专家"亦或是"网络营销教父"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