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扬言要“改变银行”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阿里金融并非只打算做个小贷公司那么简单。
阿里方面称,阿里巴巴涉足小额贷款领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电商小微企业在平台上积累的信用无法得到银行认可的尴尬处境。但当阿里巴巴拿到了小额信贷牌照之后,估计马云也不会想到,阿里小贷竟意外地以“日赚百万”被业界称为“最赚钱的小额贷款公司”。
本被看作“金融试脚石”的阿里小贷所发生的奇迹不仅让马云欣喜万分,也给进退维谷的电商们打开另一个活下去的出口。于是,当阿里巴巴享受着阿里小贷的成果,并计划涉足担保的同时,苏宁、京东、生意宝也铺开了各自的金融发展路径。
电商的金融课题有备而来并且来势凶猛。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互联网通过海量信息传递和处理,打破僵化的行业垄断体系。报告认为,下一个深受互联网影响的领域将是金融行业。其原因是信息流直接可以带来交易,而无需物流体系的支撑,由此看来,金融具有天然的网络属性。
“阿里担保”OR“阿里金融”
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联合淘宝、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重庆市合资设立一家名为“商诚”的融资担保公司。坊间传言,这家担保公司花了马云2亿多。在该担保公司3亿元人民币的注资中,阿里巴巴出资2.1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70%;淘宝以现金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20%;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10%。
和其他担保公司的业务模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资料显示,该担保公司主要为重庆中小企业贷款和融资提供担保。比如,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等融资性担保业务;兼营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阿里巴巴成立担保公司的消息一经传开,业内人士不再套用“阿里小贷”的固定模式称呼这家担保公司为“阿里担保”,他们认为,这是马云完成其在重庆“阿里金融”版图的又一跨越。只是他们没想到,小贷公司刚刚看到些成果,担保公司就来了。这金融步伐迈得似乎有些快了。
其实,马云对涉足担保业的野心早就有所表现。马云曾在公开场合算过一笔关于担保市场的账:“中国有42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92.08%企业需要贷款,也就是说,中国有超过3800万家企业需要贷款。这当中,又有69.73%的企业因为不能提供抵押物而从来没有机会获贷。”所以,“阿里担保”的诞生并非像外界看到的那么仓促。
如果把阿里巴巴这些年在金融领域的所有动作联系起来,不难发现,阿里巴巴的金融版图谋划已久,马云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他的金融战略。
2007年6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确定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并取其名曰“阿里贷款”;两年后,“阿里贷款”从B2B业务中拆分出来纳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巴巴金融事业部,负责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平台的融资业务;2010年3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批成立;去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又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共同组建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巴巴股权占比70%。
在阿里小贷成立之初,不过业内人士也曾怀疑这个电商大鳄的金融能力。一直从事网络信贷的P2P网络信贷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则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巴巴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做小贷也好,担保也好,客户的贷前审查及贷后监控对阿里来说都不是问题。
电商扎堆“触金”
阿里巴巴官方网站上对阿里信贷作出解释:阿里金融放贷额度为5至100万元,期限为12个月,贷款形式为循环贷和固定贷。(循环贷指获贷额度作为备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可随借随还,对于企业来说更灵活,日利率万分之六左右;固定贷指获贷额度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日利率万分之五左右。)据了解,阿里小贷的日均利率0.05%-0.06%,照此计算,年化利率最低为18%。而中小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例如典当行的月息大多在3%以上,年利率超过36%。
阿里小贷的资金成本优势为其带来了亮丽的业绩。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主要负责运营阿里巴巴旗下小贷公司的阿里金融业务部门,已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而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阿里金融就已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在全部都是信用贷款的情况下,不良率仅为0.9%。
或许是看到阿里巴巴获得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在阿里“触金”不久,各家电商也纷纷发力互联网金融。不久前,苏宁电器(002024,股吧)发布公告称,香港苏宁电器将与苏宁电器集团共同出资3亿元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解决越来越多的苏宁供应商,特别是小微供应商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由于阿里巴巴已率先涉足小额贷款领域,此次苏宁的小贷举动难免被冠以“复制”之名。中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认为,阿里信贷的模式复制起来并不容易。阿里信贷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阿里巴巴的模式是建立在其自有的庞大电商平台系统之上的。阿里巴巴对平台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一清二楚,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一张成熟的信用关系网络。但其他电商平台不一定具备阿里巴巴的规模与数据信息,所以,复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苏宁的小贷公司已有自己的发展策略。与苏宁口水战打得不亦乐乎的京东商城也于11月开始向供应商推介旗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于11月29日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联合宣布启动供应链金融服务,苏宁成立小贷公司显得恰逢其时。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网络借贷平台通过网络将投资人和借款人连结,打破了分割的借贷体系,所以被市场追捧。
另一块被电商追捧的金融领域便是担保公司。几天前,生意宝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成立担保公司的议案》,计划与下属控股子公司宁波网盛大宗商品交易有限公司及浙江生意宝网络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浙江网盛担保有限公司(暂定名)。浙江网盛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生意宝方面认为成立担保公司一举两得。“本次投资有利于更好地为公司投资设立的大宗品交易网的会员提供交易、融资等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现状,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公司会员的稳定发展,以利于公司经营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公司及子公司目前的自有现金比较充裕,投资担保公司无需借助贷款或融资,全部是公司及子公司的自有资金,不但可以提高公司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
据生意宝副总裁、董秘范悦龙介绍,网盛担保与传统担保业公司有着显著差异。其一、客户对象不同:传统担保公司的业务对象是任何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而网盛担保仅面向公司下属网站付费企业会员开放;其二、资金使用不同:网盛担保从银行为客户贷款的资金,仅限于客户在公司即将上线的B2B交易平台系统内部使用,客户既无法提现,也不能挪作他用;其三、收费模式不同:传统担保公司收取的只是相应服务费用,而公司收取的则是基于供应链融资担保的交易佣金等相关费用。
生意宝董事长孙德良认为,无论是这次设立网盛担保,还是此前投资1亿元设立浙江生意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B2B互联网支付平台”,都是围绕“B2B、数据、交易”三大战略的相关落地举措。
电商金融来势凶猛
近期阿里巴巴方面公开表示,其电子商务交易额2012年可达到1万亿元,庞大的规模着实令人震惊。但综观市场就会发现,我国电子商务近年来的整体表现都可圈可点。
下面一组数字足以对此给予佐证:2011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8.1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的数额已达到5.8万亿元,并且仍以30%至40%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如果保守地以15%的增长速度计算,2012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会超过20万亿元。根据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统计,2011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成交量达到8060亿元,网购用户规模达到了1.98亿元。其中电子商务的B2C领域仍然持续保持较快发展,达到了2400亿元的规模。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日渐呈现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暴增式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规模也日渐壮大。国信证券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末,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1%,并维持高速攀升趋势。这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的辉煌成绩相差甚远,但很显然,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将触角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并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持续增长,业务占比也会不断提升。这给一向高枕无忧的银行背后一击。
除了支付业务让银行时时感到危机四伏,越来越多的电商涉足小额贷款、担保、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领域,也让银行绷紧了守住市场的神经。某电子商务平台从业人员对记者直言:“以阿里巴巴为例,目前该公司的数据规模足以形成一套自己的"征信系统",在能够充分把控风险的同时,通过网络支付平台发放贷款,成为大批量、标准化的"信贷工厂"不是没有可能。”
电商海量动态数据足以让银行感到惊恐。就目前看来,电商似乎并不急于与银行争市场。此前,阿里金融负责人胡晓明就曾公开表示:“在整个金融生态环境下,我们只做100万以下贷款,100万以上的留给银行。”尽管如此,银行还是闻到了电商抢夺市场的味道。
统计显示,在“双11”当天,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共计达到了191亿元,超过1亿笔订单完成支付。其中,支付宝快捷支付交易笔数占到所有交易的45.8%,支付宝提前充值带来的余额支付占31%,然而传统的网银支付,所有银行渠道相加却只占到了23.2%。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行长马蔚华感叹道:“今后互联网将会带给银行带来更大冲击,银行的许多传统业务可能不会存在了。”
农业银行(60128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也曾公开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将在未来考验传统银行业的生存能力。在他看来,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改变了银行金融行业版图,原则上每个企业都可以成为银行,类似淘宝和支付宝这类企业能够记录商户的交易流水数据,如果能以此为依据给商户放贷,将冲击银行业务。
考验银行
事实上,这样的局面早已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早在今年9月,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就曾提出,在当前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银行业面临着资源配置方式、文化、发展战略模式、支付方式手段、信息处理机制、法律法规、监管理论实践等七个方面的重大挑战,银行必须适应时代寻求变革已迫在眉睫。
对于电商、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之势,银行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年中,建设银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
此外,交通银行(601328,股吧)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交博会”也将陆续向客户开放。某上市股份制银行零售部人士认为,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传统的客户群体已经不足以成为银行占据市场的筹码,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客户群体。电子商务平台上聚集的企业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不乏条件优质的企业。银行不会忽视这一潜力巨大的板块,电商平台必将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阵地。“银行做电商没有统一模式,银行还是以解决客户需求为主。现在银行网银的登入量很大,如果银行补充自己的电商平台,就会产生互补效应。”某银行内人士表示。
对外,杭州银行首席顾问马时雍认为,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
当然,从目前的市场规模来看,银行业要想在电子商务市场分得一杯羹也并非难事。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尽管电商平台看似有"海量"动态数据作为其独步天下的优势,但实际上,银行也并非无法获得这些企业的信息。有意思的是,做金融业务的时候也并非依赖其掌握的独家数据进行交易,他们往往还要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要求其提供信用报告授权查询委托书、电商企业资金的银行流水数据,甚至可能还要进行现场调查。所以很多时候,电商在做金融业务的同时还可能需要银行的帮助。因为银行在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方面具有先行的优势。”前述银行人士认为,如果银行与电商较量数据信息,两者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银行完全可以依靠自身优势完善自己的动态数据库。
在马时雍看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潮中,银行更需要在定位方面有所调整。相比于国有银行和一些大中型股份制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固有优势,中小商业银行则需更下功夫。大型银行除了有历史形成的广泛客户基础外,在电子银行方面也形成了特色,对客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小商业银行要想使零售业务有较快的发展,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厘清市场定位,业务重心必须下移,面向社区,面向乡镇,面向中低收入群体,面向未来客户,并以此建立扎实的零售业务基础。另一方面,必须审时度势,努力跟进和赶上国内外零售业务的新技术、新模式,利用IT技术和互联网使自身的零售业电子银行业务水平迅速提升,为客户提供产品灵活多样、便利快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