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存在的四大显见的误区

导读:目前来看,用户研究存在如下四大显见的误区:①毫无目的地做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②将产品的忠实用户作为产品的核心用户来进行研究;③将产品的现有用户当成目标用户来研究;④重视用户意见而轻视用户行为。

近期和一些做用户研究的人员进行了交流,发现很多做这个行业的人都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些迷茫。报告写了很多,数据也分析了很多,但是却感觉对产品的实际运营帮助不大,甚至分析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比偏差很大。其实用户研究并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很多传统行业,用户研究为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研究实际上和传统行业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我们很多研究人员实际上还是沿用了传统市场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结果效果并不好。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够对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研究的朋友起到参考作用。

误区一、毫无目的地做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

做用户画像这个事情其实是从快消品做用户研究的模式继承过来,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将自己的用户分成一类或多个类型的群体,并找到他们的典型特征,比如男性、25~24岁,收入4000~5000元、……快消品行业做这样的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市场上不同公司的产品,或者同一公司不同子品牌的产品,在功能上其实没有太大差别,谁都很难垄断整个市场。

所以每个产品都要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并通过广告、价格等手段强化自己在这个位置中的地位。这个时候,找到一个细分的用户群体是很重要的。但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基本不存在成本和定价问题,主要差别在于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的好坏基本上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会因为群体的不同而有什么大的变化。

因此,这个时候做用户细分和对细分群体进行画像实际上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虽然如此,大量的互联网企业的用户研究团队(包括他们的市场研究供应商)还在将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撰写大量精美、丰富的用户画像报告,但最终这些报告的成果根本无法得到利用。

误区二、将产品的忠实用户作为产品的核心用户来进行研究

什么是核心用户?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有不同的定义。考虑到操作的方便,很多公司会把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或者活跃用户作为自己的核心用户来研究。认为这些忠实的使用者是产品所能依赖的基础。很多时候,这样的假设是没有问题的。在传统行业中,对忠实用户深入研究,找到他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相类似的群体中推广产品,从而扩大忠实用户的规模,这是很常见的操作方式。

但对一些互联网产品,特别是处于回落期的产品来说,忠实用户可能仅仅是惰性用户。他们还在使用这个产品的唯一原因可能仅仅是“懒得”去换一款更好用的产品。这个时候他们的特征并不能代表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反倒是那些非忠实的用户,他们对于产品的认知特别敏感,才应该是产品团队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

误区三、将产品的现有用户当成目标用户来研究

如果产品是自然增长获得的,一般情况下,现有用户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但很多产品由于有营销拉动等原因,虽然用户数量非常可观,可是用户活跃度并不高。这时候很可能这些用户并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他们本身对产品并没有什么需求,只是被迫或不经意的使用它。对其进行研究会发现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观点。

在传统行业中,如果发现现有用户和目标用户不一致,可以改变产品自身定位,以更好的满足现有用户需求。而这种情况如果在互联网产品中出现则可能麻烦大了。因为你可能根本没搞懂用户想要什么,也没法调整自己的产品以满足现有用户的需求。

互联网目标用户的确定实际上应该是产品概念期就要确定的,究竟什么样的用户有这类需求,了解清楚之后再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并在之后的产品迭代过程中始终把握目标用户的需求,营销工作也尽可能面向目标用户来开展。现在很多产品之所以推出来并不是看到有用户需求,而是看到市场上有同类产品做得还算不错,自己也想尝试下,就开发出来了。推出市场后发现效果不好,目标用户不买账,就不断改功能,改变目标用户,结果还是四处碰壁,最终黯然退出市场。

误区四、重视用户意见而轻视用户行为

用户在考虑产品功能的时候往往不会想到实现的难度,甚至不会考虑这个功能真的推出来之后是不是真的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直接问用户的意见,他们可能会说很多,如果产品经理一一照办之后,做出来的产品却发现用户并不会用。

在传统行业的调研中看重用户意见是因为用户行为的观察和记录是很困难的,获得的数据也不准确。但在互联网行业,用户行为路径可以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供研究人员分析。一方面是要对现有产品的用户日志数据进行挖掘,另外一方面要在专项的用户调研中尽量模拟用户真实的使用环境,观察其使用相关产品的行为。

对于研究人员的要求是一方面能够设计研究场景,假设哪些内容是值得观察行为的;另一方面要能够从用户行为的细节中观察到有价值的点,比如页面的停留时间过长,是因为看的内容多?还是因为找不到所需的内容?

作者:唐欣(艾瑞咨询集团资深分析师);via:钛媒体

时间: 2024-11-05 21:47:45

用户研究存在的四大显见的误区的相关文章

四大互联网产品用户研究存在的误区

大部分做互联网行业用户研究的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都会感到迷茫,写了很多报告,也分析了很多数据,但是却感觉对产品的实际运营没多少帮助,甚至分析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也可能不大符合.但在很多传统行业中,用户研究为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实际上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研究实际上和传统行业有很大的区别,但我们很多研究人员实际上还是沿用了传统市场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发现效果并不好.因此笔者总结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够对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研究的朋友有帮助. 误区一:毫无目的地做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 做用户画像这个事

用户研究的元思考:获取、提炼、转化

文章描述:用户研究三部曲:有关用户研究的战略思考. 用户研究的"元思考" 钻研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元思考",或者称为"战略级思考":思考它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考它的核心的方法路径是什么,以及思考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用户研究如是. 用户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研究与设计之间的鸿沟,也就是说,研究的结果常常难以落地,难以为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发挥直接可见的作用.因此,一种"用户研究无用论"的观点在业界颇有市场,最被人广泛提及

《UCD火花集2:有效的互联网产品设计 交互/信息设计 用户研究讨论》一17.3 过年回家有感:他们的互联网

17.3 过年回家有感:他们的互联网 UCD火花集2:有效的互联网产品设计 交互/信息设计 用户研究讨论 文/李杰 这次从北京这个可以算是中国互联网最发达的城市回到温州农村的老家,看到了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是怎样用互联网的,让我这个做互联网产品的很受触动. 因为家里有不少亲戚在国外打工,QQ视频成了妈妈要开通宽带的唯一动力.以前都是我们过年回家再自己去开个假期宽带,这一次妈妈为了QQ视频主动提前去办理了宽带包年.对于从来没独立操作过电脑的爸妈们来说,学会开电脑,用鼠标双击企鹅图标,在打开的窗口中

用户研究Q&A(1)

近来,不少同事开始认同用户研究的价值,希望通过接触,理解和研究用户来获取提升产品的有效信息.这绝对是件好事,因为我一直抱持的理念是,研究并不是藏在实验室或者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的稀罕货,更重要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掌握.虽然由于背景的不同,大家对具体技术(比如如何设计问卷和统计,如何访谈)的掌握可能做不到很专业,但只要有这个意愿,了解并接受相应的理念,就可以开始将用户研究,或者说更广义的研究思维整合到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中,并懂得在对的节点做对的研究.至于在具体方法的选用,执行和操

用户研究分析:进行用户研究的五步方法

文章描述:进行用户研究的五步法. 想象一下,这就是你所了解的我:大学毕业,男性,年龄在35-45岁,我有一台Mac book pro,还有一台iphone 5.我通过谷歌的chrome浏览器来上网.我公开使用微博和博客,你可以发现我喜欢巧克力和小狗.我结婚了.开着一辆丰田Corolla.我有着棕色的头发和同样棕色的眼睛.我的信用卡清单显示了我最常预定的酒店和喜欢外出就餐的场所. 如果你的金融理财客户给你提供这些信息,你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我刚打算把我的支票及存款转移到一个新的银行吗?这种情况看起来

用户研究设计:实际工作中总结用户访谈经验心得

文章描述:最近做了一些项目的用户访谈,总结出些许经验心得,这里先就一些访谈过程的关键点作为一个开头,后续再来补充其他技巧等方面,大家也可以共同补充,同时欢迎大家拍砖. 最近做了一些项目的用户访谈,总结出些许经验心得,这里先就一些访谈过程的关键点作为一个开头,后续再来补充其他技巧等方面,大家也可以共同补充,同时欢迎大家拍砖. 1.明确用研目的 研究目的是做用户研究首要需明确的问题.产品的需求是否可以通过用研来解决,如果可以解决,采用哪种方法,是定量还是定性,定性是座谈会还是用户访谈等等,这都要根据

分享用户研究工作流程:用户理解方法和经验

文章描述:如何了解我们的用户:无线终端用户理解工作方法分享. 一. 前言 来到腾讯以后,做过iPhone阅读器.iPad阅读器.iPad音乐播放器的用户理解,目前正在做iPhone QZone的用户理解工作.做得次数多了,方法在不断改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帮助我们更了解用户. 首先介绍一下目前北分wsd(无线研发部用户体验组)用户研究工作流程:我们的用研需求来自项目组和用研组需求池,为控制节奏和质量,对承接项目组需求的工作流程进行严格把控,我们针对项目组需求,制定了用研工作流

用户研究小技巧:用户测试的目的究竟是神马?

文章描述:发现用户言行不一的小技巧之感性篇. 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Richard LaPiere 就意识到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并不总是很牢固地联系在一起.LaPiere 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想预测一个人在面对某一真实的特定情景或特定人物时将如何表现的话,对假设性情景的口头回答(即用户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的确如此,人类总有一种惯性,即使有最好的意图,也是说一套做一套.用户也不外乎凡人的本性,那么,我们如何快速的发现用户在进行测试时是真心还是假意呢,下面就是我作为一名小实习生

用户研究方法:用户访谈和调查问卷了解用户

文章描述:我要如何了解"她". 上回我们讨论UE在团队中的作用,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户是所有体验的基础,如果用户的要求没被满足,良好的体验自然也无从说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用户需求呢? 大家都知道可用性测试.调查问卷之类与用户进行沟通的途径,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利弊,如果逐一分析的话,恐怕至少要分成三本书来写.现在我们先把它们放在一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用户的需求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呢? 举个小小的例子,某位小朋友饿了,他可能会说"我要吃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