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大技术特征,再看物联网制式之争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在全球各大运营商的Connection愿景、互联网巨头的平台以及风投基金的推动下,围绕物联网的创新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社会价值,让我们对万物互联充满期待。作为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是发挥万物互联价值的先决条件,其发展备受关注。运营商的通信标准选择与网络部署节奏,牵动着产业链的注意力。今天,我们就简单地谈谈连接自身这点事:

对于未来连接数量的规模,业内的各大机构都抛出了自己的预测数,粗略整理如下:

比数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趋势。机构间预测结果上虽有差异,但相同的是对未来百亿级新增连接数的判断,以及驱动连接增长对象的变化——从人到物。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物联设备”的连接入网,成为摆在产业链面前的重要课题。

连接对象的特性,决定连接需求场景;连接需求场景,决定连接技术的选择。人与物的最大差别在于个体特性的标准化程度:从进化论的角度,人与人之间,虽有种族、地域、国家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但仍属于同一科目,个体之间并没有本质性的不同,因此,对连接场景的需求也是相对单一、标准化的,这体现在全球通信技术标准、网络建设、服务资费的相通性与近似性;然而,物体则大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性可言——从各种动物,到各种设备;从城市井盖,到无人驾驶;从工业厂房,到山河大川;从整体硬件,到模块与零部件,甚至是神经网络。物体在连接场景的类别与形态上,几乎无可穷尽,差异巨大,与个人通信市场截然不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物联网的连接方式将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解决方案。

表:人与物的连接特征差异

参考华为、诺基亚等业内专业研究机构的相关材料,我们将物体对连接能力的需求提取出三大维度:连接速率、覆盖程度与连接规模。结合物联网当下的主流技术标准,为了更直观的展示,我们做了一个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技术需求对应视图,具体如下:

  图中直观的反应出三个方面的特征:

1、技术的局限性。不同场景间的物体对网络速率、覆盖要求、链接数量差异巨大。没有一种技术可以端到端、全方位的满足物联网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差异化需求。以无人驾驶与家里的水电表为例,他们对网络性能需求是两个极端,我们难以用同一种网络技术去同时满足这两个巨大差异的场景需求,这要么会造成极端的网络资源浪费,要么会存在巨大的网络资源短缺。

2、技术的共生性。同一应用场景,往往包含多种类型的连接需求。以车联网为例,车内的连接需求包括无人驾驶(超高速率、超高可靠性)、车载娱乐(中速率、中度可靠)、车体感知(低速率、低可靠)等多种类型,需要不同的连接技术共生、协同,才能够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物联网将是不同技术类型百花齐放、共生共存的局面。

3、场景的导向性。市场需求决定技术供给,一项连接技术存在的前提不是其基础功能,而是是否具备满足特定场景需求、不可或缺的核心差异化性能。但连接技术本身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边缘范畴,需求与供给之间向来是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妥协,相近的技术之间会产生比较强的边缘替代作用。因此,一项连接技术最终的价值将由其可应用的需求场景规模所决定。

多年以来,业界已经习惯于人联网的标准化与统一化,且有着Winmax惨痛经历的前车之鉴,顺其自然地将这种“非此即彼”的“人联网”选择理念沿用于物联网LPWA市场——由此,产生了NB-IoT与eMTC的纷争。在此,我们结合前文物联网连接技术的局限性、共生性与场景的导向性,对这两个标准进行对比,结合业界实践,给出我们最终的观点与建议。

从技术本身出发,下图是NB-IoT与eMTC的技术对比:

从技术的局限性来看,NB-IoT与eMTC都有着各自的短板:NB-IoT对数据速率支持较差,没有语音通道,且移动性弱,在实测环境中,无法满足超过30km/小时的速度。如果用于快递包裹跟踪,在快递小哥风驰电掣的电动车上,包裹信息妥妥的消失不见踪影。eMTC性能优于NB-IoT,导致芯片模组成本略高,且在小区容量上,没有进行过定向优化,难以满足超大容量的连接需求。

从技术的共生性角度来看,NB-IOT与eMTC具备互补的基础,且对于运营商来说,基于FDD升级两项技术并没有太多额外的边际成本,相比潜在的收益可能性,全球领先电信运营商普遍会选择同步进行双项技术储备——AT&T在商用eMTC之后,也明确表示对NB-IoT保持关注;KDDI计划商用NB & eMTC;SKT则在同步部署NB、eMTC,甚至包括Lora。

从场景的导向性来看,NB-IoT与eMTC均具备满足特定需求的差异化特性。但两者技术边缘重叠较多,可同步满足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应用场景。因此,NB-IoT与eMTC之争,实际是产业主导角色与补充角色之争——谁能率先取得应用场景的规模化突破,谁就将占据产业的主导地位。

多年服务于人联网市场,得益于标准化的需求特征,以及统一的网络连接标准,运营商形成了从网络到计费到市场的产品式服务模式。但人与物的本质性差异,导致这种传统的、产品交付式的通信运营模式将难以适应物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未来,在物联网侧,服务将是需求定制模式——应用场景决定连接需求,连接需求决定后端计费管理及网络技术供给。

这对于运营商来说,不仅仅要转变服务理念,还可能涉及到组织结构层面的颠覆性变革,重塑服务流程,以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04 00:16:39

读懂三大技术特征,再看物联网制式之争的相关文章

一张图读懂基于微信硬件平台的物联网架构

本文从物联网的核心要素.物联网的关键场景.微信硬件平台的通信协议分析三个维度去分析基于微信硬件平台的物联网架构.相关的背景知识请阅读微信公众号:嵌入式企鹅圈发布的有关物联网和微信硬件专题文章. 一. 基于微信硬件平台的物联网架构图示 上图涵盖以下信息: 1. 基于微信硬件平台的物联网的架构组成,有微信公众平台/硬件平台.第三方厂商云后端.手机微信/公众号.微信硬件设备终端(Wifi和蓝牙BLE). 2. 绿色代表腾讯向开发者和公众提供的基础平台和服务,并通过红色(airsync/airkiss)

读懂你的双眼 看电脑如何识别谎言

  说谎仿佛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在不需要老师和长辈教导的情况下就能够学会.有数据统计,人的一生当中有五分之一时间在说谎.英国进行的一项活动更是将其数据化,他们对3000名成年人经过调查后发现男性平均一年要说谎1092次,女性平均一年说谎次数为728次.男女在说谎后的感受也不一样,有82%的女性表示说谎后会紧张,但男性只有70%才会有这种感觉.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爱说的谎言包括"我没喝那么多酒"."我这儿没手机信号"."马上就到"."堵

从摩拜单车看懂不同物联网制式

相比蜂窝网络,物联网的制式复杂而且不断变化,如何非常好的理清不同物联网制式的原理.制式特征以及应用场景,本文试图通过讲述智能车锁的应用进化,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看看物联网应用的主要业务是什么.LPWA业务的主要特征包括低功耗.低成本.低吞吐率.要求广(深)覆盖且所涉终端数量巨大,其典型应用包含抄表.环境监控.物流.资产追踪等,是全球各运营商争夺连接的主要市场. 那么,承载LPWA类业务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哪些呢.LPWA承载技术包括:基于2/3/4G的物联网技术,如GSM.GPRS.LTE:基

网站建设方案如何让用户轻松读懂看明白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网站建设方案的编写是合作网站项目的必备物料,在正式签约网站建设合同之前,网站建设公司都会出一份网站建设方案给客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网站建设方案也是网站开发的依据.昆明狼烟也是一家网站建设公司,并且已经跻身昆明网站建设十强品牌,昆明狼烟认为网站建设方案如何让用户轻松读懂.看明白,是一个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一.少用专业术语 现在大家都在提用

一张图读懂阿里巴巴收购的背后逻辑

阿里巴巴即将在美上市,之前频繁传出的各种资本动作似乎也接近了尾声,而此时各种关于"商业道德"."缄默期"主题的讨论充斥在各种媒体,仿佛这个世界进入了一个翻家底的阶段,只是这种动作有些让人感觉怪怪的. 如今趁着难得的寂静期,宏观上总结下阿里巴巴过往一段时间眼花缭乱资本收购的背后逻辑,看看素有商业哲学家称号的马先生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说实话道哥还真不擅长这么高大上的活儿,不过也硬着头皮上了. 一张图读懂阿里巴巴的战略逻辑 电商业务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主业,也是其发家的起点,

来自大数据的反思:需要你读懂的10个小故事(一)

[编者按]这是近一年前<2015-07-28>发表于CSDN的文章这里归集此处仅作存档. 自2011年以来大数据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国.毋庸置疑大数据已然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新一轮的技术变革热潮不仅是信息领域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都"磨刀霍霍"向大数据准备在其中逐得一席之地. 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更是把大数据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他表示[1]数据是与物质.能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从数据中发现价值的技术正是最有活力的软技术在数据技术与产业上的

大数据究竟是什么?一篇文章让你认识并读懂大数据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发现身边很多IT人对于这些热门的新技术.新趋势往往趋之若鹜却又很难说的透彻,如果你问他大数据和你有什么关系?估计很少能说出一二三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家对新技术有着相同的原始渴求,至少知其然在聊天时不会显得很"土鳖":二是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真正能参与实践大数据的案例实在太少了,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知其所以然. 我希望有些不一样,所以对该如何去认识大数据进行了一番思索,包括查阅了资料,翻阅了最新的专业书籍,但我并不想把那些零散的资料碎片或不同理解论述简单规整并堆

一篇对大数据深度思考的文章,让你认识并读懂大数据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发现身边很多IT人对于这些热门的新技术.新趋势往往趋之若鹜却又很难说的透彻,如果你问他大数据和你有什么关系?估计很少能说出一二三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家对新技术有着相同的原始渴求,至少知其然在聊天时不会显得很"土鳖";二是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真正能参与实践大数据的案例实在太少了,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知其所以然. 我希望有些不一样,所以对该如何去认识大数据进行了一番思索,包括查阅了资料,翻阅了最新的专业书籍,但我并不想把那些零散的资料碎片或不同理解论述简单规整并堆

好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一个最近在商界最流行的词汇,就像一部让人垂涎的武林秘籍,让人觉得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不管是小米.阿芙精油.还是卖煎饼的黄太吉,都说自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创业并得以如此大的成功,不过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它的用处到底在哪? 有人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心理与行为导向.在网上看客户评价,好评率多的就认为好,品牌打入市场,受到关注就认为好,口碑化的模式愈演愈烈.当然,每个行业.每个人对互联网思维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一旦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中融入了这种思维,其对行业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企业亦有可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