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看英剧的鄙视美剧,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看日韩剧的鄙视港台剧。同理,意甲>英超>西甲>德甲>法甲>中超>中甲。再同理,twitter /饭否>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其他微博。这就是最近热传的鄙视链。你还想到了什么?你在鄙视链的哪一层?
南瓜土豆:数字IC后端>数字IC前端>数字IC验证>模拟IC>模拟layout
洋兔子:玩单机游戏的鄙视玩网络游戏的,玩3D的鄙视玩2D,玩2D的鄙视玩网页的……
深黑色:《最炫民族风》>《爱情买卖》>《伤不起》>《飞向别人的床》>《狼爱上羊》>《两只蝴蝶》”
pesr:十岁时的我们,不屑一顾带着五六岁的弟弟妹妹出去玩,二十岁的时候,又开始感觉十年前的自己幼稚得可笑,三十岁的时候,嫉妒二十岁的女孩年幼无知,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嘲笑三十还未立的人,五十岁时,心里开始波澜渐平,觉得四十岁时的自己依然可爱……”“
虫虫:操作系统:Linux>Mac OS X >Win7/8>Unix(这货估计都不会用)
我是林宝宝:穿高跟鞋的永远不理解穿平底鞋的自在,穿平底鞋的也学不来穿高跟鞋的优雅!
kisslove28:英伦摇滚>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港台流行音乐>内地网络歌曲。
有人说我不能用真名: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古琴>古筝>贝司>架子鼓>吉他>笛子
这些“鄙视链”你知道吗
论坛:豆瓣>天涯>猫扑>贴吧
浏览器:Chrome/Firefox>Safari/Opera>遨游>IE系列>国产山寨货
聊天工具:Gtalk>MSN>QQ>飞信
社交网站:Facebook>开心网>人人网>朋友网
游戏:主机单机>国外PC单机>国外网游>国内网游>网页游戏
足球联赛:意甲>英超>西甲>德甲>法甲>中超>中甲
电影:冷门国家文艺片>欧洲文艺片>日韩小清新片>我国老港片>好莱坞大片>我国内地片
电视剧: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我国港剧>我国台剧>我国内地剧>泰剧
电视台:BBC>凤凰卫视>CCTV>湖南卫视
音乐:英伦摇滚/国内地下厂牌>欧美流行音乐>日韩及我国港台流行音乐>我国内地网络歌曲
杂志:时代周刊/纽约客>万象/天南>新周刊/城市画报>读者>故事会/知音
学科: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经济法律>外语>文史哲)>体育生艺术生
“鄙视链”之心理分析
1.智商优越感。看英剧的觉得自己智商高,看韩剧台剧内地剧的被认为“脑残”;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随便扔一个薛定谔定律出来就能把他们吓哭。
2.年龄优越感。年轻人看不起老年人,85后就说:“我们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回忆童年,你们70后是回忆上辈子吧”;成人歧视小屁孩,比如逛天涯社区的经常会说,咦,怎么贴吧的小屁孩也来混天涯了。
3.时尚度优越感。新潮歧视老派,这不是说年龄,而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
4.原创优越感。这就是山寨台湖南卫视(微博)以及国内各种山寨产品被鄙视的终极原因。
5.品位优越感。自以为高雅的看不起显得庸俗的,所以号称喜欢《读书》杂志的没准天天晚上是抱着《知音》睡觉呢。
6.小众优越感。人类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而另一个逻辑就是,喜欢的东西越小众就越拽,显得自己品味独特。
@《南方都市报》
请尊重不一样的选择
“鄙视链”实在不是什么新东西了,而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心理病。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早就将这种心理解说得非常到位,“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在相对平淡的生活中,一部分人确实拥有自身的优越感,而不具备明显优越感的人则会通过压低别人来体现自身的优越感。所以说,“鄙视”是一种实现优越感的简单路径。对于“鄙视链”折射出的社会心理问题,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彼此尊重,允许别人不一样的选择。因为,就选择来说,没有高下之分。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