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这个一直以来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目前正遭受着新一轮的挑战。
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在中国每天有2740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破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有这么多企业走向破产,甚至负债累累,究竟是什么原因将一些企业的生存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一些民营企业痛苦的在夹缝中生存呢?
今年,浙江受理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同比上升145.07%,破产企业债务总额达1595亿余元,比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近6倍。其中,发生在温州的企业破产案就有198起。有业内人士判断,今年的情况或许会比去年更严重。
而经过一些媒体的调查发现,河南、湖南等地的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尽管这两年民营经济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实际上,广大民营企业却可能面临着比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考验。
民营企业到底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而这样的困境,民营企业又该如何应对?作为为企业担负着保驾护航的政府主管部门又该如何拿出可行的办法来扶之一把,助民企渡过危机?政府应该重点扶持哪些民营企业,才能避免资源浪费?
这些问题,都考验着企业与政府的智慧。
民营企业生存的尴尬 是阵痛还是剧痛
不久前,笔者接触了一些民营企业家和国企高管。不少民营企业家如此感叹:经济形势实在不好,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制度环境令人后怕,真想换个活法 。
一位民企的董事长说:别看我们被媒体忽悠到台前幕后得瑟,其实,我们本质上还是“土老帽”,骨子里不想离开中国,谁愿意跑美国去当孙子?我们也没有人家李嘉诚的本事,把大量资产转到国外去经营,我们最多是给孩子和家人在海外留条后路、留点学费和生活费。我们除了宴请政府不得不大手大脚外,平时出差、商洽,每笔支出都精打细算,当我们看到国企大佬肆意挥霍、吃喝玩乐,的确很心疼。
在目前形势下,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在非常艰难地苦苦支撑着,只要不亏甚至微亏,大家都挺着,都在盼望经济形势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政府每一次动辄数万亿的投资,看似在激活市场,缓和和消解经济矛盾,但是到底救了谁、肥了谁?民营企业能得到什么好处?
每次数万亿的投资经过短暂的循环后,资金和利润该留到谁腰包还是流入他们的腰包,很多民营企业最多是出苦力、喝稀汤而已。一位民营企业家形象地说:跟国有企业比和一些与政府有暧昧关系的企业相比,我们就是趴在地上铺路的,他们才是踩踏着我们身体的前行者;无论从政策、资源还是资金和机会,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很狭小,而且氧气稀薄。
与之相反:国有企业的高管层则是一种坦然淡定的态度。一位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老总说:“不懂人力资源的管人事,不懂经济的做决策,能干事的不安全,想干事的没机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做假账埋没利润,经济形势不好时,做假账埋没成本;真心做事的人是非多、麻烦多,投机取巧的人员好、升得快。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还有些地方性的民企,由于长久以来,与当地政府交情甚深,虽然企业管理和生产情况都是相对落后的,人才也是匮乏,但是却靠着关系,经常可以拿到政府担保的贷款,这往往也使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望尘莫及。而有些地方政府本着招商引资的原则,给了很多企业做了担保贷款以及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很多企业却拿着政府的贷款去做其他的事情,一座厂房,四五年了,还是没有建起来,而真正需要自己发展的民营企业反而没有得到资金支持。这业造成了民营企业两极分化的尴尬境地。
其实很多得到实惠的企业心里都明白:只要政府不破产,日子就好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万步,即便是出现社会大动荡,顺势而退,在地球上找个地方养老还是很容易的事。
所以,一些需要发展的民企苦苦支撑,甚至缺乏资金链破产了,一些国企和得到实惠的民企发展滞后,甚至恶性循环,造成了资源的聚到浪费。很多民企,只能在在刀尖上独舞。
“病痛”如何迅速渡过
民企的发展是民生之大计,目前的情况,企业、政府如何去想办法改变现状显然更加重要。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企业提高产能、扩大企业规模所需要的大规模资金,靠银行贷款或者民间融资已经不是企业首选。选择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企业规范化发展与上市提供支持,而一些目前还达不到上市要求的企业,则纷纷联合发行企业集合债券或转向股权交易所这样的融资平台进行融资。这也是企业寻求生存发展的一个途径。
除了企业自救之外,政府主管部门此时也应想方设法帮扶有需要的企业度过当前的难关。对于大部分还在产业链的低端,很少能做出高精尖的东西的企业,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和技术人才的扶持力度,而不是单单盲目的资金支持。要帮助其搞技术研发与创新,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对于招商引资的企业而言,政府也不要盲目的追求政绩,要对企业进行层层的考核和筛选,签订协议,立下军令状,来保证和完善企业到招商所在地一心的发展和贡献。避免一些企业利用招商引资的名义去套取资金。同时,也消除关系企业的不正当贷款融资,要引导和帮助其正向发展,,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
当然,这些还是需要更高权利的部门对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监管,治病要去根源,钱要花在刀刃上,只有这样,将有用的资金用到实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才能更顺利的将阻碍民企发展的“病根”剔出去。(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