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忘宇
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起初看到这句话时,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刚到二十岁,“二”字开头的年龄,不用再装作大人了,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成人了。感觉离“三”还有好远,十年,像天黑,长夜漫漫,忘记了来路,也看不清去处。
二十出头,可以在大学校园里漫无边际地游荡,学习充实到还可以再学,也可以在四人宿舍里没有目的地徘徊,游戏玩到后来不想再玩。可以在社团的小天地里活跃,弄得风声水起,也可以在创业的大路上乱撞,搞得有声有色。可以毫无顾忌地喝酒,大谈政治,也可以无所事事地抽烟,闲谈艺术。卧谈快要到天明才想起来明天早上还有课,休假快要到学期结束才想起来大学还有考试。有人恋爱,有人失恋,有人得意,有人失意,有人振作,有人颓废……
好像二十多岁,有很多很多的时间,时间和空间,有很多个无聊的周末,外面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很多的精力,精神和力量,可以连续一周不怎么睡,周末睡上一觉就恢复过来,可以喝醉酒到吐,吐完又接着继续喝。
可是,当第二个本命年刚过,突然发现好多东西开始有些静止了,其实也不是静止,大概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当你开始变老,那么对于外在的感知就开始不那么敏感,自然也没什么新鲜感。
以前总开玩笑说,有人叫自己叔叔,有人叫自己阿姨,写一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听一些不入大众的歌曲,看一些逆流而上的电影,但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人要见,还有很多道理要明白。
现在不同了,自己明明还是很年轻的,但心里明明有种声音,催促着自己往前不停地赶路。翻看以前的文章,发现那些早些年装作写出来的道理,现在依旧适用,只是那时候是装出来的,这个时候一一去践行。
还有什么不懂的呢?人情世故?冷暖人生?
过去的那些年,或多或少经历过生,也目睹过死,在爱情的生活里,有甜蜜,也有痛苦,在亲情的呵护下,有反叛,却开始理解,在友情的支持中,有深交,也有绝交,在职场的漩涡中,有收获,也有失去……
我们的认知开始变得越来越慢,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有好多道理也不用再从书本的字缝里扣出,无非就是这个月的房租下个月的水电,或者今年的车子明年的房子,即使没人再说,但好像都心知肚明。看了一下周围的人,大家的确都很努力,但努力也开始变得机械重复。
在深圳合租的一个同事,是做软件测试的,工作两三年,因为只隔一室,对他的情况还算比较了解。
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加班,晚上六点下班,他大概十点左右才回来,每个月大小周,他几乎没休过。在我看来,他够努力了。
每天回来后,打开电脑,放着无关的视频,听着新闻,然后还拿着手机,在手机上刷来刷去,通常到凌晨一两点,早上七八点起来,赶去上班。
日子就这样在重复,起初我还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以把生活过成这样?明明可以早些睡,为什么不呢?明明回来可以再学习,为什么不呢?
直到后来,我发现自己每天也开始日复一日地重复时,比如下了班,也无所事事地刷朋友圈,然后去写那些套路很像的文章,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再来反观别人,人家各种压力大啊,怎么睡得着?人家工作那么累,回来就不能放松下?
但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有问题的,我们一生的剧本不应该这么写,故事的结尾早已经写好,只等着每天去直播,然后等剧情END,帷幕落下。
记得电影《少年时代》快要结束的一幕,母亲奥利维亚在儿子梅森终于高中毕业后,决定卖掉房子搬家时,梅森扔掉自己以前拍的照片,他的母亲突然一个人坐在那里哭。当梅森问母亲期待什么时,他的母亲说,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人生就这样了,恋爱结婚生孩子离婚再结婚,也的确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但好像前一天教孩子学会骑单车,之后就要送孩子上大学了,再往后就只剩下“我的葬礼!”了。
梅森问他母亲,怎么就把人生快进了四十年?
他的母亲说,我以为人生本来会有更多!
我们何尝不以为人生会有更多?可是不少人却把二三十岁过成了年老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单曲循环往复,每天上班打卡下班打卡,回家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看电视。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已经老去,但我觉得有人可以依旧年轻,这个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
就像阿乙在他最新随笔集的封面上写的那样,这个世界有一些人躺在泥泞里,看着生活把自己踩扁,而有些人拨开雾障告诉我们:人有活在云端的可能。
我想,这种云端的可能大概就是,对这个世界还感兴趣,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奇心,不断地旅游和读书,旅游从外扩展生命的长度,读书从内增加生命的厚度,从而给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