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愈演愈烈1个月内5名人“被死亡”(图)

任达华刘著余秋雨  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金庸、余秋雨等人深受其害  名人“被死亡”,早已有之,只是近期特别多,继余秋雨上周遭遇恶意谣言“被去世”之后,金庸前日也遭遇“逝世谣言”。细数下来,仅一个月内,已经有5位名人“被死亡”。  “被离婚”、“被黑社会”……“被死亡”可以说是网络“暴力”的极致,是怎样的心理促成如今的网络如此“暴力”?名人明星们又应该如何应对?  策划:刘亦凡 文/记者 张素芹、苏蕾  太离谱:  1个月内5名人网上被传“死亡”  6月2日,网上传文坛重磅人物金庸“逝世”,惊动全国媒体记者,金庸好友倪匡、潘耀明等当晚接到无数求证消息的电话,他们均表示此为谣传,金庸创办的《明报》也明确表示所谓金庸去世是谣传。各界对此谣言的出现感到莫名其妙,称谣言发布者没有道德。  5月26日,某网站微博(http://t.sina.com.cn)称:“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昨日凌晨5时因心肌梗塞在上海华山医院病故。”26日下午,余秋雨在微博发消息称,“上周因小病至华山医院小治疗,无大恙,现在身体很好,多谢大家关心。”  同样是5月26日,一位名为刘志铭的
网友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一篇题为《刘著自杀了》的博文,称:“刘著由于无法忍受外界的压力,陪父母吃完中饭后,选择在自己卧室里自杀。”有记者立即拨打刘著的电话,是刘著本人接听的。  5月6日,网上传言杨丞琳在香港中环跳楼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不过很快有网友揭其是假新闻,因为当晚,杨丞琳还出席了一个商业活动。  5月5日,网上疯传任达华因酗酒过度猝死。有网友发现,这个传闻乃是根据2003年12月9日的一条新闻《知名艺人柯受良在沪猝死警方初步断定为酗酒过量》所修改的一则假消息。任达华5月7日下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很无奈。  名人希望“法律方面管管”  名人“被死亡”早已有之——2009年8月21日,成奎安在去世谣言曝出6天后过世;2007年8月8日,网上传言琼瑶病逝;2007年12月,洪金宝被传在加拿大暴毙;2002年4月言承旭被传在巡回表演中意外身亡。但近期频繁的名人“被死亡”事件,还是让人领略了网络暴力的疯狂与可怕。  任达华“被死亡”后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我觉得互联网这么伟大的发明不应拿来做这么无聊的事情。法律方面也应该有人管管,不要老让人随便乱写。”  刘著“被死亡”后则表示,“这样的消息确实让我觉得很无奈,压力很大。”  专家支招:  网络暗藏无影手,名人须进修形象管理  “被离婚”、“被黑社会”、“被死亡”……网络好似有双无影之手,名人明星们挨了一个耳光,却不知是被谁打的。是怎样的心理促成网络如此“暴力”?名人明星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昨日,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讲师刘兴东。  监管只限“很黄很暴力”  “网络只是一个信息传播媒介,它本身并没有善恶或和平与暴力之分,但一些信息的疯传,会造成一部分人或组织的名誉伤害。在这样的过程中,信息传播者以及阅读者、跟帖者是一个怎样的心态,非常关键。”刘兴东说,网络信息传播迅速,有利于人们散发观点和情感,但对于这些信息却不像传统媒体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度”,只有“很黄很暴力”的信息才会被监管,而“被离婚”、“被暴力”甚至“被死亡”作为一个事件的陈述,有可能被无限制地传播和转载。  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刘兴东认为人们很难有什么渠道宣泄自己的不满和郁闷,因此穿个马甲躲在论坛上灌水很正常。“有少部分人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他们因为物质或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以极端的方式自我满足,这与如今社会浮躁的氛围有关。但更多的人传播、转载信息,可能还是担心这样的信息无法‘全民皆知’,结果,在没有考虑到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好心办坏事。”刘兴东表示,在很多人看来,网络信息不仅快捷,而且触及更多“黑洞”,而有“秘密”或“内幕”的信息总是容易在网上疯传。  网友应该多些“心眼”  “虽然大部分人都是盲目和无辜的,但的确有些始作俑者本身是十分阴暗的人,他们躲在黑暗里,做更黑暗的事。所以,网友阅读信息应该多一些‘心眼’,懂得辨别真伪,让自己聪明起来。”  至于经常被网络恶搞的明星、名人们应该怎么办,刘兴东支招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论明星、名人,还是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应该学会公共关系的处理。当自己的公共关系发生危机时,要让公众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  刘兴东认为,在信息时代下与时俱进,学一些公关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明星、名人大都已经懂得如何进行自我形象的构建和塑造,但之后,还必须加以经营,懂得运营和维护,让自己的形象得以正确地展现。”  网友怒斥造谣者  金庸去世的传言一出,不仅其身边好友纷纷出面澄清,网友也纷纷斥责散播谣言者“不道德”。有极端者甚至表示,“咒人者,必造五雷轰顶”。  “娱乐至死的当今时代,凡是能吸引大众眼球、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都会在网上疯传,这种行为有燎原之势,是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

时间: 2024-08-29 01:18:47

网络暴力愈演愈烈1个月内5名人“被死亡”(图)的相关文章

网络上的人身攻击,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行为成难以忽视的“治安隐患”

近日,澳大利亚电视女主播夏洛特·道森因为"抑郁"而紧急入院治疗,其引发原因则是来自于网络上的人身攻击.在网络2.0时代,随着"推特"."脸谱"等网络社交工具的流行,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行为逐渐变成全世界难以忽视的"治安隐患". 道森此前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骂战.在"推特"上,她受到"我们希望你自己吊死"的诅咒后向施骂者的工作单位举报了此事,继而引发部分网民在"推特"上

网络暴力失控肆虐,网络言行还需规范

最近,赵文卓.甄子丹两位"大侠"闹不和,舒淇帮腔,不成想招致一些网友挖苦.翻旧账等非理性的网络暴力,只好黯然退出新浪微博.此事再度引发社会对互联网暴力等弊端的关注. 对"网络暴力",大家并不陌生.不仅舒淇等明星有过此类遭遇,普通人也深有体会.从女白领自杀事件,到3Q大战,社会生活中各种语言攻击.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无孔不入,个人隐私.尊严几近无所遁形.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话语表达方式,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表达个人观点.抒发个人诉求的重要渠道.其中不乏真知

从 Twitter 的潜在买家谈网络暴力

Twitter 要被收购的传闻已经第一万次甚嚣尘上了.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种种迹象表明谷歌正在考虑竞购 Twitter,并且可能是最合适的潜在买家.业务方面的匹配度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这宗交易如果达成,我更想谈的是谷歌和 Twitter 的联合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社交网络暴力问题(或者可以说网络霸凌). 在近一段时间以来,整个社交网络环境(包括中文和国际)都在持续恶化,Twitter.Instagram.微博.知乎等产品是重灾区. IT 评论者霍炬曾在今年 6 月的一篇文章里转引 2015 年 1

舒淇删除全部微博留下悲伤背影,网络暴力太可怕

26日凌晨1:30,舒淇删除了自己的全部微博,取消了全部关注,以一个女子出走微博的悲伤背影回应所有的攻讦与辱骂. 本来,这是一个无关她的战场.3月初,动作明星赵文卓与甄子丹因新片解约一事互相指责,这方说甄子丹擅改剧本,是戏霸:那方说赵文卓擅离剧组,耍大牌,争执蔓延到各自的影迷,继而掀起网络骂战,一度引发明星站队各表态度.3月20日,舒淇把杜汶泽的发言转发至微博,并赞甄子丹"是一个敬业乐业,凡事认认真真--且毫无任何怨言的好大哥好演员好男人". 微博发出,竟有大量网友蜂拥留言,骂声不断,

乘客因推挤地铁内斗殴 网络暴力被指催熟社会戾气

新华网评:中国人的"火气"咋这么大 地铁内又现打架斗殴事件,近日四名乘客在地铁上因为推挤,"捉对"厮杀,竟然从北京站打到了朝阳门站,还一度打到车厢外.如果不是被合力制伏,真不知会不会闹出人命来. 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公交车.地铁.售票处等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0721.html">公共场所引发的这类"全武行"已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在国际航班上也毫无忌惮,雄纠纠.气昂昂地打

曾汇集智慧 如今"人肉搜索"变网络暴力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人肉"+"引擎",这种造词组合给人的感觉,像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生化武器.从网络虐猫到"铜须"事件,再到"小三"事件,强大的网络将当事人的照片.家庭地址甚至手机号码,都公诸于网上,让人不得不担心"人肉引擎"将演变成为一种"网络暴力&qu

专家预测:2016年网络敲诈勒索愈演愈烈

本文讲的是 :   专家预测:2016年网络敲诈勒索愈演愈烈 ,  [IT168 评论]专家预测,2015年勒索软件即服务的成功意味着在2016年,企业将面临更多网络敲诈活动.Intel Security公司威胁情报恶意软件运营总监Christiaan Beek表示,在2015年,勒索软件即服务运营商采用Tor网络来托管,并使用虚拟货币来进行支付. Beek表示:"我们预计2016年会看到更多网络敲诈勒索,缺乏经验的网络罪犯会获得这项服务,同时保持相对匿名." McAfee实验室201

《搜索》直面“人肉搜索”带来的网络暴力问题

陈凯歌新片<搜索>昨日在京举行全球首映式,陈凯歌偕高圆圆.姚晨.赵又廷.陈红.王学圻.王珞丹等主演悉数出席. 作为陈凯歌从影以来的首部女性作品,同时也是继<和你在一起>十年后首次回归"现实题材",改编自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的<搜索>话题十足:网络暴力.婚外恋.屌丝逆袭.家庭冷暴力等社会现象纷纷被放上台面.陈凯歌直言,"接触现实,需要有关注当下的勇气,需要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而置身于当下一个大变化的时代,反映现实变化的电影不太多

法律界人士:网络暴力背后实为网络暴利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隔三岔五就会曝出一起"震惊"网民的大事,或为举报贪腐.或为香艳八卦,每起事件都会附上当事人照片及相关的私人信息.这些热门事件或真或假,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事件的当事人都会遭到网民的戏谑甚至口诛笔伐. 日前,河北容县"艾滋女"事件的始作俑者因利用互联网侮辱.诽谤他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在互联网上喧嚣数月的"网络暴力"事件余热未熄,安徽合肥又曝出"艾滋女"事件.在经历了一番网民"道德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