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精准智能的推介能力,对海量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SAP在中国再次站稳脚跟。 【《中国企业家》】整整一个小时的专访,SAP联席CEO孟鼎铭(Bill McDermott)只
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精准智能的推介能力,对海量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SAP在中国再次站稳脚跟。
【《中国企业家》】整整一个小时的专访,SAP联席CEO孟鼎铭(Bill McDermott)只详细地向我推荐了一款SAP的产品,并要求他的同事在我离开SAP公司前,务必向我展示它。这是一款中文名叫“我的T台”的小应用,在苹果公司(Apple)应用商店(App Store)里可以免费下载。通过这款应用,使用者可以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衣橱,还能够为使用者做推荐,比如说,去参加商务会议应该如何进行着装。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者将拍摄后的服装单品上传应用,按“搭配”按钮,手机屏幕上会出现服饰搭配方案。与中国本土类似应用相比,这个微创新算得上是最大的差别了。
不要小看这个微创新,它背后是SAP在中国站稳脚跟的最大秘密: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精准智能的推介能力,对海量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每一次我们考虑消费者体验的时候,我们必须衡量它的移动性、实时性和社交性。”孟鼎铭说道。在孟鼎铭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隔壁会议室里,67岁的SAP联席创始人、监事会主席哈索·普拉特纳(Hasso Plattner)正在给另一家媒体记者画画,和孟一样,哈索表述的意思也是“消费者体验如何向下一个时代演进”,关键词还是移动、实时和社交。
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企业软件制造商”,简单地说,SAP信奉只有个性化定制出来的产品与服务才是盈利模式。过去几十年里,SAP严守此法,做公司软件,向购买方收取费用。遵循这样的商业逻辑,SAP一直拥有漂亮的成绩单,尤其是2012年第三季财报,其在中国企业应用、数据库、移动商务和商务分 析产品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而像“我的T台”这类移动产品在这家上市公司里近乎反传统。确切地说,早在四五年前,SAP就在与SAP传统作斗争。“在SAP,我们的业务增长是以创新为驱动的,而且我们创新的形容词是不间断,持续地创新。”孟说道。通常,一款新软件先编程再测试再对第一批客户发布。这个流程要花掉至少一年多的时间。移动互联时代后,SAP发现,移动软件的商业周期居然是以星期为单位,而研发团队更是小团队作战。像《精益创业》里写的一样,SAP的移动软件开发小组一开始就与客户进行会谈,采用迭代的开发方式,每隔四个星期就会研发新的软件。
生产方式的变化还不是最大的挑战,孟鼎铭和联席CEO施杰翰(Jim HagemannSnabe)还要与SAP的营收模式斗争,他们要说服董事会为什么开发还无法产生现金流的产品。
在中国,过往的经验是全球性互联网巨头难以成功,越来越多的业界人认为,移动互联网行业会是跨国公司兵败中国的下一个战场。难道SAP在中国再拥有一席地,是想依赖于“免费”—这个早被中国玩家熟悉的游戏法则?好在,还没有一家公司敢说,它已经找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赚钱模式。
事实是,孟鼎铭和施杰翰逐渐在董事会上树立了威信。在战略布局上,SAP先在移动业务上收购了赛贝斯公司(Sybase)。去年7月底,它又推出了云计算产品Business ByDesign。在存储计算上,2011年,只面世一年的实时分析软件HANA已经赚得2亿多美元。孟鼎铭说,HANA在中国的普及速度是领先世界的,它的用户有农夫山泉、联想等等。
“我最喜欢中国的一点是,中国的文化其实是最有利于创新的。”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