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公司业绩平平,成长不再

摘要: 随着创业板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和2011年首季报的陆续披露,被冠以高业绩、高成长神话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平平,成长不再,令人大跌眼镜。与此同时,自今年年初至笔者截稿之前一交易

随着创业板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和2011年首季报的陆续披露,被冠以高业绩、高成长神话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平平,成长不再,令人大跌眼镜。与此同时,自今年年初至笔者截稿之前一交易日,如图表1,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1家创业板公司30位大股东或高管减持68次,减持金额近30亿元。创业板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们为什么会疯狂出逃?他们的减持会不会危及以及多大程度上危及小股东的利益?导致他们疯狂出逃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大股东和高管为什么会减持?股票价格低估,他们会贱卖其所持有的股票吗?一定不会!股票价格高估,他们会减持吗?当然!曾几何时,每当有人质疑创业板可能存在估值泡沫时,分析师、部分媒体、部分学者总是用高业绩和高成长,为创业板的估值泡沫辩护。此时此刻,大股东和高管们却在用他们的减持行动,为创业板的估值泡沫、为创业板公司近乎空中楼阁般的成长性,提供了无可争辩的证据。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行为,是否给他们的辩护者一记响亮的耳光?抑或他们的辩护者,是为他们的战略性撤退赢得时间?

图表1报告了部分创业板减持公司的估值指标和财务数据。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一些分析:

第一,减持市盈率,即大股东和高管的平均减持价格与减持前一年每股收益的商。从我们的21家样本公司来看,平均的减持市盈率为73.50倍,这一估值水平位于沪深两市最高的25%。大家不妨思考,如果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报酬率为10%。我们将1元的利润卖了73.50元的价格,再将其按10%的投资报酬率将73.50元的减持价款投资,每年是不是可以赚取7.35元的利润?这是不是意味着比我们卖掉的每年1元的利润多了6.35倍?这是不是意味着减持股高估了近7.35倍?

大家不妨进一步思考,如果张三将价值只有10元的苹果按30元的价格出售给李四,此后苹果的价格回归到10元,张三是不是赚了20元?李四是不是赔了20元?将高估的股票售给散户而离场,是不是意味着大股东和高管打劫散户?

第二,业绩的变化。图表1中的每股收益的变化额,是指2010年的每股收益与IPO前一年每股收益之差,从21家样本公司来看,减持公司的每股收益平均减少了0.0044元,其中梅泰诺的每股收益下降了0.41元,大禹节水的每股收益下降了0.20元。图表1中的净资产报酬率的变化额也是,指2010年的净资产报酬率相对于IPO前一年的变化额。21家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报酬率下降了12.77%。这是不是意味着此前广为称道的高业绩和成长,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高业绩和高成长神话的破灭,无疑增强了大股东和高管减持的迫切性。我们定义等待期为首次减持日和限售股解禁日之间相隔的天数,不难发现,21家样本公司平均而言在限售股解禁后20天即开始减持,其中有5家公司在解禁的当日即开始减持。减持的急迫性,是不是也表明相对于散户具有优势信息的大股东和高管们对未来的业绩和成长没有信心?是不是表明如果不赶紧逃出也会被套?

我们以大股东和高管减持的市盈率为横轴、以减持数量为纵轴,将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报告在图表2中。我们不难发现,减持市盈率和减持数量大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减持市盈率越高,减持的数量越多。这是不是表明,创业板公司的股票估值水平越高,高估程度越高,大股东和高管减持的动机越强?这是不是表明,大股东和高管从散户打劫的财富越多?

我们再来看看图表3所示的减持市盈率和大股东、高管的减持等待期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减持市盈率越高,大股东和高管们在限售股解禁之后等待的期限越短,减持的急切性越高,这是不是表明,高估的程度越高,大股东和高管们越急迫地想逃走,以避免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而被关住?

综合上述证据,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至少就我们的样本公司而言,减持的创业板公司的股票,是存在估值泡沫的,估值泡沫越大,减持的数量越多,减持的急迫性越强!

正如同我们此前所分析的那样,减持存在估值泡沫的创业板股票无疑意味着减持股东和高管与散户之间的财富再分配。同时,我们还注意到,21家样本公司平均而言,在IPO至减持日之间,减持股票平均上涨了65.26%,而在减持日至笔者截稿前两日,这些减持股票价格平均下降了30.11%。换句话说,这些减持者,几乎非常精准地在股票价格处于最高位时减持。而在最高位减持,往往是估值泡沫的最高点,减持者从散户手中劫取的财富也最多。而根据媒体报道,天龙光电在大股东减持之前,披露了“进军多晶硅铸锭炉”和“LED蓝宝石长晶炉”的项目,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应声上涨。与此同时,“东兴、国海、华宝和长江等卖方机构不断推荐”,并且给出了极高的目标价格和盈利预测。这如果只是巧合,我们只能感慨,实在是巧得“可以”!如果是有意串通,那就意味着分析师、上市公司和减持者之间相互配合打劫散户!

减持是因为估值泡沫,那么导致创业板估值泡沫的原因何在?无疑在于现行的发行制度和监管的缺失。

第一,市场约束力量的缺失。从利益上来看,券商、保荐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和高管,无疑是高估值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想把1元钱的利润卖一个尽可能高的价格。但是市场的约束力量,比如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广大的散户,不在高价位买,估值泡沫也就形成不了。

许多承销商的股票询价报告和投资价值报告,是由“临时借调到投行部”的研究员根据客户的需要撰写的。这就意味着行业研究员并不是独立于投行部门,换句话说,研究员和投行部门是串通的。这种投资价值报告,无疑会诱使散户相信创业板公司持续的高业绩和高成长。同时,A股市场多年来打新股的巨额利润,使得散户形成了一种稳定的预期,打新股稳赚不赔!对于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正是散户相信新股稳赚不赔的预期和散户对高业绩、高成长股的高估值的信服,因为这种预期和信服,使他们打到新股之后,可以在较高价位顺利出货给散户。因此,机构投资者也就敢从高申报认购价,以尽可能地提高申购成功的概率和数量。

在市场约束力量缺失的背景下,强调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显然是不恰当的。

第二,限售期偏短。根据原有制度,“发行人刊登IPO招股说明书前12个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股份的持有人”的限售期为36个月,而“2008年10月执行的新股上市规则”将之缩短到了12个月。人为编造的高业绩和高成长神话,一定会为未来的业绩下降、成长性下降所证实。因此,限售期长一些,不就可以把存在估值泡沫的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们更长久地关在市场上了吗?

概言之,过短的限售期,保荐人、承销商、研究员、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串通,散户对分析报告和打新稳赚的“天真”预期,是导致估值泡沫,进而导致散户财富被减持者打劫的深层次的制度背景。

皮海洲先生说,“股民是献血者”。新浪财经网友“股票传销”喟叹:创业板这一“食物链底层的散户肯定与富翁无缘,浮游生物散户终将成为富翁的腹中物,成为生产富翁的消耗品”。确乎值得监管部门深思,已沦为“创富板”的创业板,是否实现了它的初衷?如果不是,如何改革现行的发行制度,以更好地保护散户的利益?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时间: 2024-09-20 13:43:03

创业板公司业绩平平,成长不再的相关文章

创业板公司破产风险排名9公司安全性较差

<投资者报>研究员 李清竹 创业板于2009年10月30日设立,上市时间最长的公司也不到1年,很难想象这些公司会出现诸如破产这样的重大变故. 但是,难以发生并不代表这样的风险不存在,当实际控制人为了股权利益而隐瞒利润下滑.资产减值等诸多隐患时,危险就会走近.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以美国学者阿尔曼(Altman)发明的Z值破产风险系数,衡量目前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破产风险.根据最终计算结果,向日葵的破产风险系数处于高危区间,在所有创业板公司中排名居首. 另外,还有35家公司计算出的

台积电市值超越 IBM,蓝色巨人为何成长不再?

蓝色巨人 IBM 的市值,终于被台积电超过了.这个台湾科技业众所期待的一刻,真的发生时,却令人感到五味杂陈.因为,真正拉下 IBM 的,其实是它自己. 9 月 19 日,台积电股价大涨 5.47%,创下今年最大单日涨幅,市值增加 522 亿元,总市值高达 1 万亿元人民币,一举超过蓝色巨人 IBM. 但根据投资网站 Dogs of the Dow 的美国前 50 大市值公司排名,台积电市值超过 IBM 的时间,已经长达一周.9 月 27 日,在美国发行 ADR 的台积电,仍以 1,577 亿美元

若延后一年IPO 五成创业板公司难达上市标准

随着2010年年报的陆续披露,财富泡沫严重的创业板露出了其本来面目.年报数据显示,如果创业板公司延后一年上市,以目前的业绩水平,将有近五成公司的财务指标达不到要求而难以上市. 号称"高成长"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便纷纷变脸,再次引发了业界质疑.分析人士认为,在业绩高增长指望不上的情况下,创业板估值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创业板上市业绩指标 一.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二.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

28创业板公司去年净利负增长宝德股份退步最多

72家创业板公司净利增速放缓 早报记者 忻尚伦 截至3月29日晚,196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2010年业绩(其中110家发布了年报,另有86家发布了业绩快报).在这些裹着"高成长"外衣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已有4家公司的经营情况跌至创业板上市标准红线之下:而净利润负增长的28家公司中,竟有近半数公司上市还不满一年. 宝德股份"退步"最多 Wind统计显示,在这196家创业板公司已发布的2010年业绩数据中,两市共有28家创业板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有34家

三成创业板公司犯“大客户依赖症”

根据<华夏时报>独家统计,依据拟上市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2009年的数据,已经过会的131家创业板公司中,有40家公司前五大客户对营业收入的贡献超过50%.如果说超过50%有依赖大客户的嫌疑,那么过会公司中有三成公司的业绩对大客户有依赖.过会公司中有5家公司前五大客户对营业收入贡献超过90%. 上市公司对大客户有依赖会造成业绩波动幅度较大,新近披露半年报的创业板公司华平股份就是由于上半年大客户缺失,半年报净利润下滑75.8%.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还表示,上市公司所依赖的大客户若为大型国企

创业板公司纠结515亿超募:估值体系待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颖桦 北京报道 超募的话题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创业板公司的身边.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1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预计募集资金合计269.8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84.64亿元,超募资金共计514.79亿元,超募资金是预计募集资金的1.91倍.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资金净额6.71亿元,超募资金4.40亿元. 515亿超募资金,使得在上市前融资极为窘迫的创业板一下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创业板成立的本意之一就是为高新企业打通股权融资渠道,使得这些本来在融资渠道上较为狭

11家创业板公司有粉饰利润嫌疑

鲁桂华 何处寻觅利润粉饰的痕迹? 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帮助我们忠诚的读者,轻轻松松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的世界,既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长处. 如何寻找盈余操纵的痕迹?这里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商品零售企业,商品进价为6元,售价为10元,本期采购的50件商品全部售出,购货款全部支出,销售款全部收到,假设没有所得税和其他收支. 显然,该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为售价10元×销量50件=500元.该企业的销售成本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均为进价6元×采购量50件

宗佩民:向创业板公司学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具有颠覆性意义,是最具有震撼力的创新,也是中国企业创新最薄弱的环节. 截至1月31日,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已经达到50家,与主板和中小板企业相比,这些企业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创新.广大投资者比较熟知的概括性表述就是"二高六新",即高成长.高科技.新经济.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农业.新模式.其实,综合分析,创业板挂牌的企业主要是三类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与产业创新企业. 第一大类属于技术创新企业.虽然有的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制造业,但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出了一

创业板公司董秘套现记

11月1日,创业板成立一周年,首批27家公司解禁,由此引发高管和创投股东为主力的减持潮.针对监管层对"在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发行人股份的25%"的政策,创业板公司创始高管纷纷采取离职方式规避监管.截至11月4日,在深交所上市的137家创业板公司中,有超过60位高管离职. 由于高管离职套现的敏感性,本刊特约一位常年采访上市公司的资深媒体人,将他所知道的高管离职套现的内幕进行整理提炼,以情景案例的形式讲述出这个"江湖"的故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