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正在重新塑造诸多产业的边界和商业模式。金融互联网在中国显示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一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一边是最新兴的效率工具、一边是最古老的交换活动,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给金融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金融作为一种交换活动本质就是价值流通,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这个过程中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互联网的高效极大的提高了这种流动性。同时互联网促进了普通用户的数字化存在,同时突破时空界限。这两点构成了广泛互联网金融的基础。
个人的互联网数据化画像
金融产品严格意义上就是数据,数据在网上移动实现了支付,然后数量匹配,期限匹配和风险定价都有了,从这个角度上看互联网金融顺理成章。但互联网给金融带来最重要的数据是完整、可信的用户数据。
大数据的诞生,强化了互联网对个人的信息处理。互联网不仅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实质上已经是现代生活的基础服务,所有的产品、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信息的沉淀、流转。随之而来的是个体信息化,我们对键盘或鼠标的每一次敲击所产生的信息都会与在网络账号上定义的个体发生精确的关联。不同于人,互联网没有遗忘机制,依靠计算机,它拥有强大的存储和记录能力。于是,用户的个体特性、地理位置、好友网络、个人资料、浏览习惯、消费偏好、购物情况、信用记录等都会变成信息流,将个人变为互联网世界的数字化存在。事实是未来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一个人的行为信息,都将沉淀为网络内的数据信息,而且这种数据信息,通过搜索引擎,通过大数据可以随时查询,这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基础。
这种严格到个人画像的信息获取,在没有互联网也能做到,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对一个人做全面调查。但这种尽职的背景调查方式意味着极大的投入,也决定了传统的金融跟多的依赖于精英用户,而互联网金融却能以极低的成本服务于大众。
高效服务小微客户
金融产品依托于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个是现在一般的物理网点做不到的。在金融的发展历史上ATM机的发明可以算一个划时代的创造,ATM就是在物理层面尽可能减少时空的限制。金融产品背后就是交易,交易需要支付交易成本,包括信任、机构、支付、时间等等,互联网贯穿了所有相关环节。依托互联网的金融模式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了,被互联网及其相关软件技术替代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
银行的传统零售业务侧重于消费者金融,例如信用卡、个人理财等,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营业厅服务、ATM、在线营业厅等业务都属于个人业务,拥有最广泛的群体,但这块一般不是银行业务的重心,其重心大多放在非零售业务——吸储与放贷上。在放贷方面,银行偏爱大客户,大客户的借款额高,可有效摊低各项服务和风控成本,因此银行对大客户格外重视,对小微客户格外忽略。个体经营着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非常高,这也是互联网融资贷款业务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互联网能服务于那些银行不愿意服务的小微客户,这些客户是最广泛的互联网金融目标群体。
可以相信有一天货币将完全数字化,甚至就是以互联网货币的形态存在,这应该是互联网金融的高阶状态。受影响的不仅是现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连央行也会受到冲击(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