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耶伦还没有正式进入角色,居然对具体板块估值作出评论。”美国对冲基金交易员司徒捷如此感叹道。
上周,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对部分小盘股、生物股和社交网络股估值高于预期表示关注,它们的市盈率“与历史水平相比较高”。此言论一出,当天美股市场中的小盘股、生物股以及社交网络股随即下跌。
易信集团(easy-forex)中国区首席交易官孙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孙宇认为,耶伦毕竟是美联储主席,其看待股市的角度与市场有差别。更准确地说,耶伦是从宏观层面看待美股中小盘股、生物股和社交网络股的估值。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结果也迥异。所以说,耶伦是个不深谙美股的政治家。
其实,美股互联网以及生物科技类股票今年以来就一直被“泡沫论”所包围,但单纯以市盈率来衡量股价是否合理,尤其对于互联网以及生物科技类股票?
有分析人士指出,大多数互联网以及生物科技类股票还处于发展期或者成长期,多数还未产生盈利。如果此时以其他实体公司作为参照标准,那么这些科技类股票都不值得投资。对于科技类股票而言,市盈率指标并不适用,“市梦率”有时更为恰当。评价科技类股票价值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其未来发展前景,而这些是不能用现时的数据进行衡量的。
该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科技类股票有其特殊性,如互联网科技类股票,目前多以广告收入为主,但是公司发展初期,浏览量以及点击量尚未达到相应规模时,广告收入并不能得到体现。而生物科技股方面,由于新药前期需要经过多道审批程序方能上市,临床试验期时间较久,这也导致最终结果变数较大。但一旦某类药物通过审批,相较于公司股本以及股价,很多公司甚至是处于低估状态。
温莎资本合伙人简毅并不认同上述观点,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些生物科技公司的新药还处在研发初期,研发失败率很高,但它们却已纷纷上市融资。市场担心:因为缺乏通常的限制措施,这些公司的所有者能够利用IPO在短期内谋取暴利。这场生物科技热潮缘起这几年来的科技革新,它造就了一批十亿级别的制药企业,譬如Biogen Idec、Gilead以及Amgen公司等等。
简毅称,或许投资者都想投中下一个生物科技的幸运儿,但市场数据显示,该类股票的扎堆上市已经开始消磨投资者的热情。在去年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多达14家,而其中有6家的股价已经跌破了发行价。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投资之后这些股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也许他们每个人都能说得天花乱坠,但结果却不会变――能成功的永远是少数。等到泡沫破灭的那天,他们就会明白站得越高摔得越疼的道理。
此外,简毅还认为,科技类股票也存在一点泡沫。首先,尽管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强劲,但相较于金融危机前夕,现在的美国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相反股指却迭创新高。其次,单单从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来考虑,美国经济的确看似很美好。不过,美好的背后却仍存隐忧,这从美联储对于加息的态度就可看出。就业市场中,兼职工作者多、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低、工资增幅低、长期失业者占比高、劳动力参与率低等问题长期存在,近期也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因此,耶伦的担忧并非不无道理。“一旦某类突发事件发生,美股极有可能进行深度调整。就目前全球局势而言,地缘政治问题极有可能触发美股调整。”孙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