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同学浅谈设计新人的驱动力

   本周完成了个人绩效目标的制定,概括起来大概就是一个词——“驱动”,驱动业务、驱动自我、驱动团队。驱动力是我过去做得比较薄弱的一个点,但今年开始我希望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就写写我以一个设计新人身份在提升驱动力方面的一些摸索、想法和实践吧。

  驱动业务

  接到业务方、PD的需求后,仅仅基于对方的想法去做方案,交出一份在设计上合格的答卷是不够的。作为设计师应该去沟通和理解清楚需求的本质,明确产品的业务目标,带着Owner意识去参与产品前期的讨论、执行沟通迭代落地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产品达到最终的目的,拿到实实在在的业务结果。

  因为产品性质、用户性质的不同,设计师在具体业务驱动上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太一样。我现在主要专注于B端产品的设计,这类产品通常一开始就有着非常清晰的产品目标和用户群定位,合作业务方和产品方也很专业,从他们那儿可以清楚地知道用户最终想要什么样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根据对方的需求开始做设计,他们除了目标还会给出一些功能和内容列表、甚至是线框图等,但这些功能、内容却有可能和他们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或者一开始可以帮助实现目标但对产品的长远发展不利等。所以作为设计师,在和业务产品方达成目标理解上的一致后,还应基于这个目标去仔细审查思考落实到具体的feature上后能否实现目标,如何实现,哪个feature对目标的帮助较大应该提前优先级,哪些影响较小可以稍微延后,哪些是纯添乱对实现目标没什么好处,我有时还会基于目标主动提出增加或整合新的feature并被采纳。有些设计师会遇到合作方/上级说“你加上这个功能/图标就好了”,这种情形下切忌闷头去执行,而是要主动问清楚对方这么做的目的,思考是否有更好更合理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只会闷头设计功能的设计师,也许可以拿出一个好看易用被业务方接受的方案,但却难以获得话语权、难以从本质上推动产品去实现商业/业务目标。


  以上说的是目标清楚一致的场景,但实际项目中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连目标和用户也不明确,有些是因为合作的业务产品方在这方面自身不靠谱,还有些则是产品本身的性质决定难以避免,这在一些从0起步又缺少竞品的创新型产品上体现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更应主动去承担思考和驱动业务的责任,主动去调研市场现状,去观察了解可能的潜在用户,去统计归纳用户反馈发现机会点,制作低成本Demo快速验证多次迭代,而不是闭门造车追求完美地画一些漂亮的界面。不要总想着这是产品经理的责任,用户体验设计师同样应该思考怎么驱动产品创新,否则花大力气去设计一个目标不明确的产品,精美却没人用、不能给公司业务带来价值,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方法论是一方面,落地又是另一方面,简而言之,就是赢得项目组的信任,交付物按时保质,能换位思考也能坚守原则,主动跟进多次沟通。态度足够职业,不因这个产品我不喜欢/这个平台我不了解/怎么除了交互还要做视觉/时间太紧忙不过来之类的理由而敷衍项目,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硬着头皮啃多不耻下问,保证设计本身的专业度,不随便延期交付,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项目组对专业能力的认可;能体谅项目组伙伴的压力,体谅PM为了业务目标需要适当牺牲可用性,体谅开发考虑实现成本需要简化部分设计,适当调整自己的方案,但又需要保持对用户体验的坚守,不轻易退让,尝试基于大家的共同目的去主动争取和说服对方,在设计团队内求外援等;不要以为交付完设计稿就没事了,主动跟进下一阶段对设计的还原情况,多和RD当面解释设计方案里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开发上线后多收集和推动UX Bug的解决等。

  驱动自我

  在内驱力方面我过去觉得自己表现得还不赖,大家也还认可,但在今年因祸得福得以结识很多优秀的朋友之后,我发现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多。过去我也会总结一下项目经历和收获等,写一下博客等,但比较随性,动辄几个月不更新,现在则开始一周至少总结一次,在团队周报里除了像大家一样汇报工作外,还会总结思考自己在过去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如何改进,在简书/个人订阅号上也希望能保持一周更新一篇设计思考/读书笔记的节奏。不断吸收新知识也很重要,保持阅读最新英文专业资料的习惯,并结合自己的项目经历思考总结,找出可以用于实践的点,不为了阅读而阅读。

  如果说过去我保持和展现自己内驱力多多少少带着一点为了好工作的功利色彩,多多少少有一点给他人看的意味,现在则更倾向于踏踏实实地自我沉淀与提升,不因为达到了一个短期目的(得到满意的工作)就放松,这也感谢今年新结实的优秀的朋友们给我的影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产品与交互设计也许是个浮躁的行业,但这不妨碍我们沉心在喧嚣中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

  除了在专业层面上总结反思和保持学习外,我也开始注意自己之前基本忽略的非专业方面自我驱动成长。比如说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不管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也因此无意间认识了一批优秀的朋友;比如说主动去发起和组织聚会活动,不再做一个喜欢躲在人后的害羞鬼。

  就像师傅们曾经和我说过的那样吧,不忘初心。空有理想主义是不够的,我希望在长期的积累之后,可以有能力去把自己的理想(Social Design)落地为现实。


  驱动团队

  阿里巴巴是一个很看重团队精神的地方,相比单枪匹马的精英主义,这里更推崇“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仅仅闷头专注自我是不行的,要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还要能带着整个团队一起变得更好。

  公司里有充足的机会让我们把自己的所学所感分享给团队,每周例会的分享、跨部门的专业交流、大大小小的内网设计师交流平台。这些分享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开始琢磨自己能给大家带来什么,至少先从每周给全部门发一点专业资料分享和APP推荐做起吧。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做Organizer的机会,大家都有机会去主动组织一群人做一件事,来帮助部门从专业和效率上得到提升。具体到个人的话,我目前刚刚开始筹备团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希望能对内做好大家在专业上的思考和积淀,对外传播好团队的品牌形象,未来的话还希望能牵头组织一次跨部门的专业交流。从只驱动自我到要去驱动一群人,压力不能说不大,希望自己能把它做好吧。

  不要问团队能给你带来什么,先问问你能给团队做什么,我在过去也被指出过团队精神有些不够,但现在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感谢这个平台和我身边的人:)。

时间: 2024-11-05 09:37:00

阿里同学浅谈设计新人的驱动力的相关文章

浅谈设计的一致性与用户需求

浅谈设计的一致性与用户需求 这两个概念在一般情况下不矛盾,都是满足用户需求,操作一致就好了.但出现矛盾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在QQ阅读2期中,我们要支持3套皮肤,7套阅读背景.如果是其他公司的产品,没什么可矛盾的,换肤就是换肤,换背景就是换背景.但在QQ软件symbian平台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0键换肤.这时问题就来了,阅读页面的时候,0键换什么. 公司角度来讲,一致性肯定比较重要,从手机QQ到手机浏览器都是0键换肤&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

浅谈设计沟通

新入职的同学来说,他们常常搞不清设计师和别的职位如产品经理,在工作内容上的区别有哪些.经过几次观察之后,我总结出两方面的差别,简单概括为:技能和定位. "技能"指的是设计师掌握了项目中其他角色都不具备的能力--画图.这么概括过于简单了,事实上与画图两字所包含的的内容相比,设计师的专业能力更为广泛.但"画图"确实是能被所有人很容易理解的说法(向家里长辈解释我干什么的时候,他们如果不理解我就会说是画图的,他们就会貌似恍然大悟地哦一声,终于听到一个他们想要的能听懂的答案了

浅谈设计中的索引色

说到索引色,也许很多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这一块儿. 首先,我们要说,为什么要用索引色图片?我们在设计PC界面的时候,用的几乎都是真彩色,不受颜色的限制,可以直接生成PNG:或者BMP加一个透明色,由工程师直接透掉.可是,我们设计的域很广,我们不止要在PC机上做设计,还要在很多受限制的电子产品类上做设计,比如手机.数码相框.电视盒等等.这一类产品的蕊片不如我们的PC机的性能(当然,我说的也不是全部,有一些还是很高端),在这种类似的情形下,我们就需要牺牲一些绚丽的真彩色图片,而采用小而容易更换色盘的索引

设计师的“通天塔”—浅谈设计沟通

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方的孩子没见过雪,所以不知道雪是什么东西.老师说雪是纯白的,儿童就将雪想像成盐;老师说雪是冷的,儿童将雪想像成了冰淇淋;老师说雪是细细的,儿童就将雪想像成了沙子.最后,儿童在考试的时候,这样描述雪: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从这个故事,是否可以联想到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或营销专员之间的那点儿事?这里聊聊我对于设计时存在的沟通问题的理解,和总结的一些沟通方法,希望能给刚入行或正为此事伤脑经的你一点帮助. 在工作中,设计师是否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需求方指着设计稿说,按钮应

网站设计经验分享:浅谈设计中的逻辑推论

逻辑(理则学),源自古典希腊语λόγος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还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逻辑经常被认为对论证评价准则的研究,尽管逻辑的精确定义在哲学家之间尚有争议的事情.这个主题还是有所依据的,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相同的:提出大量的有效和谬误的推论,从而允许人们区别出好论证和坏论证. 逻辑,也就是思维的规律.小时候有人问我一群羊加一群羊等于多少群羊,我二话不说是两群羊,他说错了,是一大群羊.1+1

网站设计分析:浅谈设计中的逻辑

逻辑(理则学),源自古典希腊语λόγος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还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逻辑经常被认为对论证评价准则的研究,尽管逻辑的精确定义在哲学家之间尚有争议的事情.这个主题还是有所依据的,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相同的:提出大量的有效和谬误的推论,从而允许人们区别出好论证和坏论证. 逻辑,也就是思维的规律.小时候有人问我一群羊加一群羊等于多少群羊,我二话不说是两群羊,他说错了,是一大群羊.1+1

浅谈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方的孩子没见过雪,所以不知道雪是什么东西.老师说雪是纯白的,儿童就将雪想像成盐;老师说雪是冷的,儿童将雪想像成了冰淇淋;老师说雪是细细的,儿童就将雪想像成了沙子.最后,儿童在考试的时候,这样描述雪: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从这个故事,是否可以联想到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或营销专员之间的那点儿事?这里聊聊我对于设计时存在的沟通问题的理解,和总结的一些沟通方法,希望能给刚入行或正为此事伤脑经的你一点帮助. 在工作中,设计师是否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需求方指着设计稿说,按钮应

浅谈12306核心模型设计思路和架构设计

原文:浅谈12306核心模型设计思路和架构设计 春节期间,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讲到12306的业务复杂度远远比淘宝天猫这种电商网站要复杂.后来自己想想,也确实如此.所以,很想挑战一下12306这个系统的核心领域模型的设计.一般的电商网站,购买都是基于商品的概念,每个商品有一定量的库存,用户的购买行为是针对商品的.当用户发起购买行为时,系统只需要生成订单并对用户要购买的商品减库存即可.但是,12306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具体复杂在哪里,我下面会进一步分析.   另外一个让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

烦人的“小妖精”:浅谈小红点的设计

导语 随着各类App的业务功能不断丰富,小红点已经成为互联网从业者们最常使用的运营工具之一,每当有新的运营内容或新功能上线,大家的做法往往是"在那放个红点就行了".然而简单粗暴的形式以及不加节制的投放,让小红点变成了人人厌烦的"小妖精".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浅谈小红点的一些设计细节,期望引起大家对小红点的关注,在这里抛砖引玉,也期待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探讨. 烦人的小红点 人类似乎天生对不对称,不和谐的事物有厌烦心理,并且想要去纠正这些"错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