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两年因外资“斩首式”并购而引发的业界对产业安全的关注和争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11月24日表示,要理性看待外资并购,对外资既不能丧失警惕,也不应一概视为洪水猛兽。要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并通过立法来规范外资并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成思危是在当天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作上述表述的。他指出,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累计引进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国,但我国经济整体而言仍是安全的。
2006年7月召开的首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上,成思危提出了广受关注的产业安全“两点论”,即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产业安全麻木不仁、漠不关心,也要提防另一种倾向,即夸大产业的不安全,并因此对开放政策进行质疑。11月24日召开的第二届论坛上,成思危进一步指出,要建立产业安全的评价体系,用综合、系统、动态的观点来考察产业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掌握所有产业的控制力和发展力。正如个别企业的不安全,通常不会影响产业整体安全;个别产业不安全,通常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个别产业当前的不安全,并不代表今后永远不安全。”他说。
最近两年,随着外资在华投资的增多及并购步伐的加快,业界对个别行业的产业安全产生忧虑,也对部分外资的并购动机存有质疑。对此,成思危表示,并购中绝大多数外资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政治目的,但确有一些外资存在通过并购控制产业的意图,而这种意图也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
“要客观分析外资并购,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成思危说,要通过引进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益于我国企业的战略投资者,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竞争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经营绩效,进而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并购时首先要合理定价,同时考虑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未来的价值增值。要用互利、双赢的视角来评价并购效果,通过考察企业价值是否增加来评价并购绩效,不要看外资赚钱多少,而要看其赚得是否合理。
在规范外资并购方面,我国最近几年加大了立法和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力度。2006年8月,商务部等六部委公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反垄断法》,并将于明年8月1日开始实施。
成思危透露,在《反垄断法》实施之前,我国将有20多个配套法规陆续出台,使外资在我国的并购活动有法可依,既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又要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成思危指出,要保障产业安全,关键在于不断推进改革,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核心能力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包括公司治理、企业组织、员工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做强后,才能通过资本市场或并购做大。
“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大力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应做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战略;另一方面要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使其逐步占领技术制高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思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