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都会经历激烈的辩论,但今年莫言的获奖比较平静,评委的意见比较一致。”88岁的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正在上海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期间他解密了莫言获奖的“幕后新闻”。
马悦然表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关政治、友情和运气,唯一的标准就是文学质量。莫言此次获奖有助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中国有很多世界水平甚至超过世界水平的作家、诗人,唯一的问题就是翻译。
据悉,马悦然此次中国之行是应上海世纪文景出版社之邀,介绍推广他所翻译的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集。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对此,马悦然也坦然相对,无所不谈。
他说,莫言获奖之后,一些媒体针对他拥有共产党员和作协副主席等身份质疑他的获奖资格,这令人感到愤怒,而且对莫言本人很不公平。
马悦然说,媒体仅凭外表就来评价一个作者,这是“很可怕的知识分子的懒惰”。莫言获奖事件就折射出了这种现象。“批评莫言的那些西方媒体人根本不了解莫言的文学质量,所以"不应该开枪"。”
对于莫言的">文学作品,马悦然唯一“不满”的是莫言的长篇小说写得太长,相形之下他的短篇往往更加精彩。他幽默地评论说:“例如,他的《生死疲劳》写得太长了,读到后面读者可能也有些疲劳……”
他还介绍了被外界视为“神秘”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过程。“根据程序,2月1号以前,各国要把作家推荐给瑞典学院。随后,一个由15人组成的评选小组从250个618.html">候选人中"筛选"三四十个人,介绍给院士们”。
“到了5月底,候选名单上只剩下5个人。整个夏天,评委们就阅读这五个人的作品。”马悦然说,“9月中旬,我们又开会讨论谁应该得奖。投票马上开始,经历了好几轮,最后一轮投票是在10月初。今年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就是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