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相继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两个文件均指向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
8月初,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最新报告出炉,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1.7%,手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手机网民达到了6.56亿,移动端的应用增长强劲。
我国互联网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短短二十年间,已成为了世界上用户最多的互联网国家,但我们要成为网络强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的课要补。
互联网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映射,在便捷人们工作、生活与娱乐的同时,也伴随而来各种欺骗、暴力、陷阱,而且手段方式或许更加隐蔽、事件更加严重。信息社会的个人信息泄露难以避免,防范网络犯罪需各方协同。
山东徐玉玉事件短短几天就告破案,但有更多的徐玉玉事件可能将要或正在发生,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警惕。互联网设计之初是假定可信安全的,是以主机为中心,固定使用的,而如今的互联网,已经与当初的假定完全分道而弛,是以人为中,移动使用的需求超过固定,承载的功能和业务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可以说,技术进步得有多快,那么安全问题的演化就有多严重。
现在,我们每天听到的电信欺骗、数据泄露、恶意攻击、漏洞利用等恶性案件不绝于耳,我们在互联网上停留的时间越长,对于隐私安全问题的忧虑就越深。
徐玉玉事件之后,许多矛头指向了大数据、云服务等新技术,我们要清晰地分清这两个问题的本质,不应“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促进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进步,而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的相应配套措施也应该迅速跟上,不能因为恐惧未知而拒绝新事物。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完整的一章加以描述,指出“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网络安全需要网民提高防范意识,更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我国2010年就强制推行了手机实名制,但相应的监管与追责制度漏洞,导致“手机实名”名不副实。境内银行必须承担银行开户的身份认证责任,尽快废除银行多开账户且对假账户“概不负责”的制度设计,凡是通过虚假信息账户实施的金融诈骗,涉事银行除了要对被盗资金负有追查和“买单”责任外,相关责任人也要追责,彻底斩断电信诈骗借转账的犯罪通道。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中解决安全的问题。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网信办最近已经启动了《网络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大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新一代通信网络安全等十个领域将“先行一步”。互联网的安全体系将会更加健全与完善。
“开放与合作“是互联网的重要精神之一,呼吁各方协同合作,共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对于教育领域也一样,我们不仅呼吁校与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呼吁相关部门与教育领域共同携手,保护涉世未深的这一群体利用互联网的安全,为更加纯净的互联网环境,共同研究适合他们的相关政策与保障措施。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