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时转则治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分组审议。此次新增加的“保护个人信息”条款获得肯定,同时也成为被讨论的焦点问题。草案二审稿首次加入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内容,这在以前的民事权利中从未涉及,意义重大。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也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拿出新的办法和规定。《民法总则(草案)》新增“保护个人信息”条款就有这样的鲜明特色。

在我国,工信部2013年颁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负责。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他方面也不乏相关规定。但法律专家王利明指出,总体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仍很不够,需要从多方面予以加强。个人信息的泄露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而严重的电信网络诈骗背后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保障个人信息的法律,宣告个人享有个人信息权,甚至将个人信息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对待,这也反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加强个人信息民事法律保护,编织关爱之网,体现人文精神。徐玉玉事件今年在网上迅速传开,引发声势浩大的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的行动,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引发社会热议。一个社会对待个人信息保护的姿态,映射着其信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怎样构建一套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不断增加社会大众的信息安全感?如何让被泄露个人信息的社会公民得到法律救济,弥补各种损失?这样的问题,正成为社会各界的心头困扰。《民法总则(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者出售个人信息”,正是从民事法律层面作出的积极回应,表明个人信息权是现代社会里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可以被忽略的领域。让个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护,不仅应成为一个法律界的最基本、最广泛的共识,更须唤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切实行动,共同编织一张有力保护的网络。

加强个人信息民事法律保护,强化制度统筹,体现革新精神。在分组审议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史莲喜指出,对于信息类客体的保护,《民法总则(草案)》第108条中的“隐私”、第109条中的“个人信息”,以及124条中的“数据”,三者涉及的客体存在很多重合之处,现实中在这个角度叫“信息”,在那个角度叫“数据”,有很多重合之处,建议将三者整体考虑,避免引起混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任茂东建议将信息数据权纳入民事权利的基本范畴——“如果信息数据权保护制度设计得好,将会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益,同时也会有利于促进大数据的研发”。其实,怎样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以法律制度呵护信息产业的发展,让法律制度成为服务创新、产业创新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这是信息社会立法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抛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思维,统筹考虑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法律制定的预见性,不断创新和完善规则,新的法律制度才能适应新的时代场景。

加强个人信息民事法律保护,厘清各自责任,体现法治精神。有权必有责,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是法治精神的应有内涵。有专家曾表示,《侵权责任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仅停留在原则层面,缺乏操作细则。有人建议在保护个人信息条款中增加“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对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负责”。对于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在个人信息保护中担负什么样的责任、担负多大范围的责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果太轻,个人信息保护震慑不够,难防“内鬼”;如果过重,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影响产业的发展。因此,法律制度对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要把握原则,权衡轻重,公平设计,力求符合实际的需要。

如今,网络不再是法律的“化外之地”,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刑事、行政等多种法律规范交织成一张严密的大网,不断让“法治光芒”照进现实,从而使信息社会的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14 15:27:20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时转则治的相关文章

涂子沛:个人信息保护入法,堵住非法变现通道

最近,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个人信息保护被纳入立法视野.二审稿第109条增加了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者出售个人信息." 我必须要为新增条款叫好,民法总则绕过了虚拟财产和数据信息的知识产权问题,但没有绕开个人信息保护.而对社会而言,后一个问题更为迫切.当下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在互联网上享受各种服务而产生的大量数据,不仅是隐私,而且明显地带有经济属性,对其保护意义重大. 我特别要点赞的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将出台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 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730.html">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最后的技术审批,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欧阳武表示,这个标准是非强制性的,是政府组织及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一部分.这个标准正式出台后,还将有一系列的配套标准,包括技术保障.管理规范.认证和审计

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预计上半年出台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730.html">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最后的技术审批,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欧阳武表示,这个标准是非强制性的,是政府组织及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一部分.这个标准正式出台后,还将有一系列的配套标准,包括技术保障.管理规范.认证和审计

个人信息保护上半年出国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昨天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730.html">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最后的技术审批,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欧阳武表示,这个标准是非强制性的,是政府组织及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一部分.这个标准正式出台后,还将有一系列的配套标准,包括技术保障.管理规范.认证和审计细则等."现在每个企业都说自己

【干货】史蕾:大数据征信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嘉宾介绍: 史蕾: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现柏杨云天(北京)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就职于纳斯达克B2B上市公司环球资源(NDSDAQ:GSOL)和奇虎360法务部. 密切关注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产品的创新性业务实践,为多家大数据公司产品合规分析.用户协议拟定.个人数据保护和隐私政策的制定.股权激励项目提供专项咨询意见. 讲座全文: 各位嘉宾下午好,首先感谢韩院长和清华大数据研究中心给我提供这次机会,也感谢微路演梁总的推荐.今天下午我带来的题目是<大数据征信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义重大

个人信息被誉为21世纪最富有价值的资源.具体而言,个人信息对自然人具有社会交往价值,对公权力主体具有管理价值,对企业等私主体具有商业价值.然而,在信息商业化过程中,信息失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受害群体.伴随信息泄露而至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精准诈骗日益威胁着人们的隐私.财产甚至生命安全: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还容易破坏市场秩序.制约经济发展,滋长各类犯罪.危害社会稳定,甚至引发公共安全及国家安全危机.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对于更好协调个人信息保护

浅谈《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假如银行是纸糊的,客户把钱存入这样的银行,黑客势必随便支取.对于实体银行,这样的风险目前尚不存在.但对于信息社会处处需要证明个人身份且必须受到有效保护的个人信息,目前所面对的就是一家家"纸糊的银行".笔者打此比喻定能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一致认可. 写下上述有感而发,缘自笔者阅读了昨日发布的一条新闻:由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牵头,联合30余家机构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正式通过评审,目前已报国家标准化部门审批.一旦通过,该"

大数据时代安全难题: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紧迫

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经入罪,其规定了新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并加重处罚,最高可判7年. "但目前有罪行为类型仍相对偏窄,对于非法'处理'个人信息等具有同等法益侵害性的行为涵盖范围有限."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吴沈括说.此外,对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维权.行政诉讼都存在现实障碍. "如果不及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尤其会对互联网产业.电商平台以及大数据产业造成危害.同时,对侵害个人信息权的行为听之任之,又会造成网民生活的

网络运营者是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自2017年6月1日起,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网信领域的重大事件.<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安全并重的安全发展观,为全球互联网的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和非法使用,依法保障公民个人网络信息有序安全流动,<网络安全法>第四章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基础上用较大篇幅规定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尤其突出了网络运营者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