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49年—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从11318万吨增加到52871万吨,自2006年起,我国不再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无偿粮食援助,并逐步成为粮食的援助捐助国。 但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刚性增长,土地刚性减少,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和艰巨。0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对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进行调查,各地一致反映: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是粮食生产的突出制约因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但是怎样加强?这个命题似乎并没有悟透,仍然存在不少的误区。 误区1: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加大投入上。 不少人认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是由于投入不足,只要国家给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即可加强。但事实并非如此。回顾历史,解放初期我国灌溉面积仅2.4亿亩,到80年代末发展到8亿亩,一些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均已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水利化,余下的占耕地面积60%以上的旱地,或因地形复杂,或因水源缺乏,使发展水浇地的难度越来越大,现阶段用传统技术开发水浇地在每亩年用水量7、8百立米的条件下,每亩投资已高达数千元。如果在新时期不注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坚持推行传统的灌溉技术,势必引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拼资金、拼资源、拼劳力的错误路线上越走越远,成为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拖累。 误区2:把希望寄托在引进技术上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即从苏联引进喷灌技术,80、90年代出现了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喷灌和滴灌技术的高潮,但终因灌溉技术和彩电冰箱不同。它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由农民自己操控的技术,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些引进技术在没有经过适应性改造之前,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使引进工作走了不小的弯路。至今我国喷灌面积只占灌溉面积的5.2%;滴灌面积只占灌溉面积的2.4%。事实说明,适合中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创新,外国没有中国国情,外国人不可能为中国研发一种适合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令人遗憾的是,行业的决策者们至今也没有从这一误区中走出来,口头上高喊自主创新,实际上不相信中国人有自主创新能力,公然鼓吹引进技术是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仍然没有脱离外国人创造中国人引进的传统观念,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 误区3:重技术含量轻经济实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发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滴灌技术的指示,中国的科技人员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发成功的中国式的科发(燕山)滴灌技术,和传统的漫灌技术相比,不仅可以节水70~80%,每亩投资也仅为传统漫灌技术的1/10。但这种经济实用的滴灌技术并不适合行业领导人的胃口,以科发滴灌太土、太简单和以色列用电脑控制的滴灌没法比为由,长期将科发滴灌拒之门外,这种重技术含量轻经济实用的选择标准,引领科研工作偏离了为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 误区4:漫灌技术不可替代 不少人认为,在我国,灌区生产了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因此认为漫灌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而认为漫灌在我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漫灌在促进灌区粮食增产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看到因为灌区采用漫灌技术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剥夺了其他地区发展灌溉的水资源条件的消极作用;也看不到因为漫灌耗水量大,使一些水资源条件稍差的地区,无法利用本地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灌溉的消极作用。因此,这些观点是片面的。 误区5: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达到46% 官方在公布这个数字时没有说明测得这个数字的边界条件,其实,这个数字只是从骨干渠道上测得的。灌溉水流经骨干渠道后,还要流经斗渠、农渠、毛渠和灌水沟才能真正进到地里,毫无疑问,这些渠道都有渗漏和蒸发。即便真正到了地里,也还有深层渗漏和过量的棵间蒸发,还有经排水沟排出的灌溉退水。如果把这些损失都计算在内,我国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恐怕连30%都达不到。如果采用滴灌,上述田间损失则全部可以避免。因此46%这个数字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 为了说明46%这个数字的合理性,行业某主管声称:输送到田间的水约有30%未被利用,但也不能算作浪费。其中一部分升空变成云;一部分入地变成地下水,这是一个自然循环生生不息的过程。主要领导认为损失不等于浪费,搞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何在? 近日在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号召建设学习型政党,希望借此东风,在行业内树立起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带领群众开辟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创新之路,为我国粮食安全建立稳固的物质基础。
邱为铎:农田水利建设为何陷在误区里
时间: 2024-11-14 12:03:22
邱为铎:农田水利建设为何陷在误区里的相关文章
黑龙江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助水稻种植区域北移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5日电(记者 管建涛)为提高粮食产量和种粮农民收益,黑龙江省在北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稻种植区域战略北移,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全球变暖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水田北扩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了解,黑龙江省水田北扩的范围大约在北纬48度至北纬51度区间,包括黑河等3市8县(区),耕地面积2000万亩左右.当地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在550毫米-600毫米,区域内有黑龙江.通肯河.讷谟尔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但黑河地区不是黑龙江省水田发展的重点
农业部:今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田水利建设
中国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9459.html">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于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 发布会上,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的张红宇司长表示,绿皮书发布会我参加了很多次,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感悟,特别是刚才听了李周所长和
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面临五大难题
[据新华社北京28日电]今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石秀诗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有些地方的公共投资建设存在五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建议. 报告从五个方面谈到了公共投资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规划不够扎实,准备不够充分.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些地方没有开展住房普查,仅靠抽样调查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一定比例编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不能准确反映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有些地方
张建军: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水利建设
采访人:本报记者 高云才 解读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张建军 连线基层 "有了水,才有我大棚里一年四季开花结果的西瓜."现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伍里镇大堰村村民杨玉强种西瓜种得"很得劲".他利用在广东打工期间获得的西瓜种植知识和人脉,引进台湾"特小凤"西瓜品种.他承包200亩地,共建反季节大棚400个,一年结5茬瓜,合计5茬亩产西瓜1万斤,市场价每斤2.6元.杨玉强一定要让记者尝尝这清冽冽的甘甜西瓜. 可杨玉强并不知道,他的"特
1号文件全面治水水利建设资金基本无忧
记者胡萍 "从2004年以来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到水利建设,今年作为专门内容重点列出尚属首次,但可以看出从去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到今年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侧重于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如是说.作为今年将着重解决的具体问题---水利,首次明确了新的战略定位,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正如水利部部长陈雷所
今年土地出让金10%投向水利建设细节仍存争议
徐以升 是全部出让金还是扣除安置成本后仍存争议 颇受争议的农村土地出让金收入,将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被要求拿出10%投向水利建设. 但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这一思路的提出在执行层面还面临一定的问题和争议,即所言的土地出让金,是土地出让金整体规模,还是要扣除拆迁.安置等相关成本之后的土地出让收入? 聚焦水利方向的2011年"一号文件",正在资本市场相关农业.水利板块引起热动."一号文件"怎么明确加大对水利领域的投入,成为市场关
人大调研报告称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率不足三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显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率不到三成 地方配套资金是头号难题 "今年中央政府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的地方为了多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编制的建设规划过大,任务过重,有的城市向上级申报的廉租房建设规划,大大超过了应保障对象总数."今天下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石秀诗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论保供给农田水利投资超1700亿
孙春芳 陈晨星 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1日召开,"按照惯例,这次会议将审议和讨论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初稿,没有意外的话,会议基本就定调了明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和内容."社科院农发所研究院李国祥称. 与此前的预测一样,受访的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会议的重点将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展开.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而保供给最主要的还是要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 "农田水利建设的欠账太多,已经
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明年三农投入或超9000亿
肖明 王云帆 12月21日在京开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期两天,任务是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农村工作内容具体化,并部署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工作. 据悉,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而此前有关高层将"推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一年工作重点的传闻,并不准确. 一位农村问题专家预计,2011年对三农的投入将超过9000多亿元,而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突出的投入重点.这表明在应对通胀压力的新背景下高层对农业问题的重视. 三农投入有望超9000亿 中国社科院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