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ami Code Export 探索:动效与逻辑

Orgami 2.0 发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中最让我关注的,就是它 Code Export 的功能:按照官方的说法,Origami 可以将动效分别导出适用于 iOS、Android、Web 三端特定引擎的代码,提供给开发同学使用,以解决设计到实现之间的过渡。

可交互原型设计除了用户测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展示给开发同学观看,确定交互逻辑和动效形式。其他主流的动效设计软件中,Form 刚发布新版,支持一个 QC SDK(但我还没试用过);Framerjs 用 Coffee Script 编写原型,转换到 JS 非常容易;Pixate、Hype3 等上手简单,对 H5 的支持也比较好。目前似乎只有 Origami 能够实现一次设计,多端代码导出,所以,这个上手门槛极高工具的代码功能到底如何,又能给设计开发过渡提供多大的帮助?

来看一眼导出的代码里都有些什么呢?

看不懂没关系,我先上结论:Code Export 只能导出 Animation、Transition 两个 Patch 的相关代码参数,以及与它们输出端相连的 Layer 的某些属性名称(比如 Height 等)。这意味着导出的内容只有『动效』,没有『逻辑』。

什么是『动效』?Animation 和 Transition 两个 Patch 是对每个变化所加的特效。比如同样是从0到1的数值变化,加了特效之后就可以有加速减速、弹性等不同的过程。

什么是『逻辑』?类似于 Tap、Drag 等操作可以引发页面内元素的各项属性变化(如位置、透明度等),这个过程称之为逻辑。

最开始我以为,可交互原型设计最主要解决的是逻辑问题,也就是能够通过代码导出让开发者迅速理解动画的前因后果、先后顺序。而动效只要使用对应的引擎并且大多数只需默认设置参数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Origami 代码导出并不能解决逻辑问题,反而解决的是动效问题。

一个最简单的效果,点击按钮,另一张图片弹性放大,Scale 从0弹性变化到1。这个过程,逻辑是简单的,但是动效使用 POP 引擎却没有那么容易。合作的 iOS 开发同学告诉我,一个对 POP 引擎不熟悉的开发者,可能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实现这个动作,而使用 Origami 设计并导出,大概只要三十秒。(说实话这个过程我稍有怀疑,还需要再咨询一些更有经验的开发者,也许对引擎熟悉的工程师并不需要这么久来实现一个图片弹性出现的效果。)

因为导出的代码中没有逻辑操作,所以我不知道触发信号是 Tap 还是 Long Press,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东西跟随着操作同时出现,但是我能够知道这张图片弹性出现的各项参数:Speed、Bounce、Start/End Value,并且能够得到所要控制的图片属性信息:Scale。这部分代码,说明的是 POP 动画引擎的用法。

因此,一套可行的设计-开发合作模式可以是这样的:

  1. 使用 Origami 逐一实现复杂动画的细节过程,比如有三个按钮同时在飞,就用三个 qz 文件分别描述它们的动画效果。
  2. 使用 Origami 集中实现某一个可复用性强的动效过程,比如三个按钮同时在飞,但除了飞行位置、距离不同以外,动效是一致的,就只使用一个 qz 文件实现一个按钮的效果就可以了。(时刻记得导出的代码只有效果、没有逻辑)。
  3. 针对可复用性强的效果,将导出的代码封装成库或函数,下次直接调用。把某个产品中会用到的各类效果分类并编号,比如所有按钮的按下效果、所有图片的放大效果,都可以使用 Origami 做一个文件,并将导出的代码封装起来,每个按钮都可以复用这段代码。
  4. 完成效果代码封装之后,设计师可以使用更简单高效的设计软件,比如 Pixate 制作效果,然后告诉开发同学其中用到了某个编号的动效就可以了。比如,这个按钮飞行过程中,使用 A1 弹性动效,而这个编号动效的代码,在 Origami 导出并封装的库中已经有了,开发就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函数来实现。
时间: 2024-08-22 09:48:37

Origami Code Export 探索:动效与逻辑的相关文章

手淘互动动效的探索

内容来源:2017年6月18日,手淘前端技术专家大漠在"2017 iWeb峰会·第六届HTML5峰会 "进行<手淘互动动效的探索>演讲分享.IT大咖说作为独家视频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阅读字数:3089 | 6分钟阅读 嘉宾演讲视频 http://www.itdks.com/dakashuo/detail/2199 "互动,是连接用户的桥梁" 我们以前访问Web页面是没有动画和动效的,甚至点击跳转的功能都很少.那时是纯粹的文字展示,图片在网

QC+ORIGAMI动效设计初级篇之微信消息页

  最终效果如下图,暂时先忽略这AV般的画质--(录屏转Gif搞死我了) 在正式做动效之前,做好前戏尤为重要--对动效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 你看,我是这样拆解这个动效的: 点击微信消息列表中的任意项,该项底色加深; 消息对话页从右至左滑入屏幕; 在消息对话页面,向右划动则返回上一级; 总得来说,就这三个步骤,But!像我这样心思缜密的骚年就会发现这其中还包含着许多细微的效果: 按住消息列表项但不松手,该项则一直保持选中态也就是底色加深,直待松手,消息对话页面才向左滑入; 消息页面从右至左滑入时,

如何准确的向工程师传达动效设计?

  随着软件与终端的发展,如今的用户体验设计中动效的作用正变得越发重要,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让自己的作品"动"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相信大家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才能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动态效果,准确的传达给工程师,避免实现的偏差呢?下面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抛砖引玉,和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试想一下,在一个沉静的的夜晚,你正为一个界面的过渡动画而苦思冥想,突然一道灵感之光穿越你的脑海,完美的方案浮现眼前.此刻你最想做的,恐怕不是翻阅开发文档研究实现原理,"老子得立刻把它表

无代码做动效神器HYPE3入门教程

  Hype这个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都不一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自从我用上之后,就爱上它了,就像当年喜欢上Sketch一样 >>> 它适合哪些人? 用AE.Flash等动画视频工具做App动效视频(或GIF)演示的; 用FrameJS.Origami.Form等工具写代码生成App可互动性动效演示的; 用Axure.Justinmind搭建网站或者APP演示的,特别是在响应式页面方面; 想用HTML5实现各种可互动动画.动效甚至游戏的设计师,却苦于不会代码的; 甚至想直接做适合无线传播的互

用动效创建的可用性:动效中的用户体验宣言

本文讲的是用动效创建的可用性:动效中的用户体验宣言, 原文作者:Issara Willenskomer 译文出自:掘金翻译计划 译者:Ruixi 校对者:cdpath,osirism 用动效创建的可用性:动效中的用户体验宣言 下面这段宣言即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作为一个UX或者UI设计师,在界面中,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和位置通过动效的使用来支持可用性呢?" 在过去的5年中,我有幸指导过来自40多个国家的 UX 和 UI 设计师,而且我为这些顶级品牌和设计咨询公司带来的建议和指导基本上都

移动应用丰富动效的6点原则

如果想让你的移动应用更活泼更灵动,丰富的动效是不可少的,丰富的动效可以让你的应用更具活力,充满生机;丰富的动效可以让你的应用彰显效率,提升品质感;丰富的动效可以让你的应用充满魅力,引人探索;丰富的动效可以让你的应用减少焦虑,消除等待感;丰富的动效可以让你的应用充满韵味,有节奏感;丰富的动效可以让你的应用有出奇的信息组织,整洁高效. 这里主要介绍六种简单通用的方式--转场.邀请.过渡.反馈.缩放.吸附. 原则一:转场 由于手机屏幕空间有限,更多的内容会被隐藏在屏幕后边,或者屏幕的左边.右边.下边,

APP动效设计分为哪几种?

  编者按:什么样的动效让人舒服,什么样的动效让人一下就想到某个产品,什么样的动效让人沉浸其中?今天百度的同学从这三个维度,分别聊聊对应的APP动效设计,想给用户一个惊喜的同学,来涨姿势吧. 如果把APP比作一位美女,那么icon是她的证件照,界面是她的形体,而动效则是她的肢体语言.在如今玲琅满目的App中,如何脱颖而出?设计师要考虑的,不光是产品如何更合理的展现结构与功能,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的App是否能做到简便易懂的同时,又给用户新颖感? 此时,有限的屏幕空间紧靠文字的提示是不够的,App需

疯狂流行的动效!究竟是交互设计还是视觉设计?

  @可风f (金山网络交互设计师):自从iOS7发布后UI圈就开始疯狂流行起动画效果,尤其是在Facebook Home之后,大家觉得如果没有酷炫转场.扭来扭去元素,产品就好像上个世纪的老古董一样.但是让整个圈子争相学习的风尚背后却还仍然有一个争议:动效是交互设计还是视觉设计? 在很多外行人眼中,看到一个App动画不错,往往脱口而出的是"哇,这个App交互好棒!".或者老板觉得产品太死板了,会对着大家说"我们的产品交互还需要再打磨一下".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动效

动效设计富有未来科技感

  基于情景的消隐           小编推荐:动效设计让你的设计富有未来科技感 这是iOS上的Chrome,有着基于情景的消隐动效. 当向下滚动时,导航控件自动消隐.用户向上滚动时,导航控件出现.优设哥发现这一点上,腾讯网的新闻详情页已经采用了.案例围观地址(上下滚动鼠标滑轮,注意页面顶部导航的变化):http://news.qq.com/a/20131104/001730.htm .这种方法既能提高浏览体验.也拓展了有限的浏览空间.这对于空间限制较大的移动设备来说,尤为重要. 用户会快速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