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破碎的恋爱被男方当事人晒上网络后,因“48岁女教授”、“30岁男学生”等关键词及大量交往细节、众多露骨言辞迅速得到关注,并被冠以“色诱”、“畸恋”之名火爆网络。8日,当事双方先后开设微博,男方不休不止继续爆料,女方则称隐忍半月后不得不辟谣,并表示已采取法律手段,要求还原事实真相。
究竟是男方口中的“屈辱情史”,还是女方所称的“以婚姻为目的”的“交往”,我们一时难以厘清,也无须理会,毕竟这本是他们的私事。然而,跑到网络上使劲抖落隐私,把时下最火的微博当成最佳泄私愤场所,这就不是私事了。
网络是网民交流信息、碰撞思想、结识朋友的平台。任何一个网民,不管如何使用网络,都应自觉遵守公德、维护秩序,否则就难以保证这个空间的健康和谐。
遗憾的是,到网上泄私愤的事例绝不止这一桩。今年曾博得大量眼球的“假和尚开房事件”,真相是两名北漂歌手因与签约公司老板(老板是“修佛之人”)发生合同纠纷,二人便假扮和尚开房并拍照上网,以引发网民谩骂,从而宣泄心中愤怒。就在昨天,上海宝山公安刚在微博上辟谣,称一网民因琐事与妻子发生矛盾,妻子一气之下带女儿离家。为此,该网民杜撰微博称女儿走失,众网民爱心转发却被其泄私愤的初衷所玷污……
在网上泄私愤,犹如在一个洁净的公共空间恶意倾倒垃圾。污染网络环境,侵害的是网民的共同利益。为何会出现这种无底线举动?
不可否认,首先是这些人自身缺乏网络公德和法律意识。他们看到网络发布自由,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便觉得它是个给力的武器,不忍不“用”。其实,一些明星隔空对骂、所谓“公知”微博约架,也都是置网络公德于不顾的举动。
另外,选择网络泄私愤,也是一些网民习惯性的围观“惯”出来的。像女教师与男学生的“恩怨情仇”,迅速成为各大微博的热门话题。只要有“猛料”,自有人“速速去围观”。也不管真相究竟如何,也不论是否侵犯当事人名誉,先转发再说,没看全就进行道德评价的也为数不少。大量的转发、评论中,嬉笑、嘲讽、谩骂超过理性的甄别、中肯的判断,形成一种病态的网络生态。
网络是无数网民共享的公共空间。让我们爱护它,别让它成为泄私愤的垃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