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港人北上,与内地影业共谋天下

香港的电影制片公司是中国电影最强大的一支集群,它汇集了一支支制作团队,经年鏖战,威震亚洲,把香港电影的香火继续绵延光大。  它有一个好传统,无论一年当中这一支支团队怎样八方远征,临了大家都会听从金像奖的召唤,从四面八方回到香港,这个他们认为是根的地方,很有意思地彼此问候,认认真真地总结过往,然后就是给自己颁奖。  其实他们的影片在本地上映的场次已经多年不断地缩减,观众已经越来越少地看到他们的身影,票房对于很多的制作团队来说,已经只有安慰的意义。  但香港电影仍然在坚持,香港电影人即使将参加金像奖当作回乡探亲,也仍然把香港电影作为不变的旗帜。这种坚持很感人。  为什么香港电影在原产地票房总量中已经剩下不到20%的情形下仍然屹立不倒呢?原因就是,这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商业电影传统以及很扎实的电影文化传承,并且相互理念认同,人数众多的集群。[page]《大内密探灵灵狗》  2009年的夏天,内地电影市场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美国大片在狂轰滥炸,但香港影片却扮演着中国电影的中坚角色,在这个市场上唯一地与美片抗衡。当然,今天的香港电影大部分是与内地合拍的,但十分显然这些影片的核心元素就是香港制作。
它们是《窃听风云》、《麦兜响当当》、《大内密探灵灵狗》、《保持爱你》(广东区域上映)、《机器侠》。而他们居然在正面抗衡《变形金刚》、《终结者2018》、《哈利波特6》、《冰河世纪3》、《飞屋环游记》、《特种部队》不言而喻的高压。强敌之下,直如累卵。在这之后,我们才看到另两部国产片的大举登场,它们是《非常完美》和《白银帝国》。  就是这个夏天,成就了香港电影的一个传奇。因为我们已知,这一仗,香港电影并没有败,而且每一部影片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国内的媒体上,人们欢呼这是国产片的胜利。香港电影经受了考验,也为香港电影集群更加勇猛地进军内地市场鼓起了信心。到本文行文之际,《窃听风云》已经过7000万,《麦兜响当当》已经过6000万,《大内密探零零狗》已经过5000万。《保持爱你》只是广东一省上映,票房已经400万有余。真是力透重围,血染三军。  对于2009年的记忆,香港电影人应该珍惜并且认真总结。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香港电影集群正在大举北上,他们已经不再在香港电影制作公司麾下争当前驱,而是自己创业,在内地广交朋友,独树一帜。  老牌的香港公司今天还有多少阵容留在自己的旗下呢,恐怕是不多了。相反,内地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发行公司正在与香港电影的制作团队合作,或正在谈合作。这些合作的层面已经从提供市场咨询,到配合宣传发行,从介入投资拍片,到结成共同的制片公司一起创业。在其中,香港电影人与内地的合作伙伴没有了十年前的那种隔膜,而有的是对内地市场的共识,以及对影片商业模式的认同。市场加资金,人才加文化,这种内地发生着的中国电影大交融,正是当代中国电影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现象。[page]  香港电影集群今天是如鱼得水,那些才华横溢的导演编剧和功底深厚的演员们,每天忙的是不亦乐乎,应接不暇。国内的这些制作公司、发行公司以及广告公司,也因为有了香港电影这支极有生力量,而获得了市场上的活力,焕发出生机。影片数量与年俱增,质量也越来越好。很有可能的是,不出三年,内地的这些公司,将代替传统的香港电影公司,而成为香港电影生产的真正的主力军。  内地公司与香港电影集群各个团队在内地的再创业,注定改写下一页香港电影史。而其内容之一就是香港老牌的电影公司逐渐式微,而香港电影力量则在内地的新兴公司中重新壮大,而使内地电影公司成为明天的香港电影公司。  原有的香港电影公司如果看到这个转折已经开始,也许应该在市场变化之时就寻找应对的策略,寻找如何适应团队北上的机制,继续带领团队在新大陆发展,并且拿出在香港市场拼搏的劲头,结合香港电影市场适应度高的经验,并购内地的编剧、导演团队以及优秀的发行公司,在这个新天地里做强做大自己。  香港公司也要像时髦的话那样,放下身段,融入现实,抓住最佳时机,在香港电影集群还没有与内地融合之际,发挥原有大公司的优势,包括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商业运作经验以及和海外的联系渠道的优势,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否则,不出几年,公司仍然高高在上,但底下已经没有团队了,而内地的资本与公司已经将原来的香港电影团队逐一收编完毕,内地市场上,老牌香港公司就只有越做越小,或者只有成为内地公司某部大片的参股者,无法主导大部分影片的生产。  香港公司要警惕这种也许很快就会到来的沦陷,要在当下即找到自我更新的机会,不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香港电影团队北上已然是大势所趋,他们在找机会,机会也在寻找他们。他们在成为这块新市场有生力量的同时,的确在为中国电影作出着巨大贡献。他们有的仍然在担任导演,但更有可能的是在带新人,而担任重要影片的监制。他们教内地的年轻导演学会怎样拍一部好看的电影,怎样掌握预算,怎样控制一部影片的拍摄周期,还有,怎样选择新秀,怎样计算商业元素,等等。  香港电影人是十分谦虚的,他们也在研究为什么有的内地电影今天拥有如此大的市场受众,票房为什么屡屡超出预期。香港电影也在学习内地的成功经验,因为,自己昨天的经验不能等于明日的成功。内地有着与香港根本不同的制度、管理、人们的集体记忆以及当下的现实经验。基本上内地的卖座片到了香港就不卖座,说明彼此的生活经验不同,对于电影的接受有着精神上、观念上、审美上的不同。香港电影集群对内地生活研究,就是对内地市场的研究。21世纪的中国电影因为有了香港电影团队的北上,整个面目改观可以预期,而成长出新的电影业新公司,和内地影业共谋天下的一天将为期不远。  作者为广东电影公司总经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  0  支持  0  反对  0  中立

时间: 2024-09-12 06:41:29

专家视点:港人北上,与内地影业共谋天下的相关文章

专家视点:一杆大旗,三分天下

广东岭南大讲堂希望我讲讲广东电影粤军是怎样炼成的,事出<建国大业>一片发行之初,广东最早预测出接近最终数字的结果,因为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了广东的票房预测能过5000万,才有了韩三平董事长的4.5亿豪言,并且这个豪言已经不是梦呓. 新闻界的朋友们都惊讶何以广东对国产片如此有信心,因为当时台下的媒体对这个预测都不敢相信,揣着拭目以待的心情.广东的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等几条院线真的就做出了5800万.只有很熟悉市场,也很熟悉中国电影的人们才能有这个胆量. 不止这一次,在七年前发行上映<英雄>

内地票房分析专家视点:不须扬鞭自奋蹄

虎年到了,虎虎生威的一年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激动人心的画面.在<阿凡达>之后,国产片<锦衣卫>.<孔子>.<喜羊羊与灰太狼2之虎虎生威>均成功过亿,各有各的精彩.毫无疑问,这给今年的国产片追击<阿凡达>带来了极大鼓舞. 在编剧上,<锦衣卫>是值得夸耀的.很多影片不知道电影的编剧成功所在,没有编剧的成功,怎会有一部电影的辉煌呢?<锦衣卫>的剧情应该说并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它抓住了以往常常作为反面人物的明朝锦衣卫为影片的中心点,

郑丹瑞谈创作北上混内地不等于拍出好片子

阿旦办公室门口挂着他年轻时的照片 墙上挂<分手说爱你>海报 新片<Sweet 16>的分场剧本 本报讯 (信息时报记者 何珊 专题摄影 萧嘉宁)阿旦郑丹瑞今年有两部作品,一部是清新的爱情故事<分手说爱你>,另一部是跟邵氏合作的商业喜剧<完美嫁衣>(香港名为:<抱抱俏佳人>),两部电影他都身兼编剧.监制双职,两部都是跟老拍档黄真真合作.才忙完宣传,年过半百的阿旦又投入到下一部作品的创作中:为新片<Sweet16>(甜蜜的16岁)开设专门

抢占半通车商机港券商北上寻内地拍档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本月9日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第6条(CEPA7),降低了港资银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开设支行的门槛,使得港资券商在广东的经营阳光化.多家港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如东亚.恒生和永亨以及券商致富证券.大福证券等均表示,将会乘此东风加快拓展在粤业务,推出加快布点的时间表. 5月20日,香港金融界人士赴广州和佛山考察,探讨落实CEPA补充协议6的可行性.据悉,不少港资银行借此机会积极探讨在广东二线城市布点规划,而券商借新政策开放在粤成立股票投资咨询服务公司,更积极加快拓展业务和寻觅未来合作

专家视点:资产泡沫推高影城租金

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市场概念"资产泡沫".意思就是资产的虚假繁荣,表面上资产大量增加,经济蓬蓬勃勃,但实际上资产的表面价格已经大大地高于市场承认的价值,市场在虚高的资产泡沫下反而疲软,投资难以为继,消费力无法提升. 影城的租金为什么会越来越高?一般认为,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量资金进入这个领域,投资的旺盛推动了租金的提升.人们没有深究的是,大量资金是怎样来的,为什么在全球消费力下跌的情况下,流动性会如此之强?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资产泡沫增大了.而资产泡沫的增大又是由

专家视点:美国大片的特效在中国完成

在广东东莞的一个小镇上隐藏着一家为美国制片公司制作各种大小真人模型的工厂,其中还有各式各样的仿真道具,如枪械.刀戟.盔甲.大炮.飞机等等.老板是一个中国人,他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这件仿真品是哪部影片的,那件又是哪一部影片的.你做梦都不会想到,好莱坞的好多名片,其特技的造型仿真部分就来自广东的这个制造车间. 美国人的创意终究是一部影片的灵魂,但中国的工艺却帮助他们减轻了成本.特技的运用无疑为一部影片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现在没有人怀疑这一点.还有意思的是,<2012>已经在中国创下了近4亿票房.同

专家视点:创新就是创造购买力

拉动内需一直是中国经济今天的主旋律.在全国产业的市场刺激中,人们无不关心内需究竟怎样才能拉动起来.于是,人们提出了诸如"退二进三".打压房价.刺激消费等等措施.但是,除了电影一路飘红外,整个市场还很难说已经找到了拉动内需的良方.中国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全球有目共睹.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本来就已经很活.人们还承认,中国是最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那么,中国经济还缺什么呢? 就经济而言,要使当代中国经济更加活跃,要走出很难拉动内需的困局,就必须大力提倡经济活动的创新,不

专家视点:同质化竞争的启示

我们常常反对同质化竞争,总是希望在非同质化的发展中提升产业的水平.现在影城的建设已经高度同质化了,比如同样的排片,同样的多厅化,同样的数字放映,甚至影城管理的方法,经营的手法等等.大家都不否认影城经营的同质化已经成为主流,尽管大家很不喜欢这个说法,但好像影城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同质化不可避免.我手上就有好几家影城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也都大同小异,从这一点上看,想完全不同质化,几乎没有可能. 我们现在就反过来思考,同质化又怎么样?既然同质化已经是一种类似经验那样的存在,我们就从这个同质化开始产业的竞争

专家视点:当电影成为国家战略

今年开春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是全国上下都在加快抢地建电影院.几乎每一个表示有影城项目的楼盘商场甫开盘,即会有十几个投资者逐鹿般围拢上去,租金越抬越高.电影改革打破了旧体制的禁锢,国务院文件的春风更是引得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电影投资已经不分体制内外,已经成为市场上一桩获利可期的生意.中国人不缺钱,就缺一阵风.风来了,小的如手机,大的如钢材,都会引来成千上万的淘宝者.这就叫跟风. 国家重视,国家支持,对于电影界而言是天大的好事.国家当然希望看到一呼百应的局面,但是,既然作为国家战略,国家的指导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