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莺的新玫瑰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要么选择归属一家伟大的公司,要么选择归属一个伟大的命题。  叶莺又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这次不是在柯达,而是在纳尔科(Nalco),一家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进入中国已经有20年历史的、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环保技术公司。  5月4日,叶莺就职纳尔科的新闻发布会上,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家媒体,像乌鲁木齐晚报、潇湘晨报这样的地方都市类媒体也在邀请之列,叶莺希望借助这次规模盛大、做派张扬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的归来。作为一个明星级别的职业经理人,此前她有一段时间的静默期。曾经做到柯达全球副总裁兼北亚区主席的叶莺,如今是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国区主席。  错过时代的整合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叶莺在柯达公司时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对中国胶片行业的大规模整合,为她赢得了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光环。  1997年初,曾经担任摩托罗拉公司全球总裁的裴学德走马上任柯达公司,踌躇满志地准备在中国干出一番大事业。此时的柯达面临着多重考验:来自日本的富士公司成为胶卷业的后起之秀,疯狂追赶老大哥柯达;数码相机新生代锋芒毕露,期望抢占传统相机以及胶卷业的蛋糕;还有几位前任多元化并购而带来的资金缺口。  裴学德希望柯达在中国能像上世纪90年代的摩托罗拉那样在中国取得成功,他抛出的“柯达出资不少于10亿美元,整体收购中国感光行业”的大胆计划,让叶莺热血澎湃。这是真正的“大事件”,曾经做过新闻记者和外交官的叶莺一定要参与到这样的“大事件”中来。来到柯达第一天,她就迫不及待地为全行业合资计划开展谈判。  在吴晓波的《一个人的战争》一书中如此描述这场整合:“柯达全行业购并合资计划涉及6个省市、10个城市、4大部委(国家计委、化工部、轻工部和国家外经贸部),叶莺居然能穿行中间,翩翩上下,巧手解旋,仅用短短一年时间就让购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最艰难的是并购乐凯,也终于被叶莺以及柯达搞定——2003年10月,柯达与乐凯火速签约,以总值1亿美元的现金、设备和技术,换取乐凯20%的股份,至此,中国胶卷工业的7家企业全数与柯达合资。”  正是由于叶莺的运作,在全球市场上被富士打得晕头转向的“黄色巨人”在中国找回了尊严。1997年,富士胶卷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70%,2001年,柯达的份额反超至67%。中国从叶莺到来之前的柯达全球第17大市场迅速提升到第2大市场。  但这样的成绩并没有改变柯达公司不断衰落的趋势,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固守传统胶片行业的柯达落在了后面。  “随着柯达4600万美元转让所持股权全面退出乐凯,一场历时十年之久的全行业并购战略宣告失利。十年间,具有超级商业才能的叶莺投注全部心血,在
中国市场打赢了每一场战斗,可是同时,柯达却失去了整个战役。”  柯达专注于全行业合资计划之时,数码时代毫不留情地到来了。柯达以为:发展中的中国,数码相机不会那么快被接受,胶卷以及冲印行业的生命周期还要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中国人甚至连一台机械相机都没有。  不过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许多中国人拥有的第一部相机便是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从1997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超过50%以上,高于全球数码相机市场22%的整体增长率。市场规模一再创新高,又是来自日本的佳能牢牢占据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  核心竞争力固守在“黄盒子”上的柯达直到2003年才匆匆开始转型。错过了中国发展数码相机最好的年代,难看的年报、尴尬的裁员让这位曾经的胶卷巨人在数码时代里格格不入。柯达在2009年初发布了一份尴尬的财报:由于数码和传统胶片产品销售双双下滑,2008年全年公司共实现利润3.39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50%;销售额减少9%,为94.2亿美元。为节约成本降低亏损,柯达2009年1月宣布将在年内裁员3500~450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14%~18%。裁员后柯达员工总数将降至不足2万,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低水平。  叶莺的全行业合并的每一场谈判都是成功的,但是很不幸,在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柯达被远远甩在了后面。叶莺和柯达中国公司的努力最终没能抵挡时代变迁的力量。  责任肯定不能落在叶莺的身上,但作为一个明星级别的女性职业经理人,叶莺总结12年的柯达生涯时,却对贯穿始终的全行业整合这件事避而不谈,而是选择另外一个话题:“这些年来我在柯达留下一些脚印——柯达的本地化,以及如何使柯达的价值观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  聚光灯的中心   爱穿色彩鲜艳的裙子、打扮亮眼入时的叶莺的人生旅程总是在主动追求着时代的大事件,她追求完美,乐于做聚光灯下的主角。  早在台湾大学念书时,叶莺的外交能力和政治敏感性就引人注目,和一般的女生不太一样,她热爱参与时政,酷爱挑战,爱当焦点。1970年叶莺进入美国政府,先后出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  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代,叶莺生在北京。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父亲和尚在襁褓中的叶莺去了台湾。叶莺的母亲在其两个月时不幸病逝,此后,叶莺的父亲一生未再娶,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独生女儿身上。戎马一生的父亲对叶莺有极高的期许,叶莺从小得到的是极尽严格的家教,成就其性格里坚毅硬朗的一面。  叶莺不满足于顺风顺水的外交官岗位,她主动尝试新的挑战,1978年她加入媒体,先后任职新加坡海峡时报集团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她曾经联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忠祥对1979年的邓小平访美进行全景式的报道。回忆起这段,叶莺非常自豪:“遇到重大时代变革何其幸哉!”  时政的前沿报道让叶莺预先感受到了祖国大陆的“春江水暖”,特别是邓小平访美时提出的中国将改革开放,全面转向经济建设。敏感的叶莺预感中国会有轰轰烈烈的大变化,她当然也要投身其中。1982年,她重返外交官岗位,先后在广州和香港任商务领事。1995年,叶莺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  多年的外交官和记者生涯,中西方融合的双重背景、卓越的外交公关能力、强大的人脉关系、政治敏感性、甚至柔中带刚的处事技巧……对于刚刚开始进入中国这片饱含机会的大市场的跨国公司们,叶莺太适合做高鼻梁蓝眼睛们的中国向导了。事实证明,叶莺的确出色地完成了柯达对于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整合,虽然整个柯达在产业变革中输给了对手。显然,叶莺的背景和经验,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仍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新的时代大主题   纳尔科成立于1928年,当时又名国家铝酸盐公司,最初的业务与公司最初的名字一样单一,使用铝酸钠这单一产品来处理蒸汽机车锅炉和工业锅炉。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纳尔科在水处理、烟气治理和能源服务三大领域都颇有建树,其中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是全世界顶尖的。但是作为一家传统的技术型公司,纳尔科一直相当低调。  叶莺选择纳尔科一方面是因为环保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在中国做环保类的企业需要良好的地方政府关系、强大的人脉为基础,这些都是她所擅长的。叶莺本身的品牌效应和强大的公关能力,可以将纳尔科从幕后带到台前。  不过叶莺对此的解释还有一点,那就是父亲的离世。2008年9月23日,是叶莺终生难忘的日子,那时她还在柯达任职。早晨她从圣地亚哥的家里驱车去洛杉矶的办公室开会,临走时,和父亲说再见时,父亲很安详地笑。  下午,叶莺在洛杉矶的酒会上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报告父亲的离世,匆忙驱车赶回圣地亚哥。回到家里,发现父亲依然安详地躺在那里,表情和早晨与叶莺说再见时并无两样,她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原来生与死之间的界限,比一张纸还薄。”  从这开始,叶莺说,“如何能在世界上为后代留下点东西,包括蓝天、绿树、清澈的水……这些才能让后代所记得所享用,这是当今时代的大事件。”  相对于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柯达公司,纳尔科更多的客户是大型企业,但是环保的结果和目的始终是和人息息相关的。纳尔科目前在中国拥有两家工厂、12个办事处、一个研发中心。纳尔科也许不够大、也不够有名,但是纳尔科从事的环保事业却是这个时代备受关注的“大主题”。  叶莺再一次找到了大事件,找到了大主题。当然他也面临新挑战——明星职业经理人除了可以给传统低调公司带来名气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症下药,给出合适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战略。  叶莺对未来仍然有着美好的憧憬:“纳尔科,也不会是我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

时间: 2024-11-09 06:08:19

叶莺的新玫瑰的相关文章

叶莺:柯达不是最后那朵玫瑰

生于北京,1948年跟随父亲前往台湾,叶莺的年龄应该在60岁以上了.但是岁月似乎眷顾她,沉浮于商海的她腰杆笔直.神采奕奕. "柯达女神"转会环保企业,避谈在柯达就职期间功过得失 在5月4日的发布会上,叶莺精心打扮了自己."我穿的是白色套装,蓝色底衬,佩戴了蓝色的珠链---"而蓝白这两种颜色,正好是叶莺的新东家纳尔科(NALCO)LOGO的标志性色彩."为了体现中国元素,那天我还穿了红色的高跟鞋,鞋跟是蓝色的,与我的项链共同衬托纳尔科的背景色."叶

加盟新东家柯达女神叶莺优雅转身

加盟新东家发布会现场,叶莺一身职业装. 人物点击 在柯达效力12年后,被誉为"柯达女神"的叶莺再次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优雅转身,这次她选择的对象是全球领先水处理环保公司美国纳尔科.在加盟新东家的发布会现场,叶莺几次把新东家名字错念成"柯达",全场会意微笑的片刻,她稍作镇定说:"我再次得到了命运的眷顾,与这样一家企业相遇." 初露锋芒 1997年,叶莺加盟柯达时,柯达因为合资问题与中方已经谈判了3年,由于双方利益分歧大,沟通不畅,谈判没有任何实质性

原柯达副总裁叶莺转投巴菲特参股公司

新快报讯 (记者 梁小婵) 柯达原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日前在北京宣布,正式出任美国纳尔科公司(Nalco,纽约证交所代码:NLC)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纳尔科是2008年金融风暴中"股神"巴菲特集中追加投资的三家公司之一,主营水处理.能源业务. 据了解,叶莺将会负责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纳尔科大中华区的公共事务.政府关系和业务发展,这是纳尔科在全球首次成立公共和政府事务部门. 纳尔科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华德表示,纳尔科将加大在亚洲的投资,而此前公司的主要业

叶莺告别纳尔科拟从事慈善事业

章轲 纳尔科公司内部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该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即将离职,有可能从事慈善事业. 纳尔科主席.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方华德(Erik Fyrwald)昨日在写给公司员工的信中称,"我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女士已决定于7月1日离开纳尔科寻求其他发展机会,包括在中国从事慈善事业." 叶莺曾经一手创立了柯达"中国模式",曾在柯达工作了12年.2009年5月4日,叶莺在北京正式宣布加盟纳尔科公司. 叶莺对环保情有独钟,"

叶莺转投纳尔科

作为记者采访过邓小平访美,做过美国的政府官员,并且是国际一流企业的全球副总裁,这份经历就让人羡慕不已吧,但这种经历没有让叶莺满足,曾经一手创立柯达"中国模式"的她,12年后选择了离开柯达而转投纳尔科公司. 纳尔科公司成立于1928年,已经植根 中国市场30多年,并且从事的是水.能源及空气处理的跨国企业.由于没能跟上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快速转型的步伐,柯达的全球影像业务迅速下滑,于是,叶莺开始考虑退出."虽然中国市场的营业额目前只占纳尔科全球营业额的4%,但投资于飞速成长的中国,

柯达副总裁叶莺转投纳尔科

本报讯 (记者张奕)5月4日,在伊士曼柯达公司任职达12年的柯达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宣布,正式加盟美国纳尔科公司(NALCO),出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职务. 据介绍,纳尔科在工业水处理行业属于全球领先地位,去年的年销售额高达40多亿美元,目前市值23.79亿美元,约为柯达的三倍. 叶莺表示并非为了名利选择纳尔科,她看中了这家公司从事的是公益环保事业.据相关人士透露,薪酬对于叶莺和纳尔科而言,都是双方满意的数字. 有报道称叶莺带着大批旧部转投纳尔科."这种说法不属实."一名

叶莺:纳尔科不是我最后一站

章轲 曾经一手创立柯达"中国模式"的叶莺,在12年之后选择了离开. 由于没能跟上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快速转型的步伐,进入21世纪,柯达在全球的影像业务迅速下滑,而所谓的转型也未见明显成效. 大约一年前,叶莺开始思考"放弃"的问题.吸引她的是成立于1928年,并且已经植根 中国市场30多年,从事水.能源及空气处理的跨国企业纳尔科(Nalco)公司. 5月4日下午,叶莺以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的身份亮相北京嘉里中心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纳尔科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华

原柯达副总裁叶莺加盟美国纳尔科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日前,柯达原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在北京宣布,正式出任美国一水处理环保公司--纳尔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此次加盟纳尔科还带去了柯达的4名旧部下.叶莺表示,跳槽的最大原因是相信中国的绿色经济在未来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美国纳尔科公司是去年金融风暴中"股神"巴菲特投资的三家公司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水处理和工艺过程处理公司.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超过1.15万名员工.2008年,纳尔科的销售额超过42亿美元. 叶莺的职业经历富有传奇

中国电信叶利生:新时期应处理好三对矛盾关系

中国电信增值业务中心总经理叶利生:新时期应处理好三对"矛盾"关系 叶利生认为,在新时期,运营商要学会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处理好"低"与"高"的关系: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理解产业,积极应对 处理好"旧"和"新"的关系 叶利生认为,信息通信业总体具有明显的传统产业特征,第一,行业目前基本稳定,在各个主要产业.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