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
人类正经历历史上最深刻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变革。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到智慧城市,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与影响比以往更加深入。网络空间是指由互联互通的设备和网络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成的、可供人们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
人们通常所说的网络空间,是指基于因特网而形成的全球性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深刻影响着各国政治和重塑世界秩序。社交媒体的作用多次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凸显。美俄时至今日仍在为“黑客”话题而争论,这无不反映出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性问题。
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1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仍然是在网络安全上较薄弱、损失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据人民网新媒体智库最新统计,通过对2016年400个重大热点舆情进行统计发现,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类舆情近40件,占比近10%,其中包括网络谣言类8件,网络经济类8件,网络色情类6件,网络诈骗类4件(含电信诈骗),意识形态类3件,其余为网络文明、理财投资、恶性案件等。
如果以网上涉及公安司法、公共安全和网络治理类分类来看,多为网上滋生或伴随网络传播的热点舆情案例,数量分别达到70件、14件和17件,在全年热点舆情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我们应该将网络空间安全放到国家全局中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付出了发展代价,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互联网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
中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一直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推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日渐清朗。“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中国如何应对网络空间安全挑战
全球网络空间和互联网治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基于历史、技术与现实等多方面原因,世界上有关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出现了多元化的模式与主张,主要包括“多利益相关方”模式与“多边主义”模式。2016年国际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移交,被解读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朝着国际化迈出的艰难一步。
我们还应看到,当前世界各国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协调网络空间冲突,必须尊重网络主权,促进国际互联网法治化,推进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增强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平等、互信与合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是有形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中也包括“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等。
“打铁还需自身硬”。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未知远大于已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为世界各国指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创造性的新模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互联网大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重要、最迫切的仍然是要立足于我国国情,首先解决自身网络安全问题。
只要解决中国7亿多网民和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大国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中国实践与中国模式的成功探索,必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中国主张、中国声音在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各国朝着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方向不断迈进。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任务与破解路径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网络自由与网络安全亟待平衡把握。借助社交媒体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伦敦“街头骚乱”、西亚北非“颜色革命”等,都给各国敲响了警钟。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打击网络犯罪与恐怖主义等,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同时,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淫秽、贩毒、洗钱、赌博、恐怖、煽动等犯罪活动。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了九项战略任务,包括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击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提升网络空间防护能力,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等,全面地指明了实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主要途径。
互联网革命方兴未艾,虚拟网络空间与现实存在相互影响,应主要采取“网上问题网上解决而不波及网下”“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现实问题通过网上解决”等不同的辩证思路。比如,网络辟谣、社会治理问题、网民留言举报等分别得以大量采用。具体来看,目前各级政府对于网络虚拟空间安全治理的主要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仍需不断探索。
其一是外科手术式的依法监管,比如对网络色情、谣言、暴力、诈骗、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格查处,追究法律责任;其二是网络空间与线下违法犯罪的现场控制,及时把控网络流毒的蔓延,以免造成更大损失或事态升级;
其三是针对有潜在危害的网络信息采取疏导的办法,大禹治水、疏大于堵,同时扩大权威真实信息发布,实施网络正能量的“供给侧改革”,加以对冲化解;其四是从系统论出发坚持“土壤改良”,综合治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从长效机制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安全治理体系;
其五是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中最常用的“边界筑墙术”,克服法律滞后性,在网络虚拟空间技术发展上常存前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技术、物质、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筑起安全篱笆;其六是引入第三方参与治理,建立自律与他律规则,积极吸引网民和社会的参与,如建立网络举报机制;
其七是从国际互联网治理主张中吸取经验,为我所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借鉴多元治理模式,比如在网络安全事件中引入听证会、研讨会等方式,最终走向构建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实施的旺盛活力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将在融合连接之中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具体来说有六点:在理念认知层面,形成共识是必要前提,硬件和技术层面的协作互通是底层基础,数据和标准开放共享和共治共建是重要环节,安全与秩序是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核心诉求,经济和文化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宗旨与方向,态度与安全规制的开放包容则是繁荣的阀门。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在网络大国之间不断肩负责任、缩小分歧、凝聚共识、协商努力的长期过程,必将任重而道远。但随着各类网络犯罪、泄漏信息、网络恐怖主义的蔓延,给国际局势、社会稳定和全球格局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各国对网络安全“双重标准”的抵制,对网络和平发展的向往与对网络军备竞赛的担忧,使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新秩序,具有了更广泛的合作共识与基础,让人们更加有信心。
我们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开辟了坚实的安全基础和必要保障,将进一步改变中国、改变世界,得到深入的贯彻和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国将共同搭建起共建共享、互通互融的“数字丝绸之路”,造福于各国人民与子孙后代。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