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三方支付领域一直是战火熊熊,一方面巨头们跑马圈地打得不可开交,另一方面又不断涌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新入场者。2014年上半年,用户们先是参与了微信轰轰烈烈的抢红包大战,又围观了一场支付宝抵抗四大行围攻之战,随后又享受了两大巨头的数十亿打车补贴实惠。第三方支付作为金融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第三方支付现状:市场参与众多但集中度高
截止到2014年7月,央行共发放过5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别是2011年5月18日27家单位获批;2011年8月29日13家单位获批;2011年12月22日61家单位获批;2012年6月27日95家单位获批,2014年7月19家单位获批。目前已有269家公司获得支付牌照。
但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中国电子研究中心2013年的数据,支付宝以48.7%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财付通占19.4%,银联在线占11.2%,快钱占6.7%,汇付天下占5.8%,易宝支付占3.4%,环迅支付占2.9%,其他占1.9%。
二、支付三巨头2014上半年主要事件
1、支付宝: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利益之争
3月14日前后,央行叫停了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业务,随后,有媒体透露出两份央行正在征求意见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草案,拟限制第三方支付转账额度;随后,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纷纷下调快捷支付限额;23日,马云发表《支付宝,请扛住!》的檄文,高呼“市场不怕竞争,市场怕不公平”;24日,工行回应,快捷支付一直处于“违法”状态;25日,支付宝回应并未“违法”。在较量的过程中,支付宝强调用户体验至上,银行则强调安全性。
由于共同的利益,双方并没有彻底决裂。27日,工行亮出合作姿态:加强对支付机构合作的管理,是防范风险的需要;工行与支付宝的合作意愿没有变化。支付宝彭蕾在随后的采访中表示,感谢银行多年的支持,余额宝不是为了颠覆谁,或打败谁。
4月10日,银监会和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0号文”),规定由银行确定客户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关的账户关联、业务类型、交易限额等。
此次博弈现在看来是银行占了上风,但关于支付市场、游戏规则制定权及大数据时代主导权的争夺战无疑还会继续。
2、财付通:借微信抢红包实现逆袭
1月25日晚,微信新版上线,同时发布抢红包应用,用户只要通过财付通绑定银行卡,便能操作发红包与抢红包活动。随后,微信红包迅速爆发,引发了春节“抢红包”的热潮。
29日,腾讯发布抢红包数据: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总人数482万,平均每个红包7.5元,抢空红包的最快速度是1.7秒,发红包最多的人发了近2000个红包,抢红包最多的人抢了近800个红包。
微信红包的爆红,原因在于与节日心理需求的契合、强烈的趣味性以及更贴近真实世界的社交属性。之前,腾讯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财付通一直被支付宝甩在后面,通过微信红包的火爆,财付通迅速逆袭,成为腾讯支付战略的基础。
事后,马云表示 “好在春节很快会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 安慰之外似乎也透露了一丝无奈。
2、银联:“闪付卡”的尴尬
二维码支付叫停,央行十号文下发,支付三巨头中唯独有银联在偷着乐。
第三方支付的线下业务,在基本上都是通过银联进行清算,不会冲击银联的地位,但线上业务大多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进行直接对接,或者是快捷支付,银联也插不进去,地位难免尴尬。
另外,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银联仅占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3.8%(易观国际)。因此,趁央行规范支付市场,银联加紧了在移动端的布局,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加速推广其“闪付卡”。银联称,“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
不过,闪付卡的操作实在是太麻烦了,用户首先要把银行卡钱通过圈存操作存入银行卡的SIM芯片,或者是通过授信银行App的“空中发卡”、“空中充值”等功能,把钱“圈存”在支持NFC支付的手机的SIM芯片中。而且,圈存到电子账户中余额上限不能超过1000元。
相较于其他便捷的支付方式,银联的笨重的“闪卡”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关于新金融
新金融(www.xjr365.cn),新金融投融资领域的深耕者,是清科集团旗下专注于新金融领域的综合服务平台,旨在为各子行业参与者提供媒体平台、研究、会展、咨询、排名等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