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Web时代会慢慢渗透进另一个,Web 1.0可以定义为静态网站的兴起和无处不在的浏览器。而Web 2.0则以1.0作为基础设施,添加了一个社交层,给Web世界立起了新的支柱。而Web 2.0领域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Digg,这个日前被卖给Betaworks,并整合到News.me的平台里的网站。
现在我们也已经明确看到Web 2.0世界向Web 3.0过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也就是当下非常流行的移动时代。移动时代是建立在以Web 1.0为基础创建的网站以及Web 2.0社交层之上,如果我们用Web 3.0的绰号来描述移动的年龄,那之前领域里的内容都应该被合并到一起。移动时代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了充满活力的新计算方法,用户界面不再只是针对网络和浏览器,还有这些平台上所有可用的应用程序。
要想知道Web 2.0如何成为Web 3.0移动时代,那么Digg也许是最合适的公司,完全可以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所有的历程。在2000年代中期Web 2.0的崛起成为了主流现象,有几个网站则定义了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些服务领域里,Myspace(聚友)做得算是卓越不凡,羽翼未丰的Facebook也已经从萌芽进化到公司,该公司也可以定义在Web 2.0领域。当谈到如何在Web 1.0和2.0之间,针对互联网进化进行基本交互时,Digg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案例研究。
Web网络的纠结史
按照定义来说,Web 1.0是一个完全单向的平台,它开始的时间大概位于1990年代早期—中期(数字历史学家将它放置在1993年代崛起的万维网,或者是1995年网景浏览器成为第一代主流浏览器的时代)。
网站建立于基本的框架模型,被用作一种播放信息的方式。因此,那时的Web主要是一种内容消费平台,没有太多的交互性和用户生成内容。当时,它被定义为“信息高速公路”,只要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查看所有积累的世界知识。在Web 1.0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是AOL美国在线(1999年收购了网景公司)和微软(这个用IE浏览器打败网景,位居浏览器霸主地位的科技大亨)。不过风水轮流转,现在微软的IE却被当今最受欢迎的谷歌无敌Chrome所打败。
而Digg建立于2004年底,开始的时候定位于新闻聚合器,允许用户对新闻故事进行投票评论。此类投票机制在网上已经司空见惯了,很多流行的网站,例如Reddit和Hacker News都将这个机制看作是一个主要特性。像Facebook和 Google+中的“Like”分享一样,就是这个时代概念的衍生品。Digg使用了一般的概念,它采用Web 1.0的静态特性,加上其他的领域内容,使其具有交互性。可以说它围绕内容建立了一个社区,但在线社区的概念并不是由Digg创建的,也不是给Web增加一个社交层就能确定的。Digg并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平台,只是在正确的时间确定了一个正确的理念,是一架把单向Web 1.0时代和Web 2.0互动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天然桥梁。
具有创新定义的Web 2.0,可能很像是“网络日志”的概念,Digg将博客打造成一种可以替代内容源和主流新闻的网站资源。Digg不仅是一种与Web 1.0交互的新方式,也扎根在了实际Web 2.0创建的社交习惯中。
在2011年中期Myspace出售残余业务的时候,许多人就声称,Web 2.0已经死了。这个传闻虽然很夸张,但绝对算是一个信号,表明Web 2.0状态确实在发生变化。话说回来,从长远角度来看,它也只是众多迹象之一罢了。
死亡的谣言过于夸张
下面让我们直截了当地看些东西:Web 1.0从未“死亡”,Web 2.0也是如此。我们看到的每个网络时代,都不能单纯定义为它上升、下降、平稳的抛物趋势图。Digg被Betaworks收购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Betaworks毕竟是一个很不错的孵化器,创造了第一个备受欢迎的Bit.ly网址缩写服务。与此同时,它还创建了一个作为《纽约时报》内部应用项目的News.me。Betaworks将把Digg剩下的内容,转变为News.me的iPhone和iPad应用程序。
News.me是一个新闻聚合服务,创建了社会媒体和移动手机的新时代。这需要从Facebook和Twitter上获取消息流,来创建早上的新闻摘要。这种进化带给人一种很完美的感觉,Web 2.0的一个典型定义就是使用社交信号把应用程序传送到移动设备。Digg并非一个完美的公司,公司内部值得怀疑的业务和不当的开发决策,最终导致了它的下降。如果我们看一下Digg过去的业务,并且把它视为一个可信的网络服务,那情形将变得明朗化。Digg的兴衰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这类服务的最佳案例研究,向我们昭示着Web 2.0已经演变成移动时代。
本文由最科技邬云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uitech.com/1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