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到大数据,首先想到的就是BAT、亚马逊之类的公司,通过对商业数据的梳理、整合和开拓,这些公司已经取得了商业意义上的成功。
现在,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八年的中科曙光(603019.SH)瞄上了政务数据,希望从纵向的行业数据和横向的城市管理数据两个维度上寻找新的机会。
其花费五年时间建成的国内排名第一的智慧城市无锡,便能够佐证这一战略。
智慧城市范本
中科曙光2009年在国内最早提出面向城市由企业投资建设云计算中心、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2011年,无锡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首批五个“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之一,并连续三年被认定为中国社科院和国脉互联联合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一名。
无锡智慧城市数据核心是政务数据。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发生的大小事情都要汇聚成大数据,这些数据包含着城市的运营管理、经济要素等近十亿条都存储在中科曙光的云计算公司。
这要归功于无锡采用了中科曙光的一套信息化系统。各级部门可以在线对信息化需求提出申请,比如民政要建系统,需要多少资源,多少内存,在线可以提交。提交后无锡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审核,审批通过了,就可以把相应要求传到云计算服务中心,相比以前至少要一到两个月才能准备好的基础设施10~20分钟就可以到位。
“一旦这些数据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用的数据,加上我们寻找互联网的合作数据以及行业上的数据三者结合,我们在某个领域某个时间的判断将会更加精准。”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说。
从1993年至1998年,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例如金税、金盾等金字工程建设实现了专业领域信息化。然而对城市管理者而言,这些割裂的“数据孤岛”不足以进行数据的挖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规模城市面对的数据融合问题,要比中等城市的融合复杂得多,而比较小的城市对数据不具有收集权和使用权。因此,中等城市成为了天然和合理的单位,成为了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与当地政府建设云计算中心,政府会把所有的业务转移到云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管理调配,中科曙光会根据当地政府业务量收取服务费。在初期业务不多的情况下公司投资不会超过1000万,然后根据业务数量的上升不断增加,呈弹性扩展状态。
“也经历过非常痛苦的转型。”中科曙光云计算公司云服务经理张林说。早期转型时,他们能接管的是政府部门原有的设备,使用直至传统设备到达物理使用寿命,而为了应对融合的问题会生出很多烦恼。
不过,这一切总算是苦尽甘来。正如中科曙光云计算公司总裁聂华所言:“公司的目标在于精准卡位区域信息化机遇,抢占政府大数据产业制高点,打造智慧城市。”
当下,无锡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开始正式验收。在无锡,一些非涉密非核心的数据已经可以做一些融合。以公安局的流动人口系统为例,无锡把这些数据用传统模式录到无锡流动人口数据库,还把非敏感、非生理信息经过公安局送入了大数据中心。通过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和房屋地址数据,公众端可以实现流动人口登记,房屋地址等级并进行居住证的办理预约,而对于公安端,可以经过居住证系统、缉控库、出租屋系统还有民警通信系统进行整合、比对。
再往下一步,就是做更多的智慧应用。
商业模式
截至目前,中科曙光已在全国部署了22个城市云计算中心,推动了超过30PB数据交换和共享。而服务系统能达到5万台,目前有1000多台投入使用。这样的使用效率不禁让人担心,这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么?
由于城市数据中心更倾向于放在当地,无锡布局的云计算中心很难吸引其他的地方政府前来使用,但企业不受此限。有了云的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云商城上可以提供网站、邮箱、办公系统等等,并可以按量按需计价提供。
比如一家创新企业开发了一个App,或者开发了一个网站或办公软件,利用当下的人脉和销售渠道未必能实现很好的推广和销售。如果放到云商城,可以利用中科曙光的销售渠道做推广和销售。“打个比方你是卖手环的,可以把手环当中比较核心的技术点放在我这上面,又有另外一个创业者可能不是做手环的,但是做上下游与其相关,通过云商城和你联系。”张林说。现在云商城的中小企业差不多2000多家,70%~80%的企业用户都不在无锡。
“投资的商业模式发展更为重要。商业数据需要大家在沙子中淘金,而政务大数据更具有规范性,一旦爆发,其潜在的威力必然会带来一个商业模式的转变。”聂华说。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