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出走深圳加速沿海代工企业内迁潮

富士康出走深圳  《IT时代周刊》记者/李林、吴晓宇 《IT商业新闻网》记者/ 李然(发自深圳、郑州)  富士康结束了与深圳长达10余年的“热恋”,毅然踏上内迁之旅!近日,郭台铭与湖南省委书记会面,标志着富士康在这段旅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十年来,富士康在深圳特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如鱼得水,从一个百余人的小工厂迅速成长为占地面积近3平方公里的“超级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深圳也因富士康的落户而倍添光彩。  然而在今天,当二者都不再需要对方时,一切都不同了。富士康认为深圳经营成本太高,为追寻新的发展土壤走得义无反顾;深圳方面也不再青睐富士康这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并因“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而毫不挽留。  毗邻富士康科技园南门普工招聘处的深圳宝安区龙华镇东环二路,被称为“复印一条街”,在富士康招聘的高峰期,这里外来工熙来攘往,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但自从富士康在5月29日宣布停止深圳区域的员工招聘后,这些复印机、打印机也纷纷下了岗。  过去10多年间,在富士康南门外,一批批面容稚嫩的男女青年从全国各地农村呼啸而来,在招聘处门口下车,随后是洋洋数万人排队几里地等候招聘。经过应聘,幸运者通过简单的面试和体检之后,领到工作服,成为富士康一名普通员工,走上永不停止的生产线。  而现在,这一壮观的招聘场景已被转移到河南郑州。在那里,一个相当于四个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那么大的工业园,已经在当地的振新路东侧的大片空地上开工建设。  内迁之后,富士康深圳该扮演何种角色?富士康国际发言人童文欣表示,公司2010年底前可完成将大部分产能内迁的计划,这有助于降低员工成本。到时在北方的产能将超过七成,只有少量产能留在深圳。  分手  5月29日,对于排队等候在深圳富士康园区南门外的应聘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日子。当天,一纸停止招工的通知出现在宣传栏中。  一直以来,富士康深圳园区员工人数维持在40万左右,每天进入的新人和离职的员工都有数千人之众。但现在,对于希望进入富士康的应聘者来说,只能转道前往河南、安徽、湖南等地。  在宣布富士康“内迁”后,郭台铭迅速找到了他的“新欢”。  6月20日下午3点多,地面温度35℃。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却西装革履,早早地来到距离省会郑州25公里远的新郑机场等候。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贵客,能劳烦省长亲自到场恭候?随着一架飞机的落地,谜底揭开了,这位贵客就是台湾首富郭台铭。这个自称是“打不死的蟑螂”的电子界巨头,旗下公司的出口额占据了中国大陆出口额的近4%。  宾主双方仅仅交谈半日,随后一个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计划招工30万的富士康工业园就将在郑州市诞生。  成功挺进河南后,富士康仍然没有停止向内地搬迁的步伐。8月27日,湖南省委书记与郭台铭会见后,9月1日,主管招商引资的湖南省副省长再次与郭台铭协商合作之事,紧接着,富士康内部新闻网站发布双方高层会面新闻,透露出搬迁湖南的信号,随后,富士康将选址湖南衡阳的传闻也传播开来。  “湖南跟河南相比,人力成本差不多,又离广东更近。在今年富士康跳楼员工中,有几个是湖南人。在深圳的外来人口中,湖南人是最多的,在湖南设厂也有利于员工回迁。”消息人士表示,“另外,深圳正在建设到湖南的高铁,2个小时的行程,交通便利,也令富士康对到湖南投资充满信心。”  事实上,对于富士康的出走,深圳感慨良多。龙华镇,就是在富士康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现在,这个镇拥有100多万人口,其中一半以上与富士康有关联,有的是富士康员工离职后,留在镇上创业当老板;有的是富士康配套工厂的员工,有的是做富士康员工生意的,镇上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而富士康没来之前,龙华镇只有几个零落的小村子,四处荒凉。现在,富士康离去,龙华镇还能聚集多少人气?  富士康与深圳的恋情已经结束。虽然郭台铭已经“移情别恋”,深圳方面也顺水推舟,心知肚明,不过场面上的话还要说几句。8月5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前往富士康科技集团调研。许勤在调研中说,“希望富士康把管理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放在深圳,在深圳的发展按总部经济的形态来做大做强。”  郭台铭则回应,“只要深圳需要,富士康任何一项高新技术都可以放到深圳。”对此,有业内人士揶揄说,富士康的高新技术怎么可以与工厂分离呢,这不是明显的敷衍吗?郭台铭之圆滑老到,由此可见一斑。  内迁背后  富士康与深圳之间的关系从当初的甜蜜到今天的漠然,原因何在?  比起当年高调落户深圳,富士康这次内迁显然低调许多。低调的背后,来自于深圳市对待富士康态度。虽然当地政府并不否认富士康给深圳带来的贡献,但对它也有其他声音,这也被认为是富士康急速内迁的原因之一。  外界盛传:在“富士康诉比亚迪侵权案”中,郭台铭认为深圳政府有失公平,在一段时间内存有很大的
意见。2006年5月,富士康以比亚迪侵权为由向深圳公安机关报案,直到2008年2月才开庭;败诉后转往香港打官司,再败;2008年10月,郭台铭重回一线,打算在台湾提出侵权官司,后被人劝阻乃罢。郭终于体会到在深圳强龙难压地头蛇。  而此后,由于深圳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富士康的代工模式已不适合深圳的发展。并且,深圳的媒体更是时常披露富士康的负面消息,这让郭台铭很是不爽。  跳楼事件频发后,富士康和深圳的关系也开始走向微妙:在跳楼事件中,富士康被深圳认定为“管理有问题”;而在民间、学术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富士康为深圳的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在一份深圳经信委的调研材料中,对于富士康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描述,专门提到“税收贡献较少,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府公开表示,深圳正面临着“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在5月底举行的一个工作会议上,更有广东省委的官员直言要加快产业升级换代,“腾笼换鸟”,将低附加值项目向内陆转移。这种声音被富士康记在心中。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认为,深圳对富士康模式已越来越不欢迎。深圳已经不是当年对招商引资激动万分的初级模式,深圳税收主要依靠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业,40万之众的富士康对深圳地方财政的贡献很小。而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认为,富士康此次加快搬迁速度,除了有成本和内地优惠政策的原因外,还可能是和深圳政府的发展目标产生了矛盾。  除去税收问题,富士康还因为人口密度过高,牵制了政府很多的精力和物力、财力,且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员工收入少,对城市消费的拉动能力有限,但员工管理造成的问题却不少。深圳的人口密度为全国最高,城市已经不堪重负,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因此深圳只能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而以代工业为主体的富士康们首当其冲。  对于深圳政府的转型需求,富士康心知肚明。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急于转型的深圳市政府与富士康方面就有过相关的讨论。富士康内地地区商务长李金明在2008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深圳土地等资源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富士康也在寻求如何发展。“怎么样跟市里大的形势统一起来?这就得进行职能转换,厂房可能会有部分拆掉,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  李金明在谈及该问题时还表态:未来的深圳富士康基地将以“研发+部分生产”为主,人员规模最多在10万至15万人之间。同时,富士康还提出了“发展内地,制造转移”的口号,生产线转移的地点有山东烟台、重庆、河北廊坊、北京亦庄等地。而这些地方,都有其大客户的工厂。  移情内地搬迁并不是富士康一时头热而下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富士康陷入“连跳门”时,坊间纷纷猜测它是否要向东南亚或其他地方转移。但郭台铭否认了这一说法。近日,他在台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在大陆的工人数量将进一步增长,最终将达到150万,包括内迁计划在内,鸿海未来将在大陆投资数十亿美元。  促使郭台铭作这一决定的是,大陆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劳动力优势。郭台铭坦承:“巴西工人的工资更高却不如大陆工人勤劳,越南的工人不错但人数太少。”这两个地方的工人都不好,那么俄罗斯的工人如何?郭台铭对此满腹牢骚:“7月份,我在成都签署了一份协议,在10月份就可以完成第一期八栋楼的建设。而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我们也在建设工厂。你知道他们需要多少时间吗?两年!”  而现在,随着内陆城市的迅猛发展,其活力并不逊色于沿海城市,造成大量劳力从沿海回归。这正是富士康内迁的原因。上海麦肯锡高级合伙人米歇尔·王 (MichaelWang)认为,“工人们会自己算账:如果我在重庆能找到事做,为什么还要去广东呢?”事实正是如此。对此,郭台铭表示,鸿海50%的工人将在两年内陆续迁往内陆地区,目前这一比例仅为20%。5年后,内陆地区工人的比重将达到66%。  员工跳楼后,富士康被迫增加了工人的工资,涨幅达到65%。《IT时代周刊》在调查中发现,天津和烟台等地区的普工最低工资标准为920元,与深圳 2000元的工资标准相比,少了一半;而重庆、湖南、河南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大大低于深圳。此外,内地的土地、租金和水电成本也明显低于深圳。  除了成本优势外,富士康转战内陆城市也便于年轻人在家乡就近工作。在富士康发生跳楼事件后,郭台铭表示,“外来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家的温暖,企业对此很难两全。未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将会加速扩大在四川、重庆等大陆西部地区的投资,让年轻一代回到家乡工作。”早在2008年,富士康便证实了将大举内迁的消息。据当时鸿海集团发言人丁祈安透露,面对全球险峻的经济环境,鸿海2006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内地工厂人力的重新布局。按照富士康当年的计划,深圳工厂员工中将有16万人被转入湖北、山西等内陆省份的厂区。当时,郭台铭曾预计,整个迁移时程将费时3年。只是突如其来的跳楼事件影响并加快了他的布局。  曾经撰写过《郭台铭与富士康》一书的徐明天认为,富士康向内地迁移,一方面是为了更加接近代工企业,另外也为内销打基础,除了深圳和烟台这两个地方主要做出口外,其他的生产基地可以专心做内销产品,而内地政府的积极态度也能提供有力的竞争环境。  内地省市热诚相邀  在产业梯度转移的今天,当沿海城市不再宠爱代工企业,内地政府对待代工企业的态度却显得尤为诚恳。  对内地城市而言,富士康作为代工行业的龙头企业,落户当地不但能解决政府头疼的就业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创造税收的同时也能引领城市的更快发展。  然而,内地城市有很多,但富士康只有一个。富士康深圳保安透露,别的企业很难见到的省级领导在富士康却很容易见到,而平常在地方呼风唤雨的市级领导,在这里没有“内线”的话,吃闭门羹也是常事。富士康总裁办的一位员工私下透露,在富士康,负责各地投资的部门叫投资规划总处,每年全国各地想与该部门接触的人不计其数,富士康传出要搬离深圳的消息之后,许多内地政府都表达出强烈意向,“许多地方都是一把手带队过来招商,但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得到谈判的机会”。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基地南门,《IT时代周刊》记者就碰上了一名来自内地某城市的招商官员,由于没人引见,他被保安挡在了门外。不过,盛情邀请下,郭台铭心中的天平已经对一些内地城市有所倾斜。  为吸引富士康在郑州落地,早在2007年,郑州市政府就成立了一个由市长赵建才担任组长,多位副市级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几年来,虽然领导小组上的人员名字时常发生变化,但当地对富士康的诚意却始终不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30日,富士康与郑州市政府草签协议,将在该市建立一家新工厂;8月2日,富士康郑州工厂开工投产。从落在纸面上的协议到落到地上的工厂,郑州市只用了一个月零三天就完成了对富士康的引进,被外界誉为“郑州速度”。  内迁乃大势所趋  事实上,随着沿海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代工企业在当地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不适应,内迁几乎成为代工企业最后的选择。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连续上涨,代工企业在沿海城市的前景日渐式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建伟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珠三角经济环境改变的情况下,部分代工企业在本地没法生存,要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一是转移到内地中西部,二是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  这一趋势因富士康的明星效应得以放大。《IT时代周刊》在调查中发现,这几年来,富士康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在扩建生产基地。其中,烟台基地扩容始于 2008年,重庆基地在去年9月动工。富士康科技集团官方网站显示,公司已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创建完成了20个科技工业园区,研发制造基地遍布全国各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富士康而言,转战内陆城市,除了能降低土地和人力成本、享受内地各项优惠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必须顺应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势而动的当然不止富士康。“随着劳工短缺,成本上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迁厂”。日前,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针对160家在珠三角地区从事代工的港企调查后发现,迁厂将是代工企业的最终归宿。  这160家企业,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广州三地,有65%的企业在1985年至1999年期间首次投资,颇具代表性。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珠三角港企劳工短缺超过两成。尤其是4月份以来,与劳工短缺相伴随的,是劳工成本上升。据香港贸发局测算,过去6个月珠三角工资水平平均上升约17%,令总生产成本增加 4%至6%。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所所长国世平认为,沿海城市拥有的“特权”越来越少,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却居高不下,使得传统型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尝到的“甜头”也越来越少,代工企业迁离是大势所趋。  沿海城市与当年“四小龙”一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周期已经走到尽头,面临产业升级需求,将迫使附加值低的产业链内迁。在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宏看来,大举内迁的富士康正是当下中国经济加速转型的一个缩影。

时间: 2024-09-16 23:40:02

富士康出走深圳加速沿海代工企业内迁潮的相关文章

富士康否认深圳厂迁往内陆汪洋吁加快产业转型

[中国企业家网]据港媒报道,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周一表示,公司将集中精力扩展中国大陆现有业务,包括旗下富士康所属深圳龙华工厂.此前该工厂曾多次发生员工自杀事件.鸿海计划将深圳厂区迁移内陆,鸿海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团昨日发表声明澄清,"富士康对目前在中国的营运所做的承诺和投入绝对没有任何改变,包括对龙华厂区的经营在内". 深圳厂迁往内陆? 富士康否认 鸿海精密上述表态是对有关该公司可能撤出大陆的报导作出的回应.该公司表示,在6月8日召开的公司年会上,董事长郭台铭并未作出任何有关转移大

富士康山东建厂 涉及新代工厂和国际商贸城项目

富士康山东建厂 涉及新代工厂和国际商贸城项目10月27日消息,昨日,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到访山东,与山东方面签署两个投资项目协议,但具体的投资金额双方未透露.这两个项目分别是,富士康菏泽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电子及相关产品生产.研发与销售:临沂金机商贸城项目,是集机器人与自动化.精密机加工设备.模具及配件等产品的展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国际商贸城.根据此前菏泽市台办的信息,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菏泽投资项目初步确定分两期建设,一期生产手机.电脑连接线等电子产品和商贸示范工厂,租赁

富士康被曝紧急迁移暂难引发“内迁潮

每经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历史总会惊人地相似.两年前,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诸如"企业迁移内地"等言论曾如冬天的雪花般纷至沓来:如今,由于富士康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企业的加薪潮.内迁潮又一次摆在了公众面前. 6月28日,网上有消息称,富士康近日将从深圳撤离,大规模迁移工厂,目前最被看好的目的地是天津滨海新区,并称6月25日天津市有关领导已经前往深圳富士康召开动员会.不过富士康多位中层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听说要迁移,"如果要迁移,我们肯定会

富士康被曝紧急迁移暂难引发内迁潮

每经记者严翠发自深圳 历史总会惊人地相似.两年前,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诸如"企业迁移内地"等言论曾如冬天的雪花般纷至沓来:如今,由于富士康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企业的加薪潮.内迁潮又一次摆在了公众面前. 6月28日,网上有消息称,富士康近日将从深圳撤离,大规模迁移工厂,目前最被看好的目的地是天津滨海新区,并称6月25日天津市有关领导已经前往深圳富士康召开动员会.不过富士康多位中层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听说要迁移,"如果要迁移,我们肯定会接到

苹果加速“去富士康”化 将新增两家代工厂商

摘要: [ 这一次新增的两家代工厂商都具备较强的实力,且已基本通过了的审核,问题应该不大.未来同时生产iPhone与iPad的可能性不低. ] 苹果正在加速去富士康化 近日,外媒报道称,为提高 [ "这一次新增的两家代工厂商都具备较强的实力,且已基本通过了的审核,问题应该不大.未来同时生产iPhone与iPad的可能性不低." ] 苹果正在加速"去富士康"化 近日,外媒报道称,为提高iPhone和iPad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苹果将新增纬创集团和华宝通信为代工厂商.其

中国制造业被苹果公司借腹:代工企业有产业无产品

苹果正在成为一个"帝国".作为一家IT公司,其1月25日刚刚公布的财报显示,近千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已经超过了其所在国政府的现金储备.更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已经打造出一个缜密.神秘的全球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绑定了全球制造业最顶尖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正24小时为这座帝国大厦添砖加瓦.1月15日,苹果公布了全球156家主要供应商的名单,其中包含很多中国企业.由于成为了苹果的"打工者",很多公司的股价纷纷上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苹果产业链中最大也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但同时,也

富士康悄然备战内销市场代工业遭遇全球危局

尽管富士康集团旗下鸿海精密今年第二季度交出了150亿元新台币的净利润. 同比增长26%的亮丽季报,但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仍然不敢有丝毫放松. 因为富士康科技集团(下称"富士康")旗下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富士康国际今年上半年还亏损了1870万美元.而这也是创业35年来经营一直顺风顺水的富士康集团,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危局". "危机就是转机,危机就是良机."郭台铭近日在集团一次内部会议中明确指出,由于今年全球性经济萎缩,富士康的产品不能再走100%外销的

传富士康将在印度新建代工厂:产能翻倍

据台媒报道,富士康将在印度安得拉邦建立号称全球最大的制造代工园区,截至目前,富士康对此消息并未置评. 据悉,富士康已计划将智能手机产能从每月100万部,翻倍增至每月产能达250万部,且员工人数今年将至少再招聘1000人以上.富士康目前代工的智能手机品牌包括苹果.微软.华硕.金立.魅族.OPPO.一加等. 日前,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将对印度进行长期的高科技策略性投资,并且未来五年内,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投资50亿美元建厂,2020年以前在印度设立10至12个制造据点,加强布局在线服务.移动互联

TCL深圳8.5代线项目再获10亿补助

短短几天内,TCL集团(000100.SZ)在深圳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经获得了15.52亿元的财政补贴. TCL集团今天公告称,近日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批准给予公司子公司10亿元的财政补助资金,方式为向深圳市政府和惠州市政府各拨付5亿元.目前惠州市财政局同意将5亿元财政补助资金向公司拨付. 公告显示,补助资金将主要用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8.5代液晶面板项目,该项目由TCL集团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按50:50比例共同出资设立. 本周一,TCL集团公告称,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