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智能硬件行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口水战:小米与博联(Broad Link)从合作伙伴变为路人甲乙再到针锋相对,当合作时的聊天记录都被晒出来的时候,相信不少人都已经意识到博联
智能硬件行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口水战:小米与博联(Broad Link)从合作伙伴变为路人甲乙再到针锋相对,当合作时的聊天记录都被晒出来的时候,相信不少人都已经意识到博联是一定要与小米鏖战到底了——如果小米还接招的话,毕竟博联与其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米博之争只是创业者与小米矛盾爆发的导火线,小米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挑战,或被倒逼做出一些改变,或者任其发展,等待下一个更大的风波。
胜者为王
小米在争议之中不断成长,所有人聊到小米都有不少话题,褒贬兼而有之。这帮助它吸引了最多的注意力进而做成低成本营销,同时也让它对于外部舆论见怪不怪,不屑疏导。前几天知名自媒体人程苓峰甚至在微博透露,因为小米公关对外发出“胜利者不被审判”的豪言他将做小米的批评者。
显而易见,小米已从几年前创业时的温和谦逊变为今日的锋芒毕露。一切的上层强势都有低层建筑的支撑。据傅盛预测,小米超越中华酷联任何一家成为智能 手机 之王将在年内发生,笔者的数据分析佐证这一预测。在智能手机生态之外,例如电视、家居、可穿戴等领域小米还没有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手机封王在即的事实帮助它建立强大的气场和横扫每一个新行业的资源基础。
“胜者为王”是中国科技界的基本逻辑。在3Q大战之前,腾讯挟着最多的用户和最深的护城河在互联网每一个领域劫掠,所向披靡。被“侵犯”的创业者跳出来声讨难有任何效果,腾讯虽然惹怒行业但却能够将产品体验做得更好,在吸纳用户的同时树立了很好的产品形象,此后“胜者为王”的心态被扩散到360、阿里以及现在的聚美优品等企业的身上。
“互联网思维”的小米更是将“胜者为王”发挥到极致,专业培训讲师义务为其步道,讲述小米成功学;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被奉为鸡汤教主,因为他的不少言论都跟马云语录一样广为流传。
小米确实成功了。
成功困境
一个人取得广义上的成功之后,不一定会快乐起来,找不到新的目标往往陷入困惑。进入聚光灯之下,反而会徒增不少烦恼。
小米已经成功,从总总迹象来看它也在走出成功困境。小米最初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肤浅而现实的回答是赚钱和赚更多的钱。但毫无疑问的是,雷军和小米创始团队志不在此。搜寻过去的资料都很难找到明确的关于小米理想的描述,“为发烧而生”是产品理念,“互联网手机”是产品方法论,“做世界级的伟大公司”是过程,难以称之为理想。
就在最新一次发布会上小米已将自己的使命明确为“让每个人都享受科技的快乐”,如果它真是这样想并且为之付诸努力的话,小米在精神层面又上了一个台阶。过去的一切都是在商业层面,在术和势上,“让每个人都享受科技的快乐”则回归人文,上升了一级。之所以如此调整,与小米飞速发展有关系。它已经成功了,原有的精神层面的建设早已无法支撑这一艘硬件巨船,如果小米不寻找新的使命和方向的话,迷失是必然。
小米最新的业务方向体现了它宣称的使命。
海外业务起航,却受到挫折:台湾市场“少30台”事件暴露了小米几个问题,一是海内外市场环境大不相同,旧的方法论不一定还会奏效;二是公关回应让人大跌眼镜,也反映了小米“胜者为王”的霸气和危机。
另一方面,则是小米开始想方设法渗透到智能手机之外的业务。智能电视小米必须缓一缓了,行政原因众所周知,且小米智能电视在缺乏内容的情况之下,成绩也很惨淡。因此小米 路由器 、小米平板、小米手环以及传说中的插座等家居产品,纷至沓来。
正是第二个方向调整让小米成为每一个硬件行业的“危机”,尽管小米并没有展现出巨大的杀伤力,但对应的行业已将其视为假想敌。
“硬件公敌”
董明珠与雷军在CCTV的针锋相对便足以说明传统硬件行业不容小米之心。尽管今日对小米的指责来自于多个方面,但都跳不出“传统VS互联网”争论的基本框架。笔者接触到的一些硬件从业者,如果是“反小米”的,大概有这么几类:
1、低价策略:
小米的性价比策略的结果便是,每进入一个行业都会将行业价格水平拉低,压缩利润空间,手机、电视、手环等等莫不如此。这即是小米的手段,也是目标,因为它要让更多人享受科技的快乐。这对用户和市场是有益的,但却是既得利益者所痛恨的,譬如一款手环原来卖几百块,小米手环出来之后它的升级版价格已降为二位数。这被创业者认为是“缩短红利周期”,却被小米辩解为“做大市场”,但问题是,他们担心做大后的市场小米会“吃独食”。
2、粉丝独享:
小米通过建立一套封闭的软硬件+互联网服务的生态构建了经典的粉丝经济模式。尽管最初雷军曾解释说小米是Apple+Facebook,但在米聊落败之后,小米彻底走向了Apple模式。就像Apple做到的一样,小米与用户建立连接,让喜欢它的人更喜欢它,接受小米价值观之后,不断向用户提供一切,从手机到其上的主题到周边配件再到小米的新品,因此有人说,小米将来会成为中国TOP3电商平台。
尽管在封闭的体系之下形成一个产业链繁荣的生态,与配件商、制造商、开发者这些角色共享繁荣,但毫无疑问的是,小米是生态里话语权最高的角色。对上游它有议价权,对开发者它掌握进入门槛,创业者与它的竞合关系也十分复杂,它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敌人。BroadLink与小米从友到敌很大部分原因便是后者未能将粉丝渠道共享给前者——在有过非正式承诺的前提下。另外,与BroadLink齐名,被软银赛富投资的欧瑞博便透露,被小米洽投时小米非常强势,BroadLink弃小米选京东和360同样有这个原因。
3、价值观向左:
一位做音响的老板在接受笔者访谈时,便表示他不认同小米的价值观,即通过做强性价让更多人享受产品的方式,因为在做高性价比的时候,不可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性价比与极致、品质和完美是水火不容。小米效仿的苹果便从来不追求性价比,做好品质,带动科技进步,还是有不少用户愿意为了好产品不计成本。而小米性价比的价值输送则让人们乐意使用平庸产品。除了这位老板,锤子罗永浩、欧瑞博创始人王雄辉都有类似的理念。
还有人质疑小米自私,它选择产业链风险最小的环节,将库存压力交给合作伙伴;质疑小米的饥饿营销或者期货营销等等,这些都是老话题,并无多大探究意义。总之,成功的小米的手段被不少人所鄙夷,还有一波人则在闷声学习。
4、复制扼杀创新:
这一个质疑略显苍白。小米做了什么产品,要做什么产品,大家都看得到。扼杀了什么创新,复制了谁呢?小米只做市场相对成熟的产品,这意味着对应的技术已经普及了,早已没有技术壁垒,原有创业者不可能靠技术壁垒防御小米,同样,如果小米成功也不会是靠技术和产品的模仿。并不是笔者只关心输赢不关心对错,如果创业者认为自己的创新被侵犯大可用专利来应对,别说没有来得及申请专利,或者说没有能力打专利战。还有,任何一款害怕别人抄袭就会被干掉的产品,可能真要反思一下了。
围住小米
昔日“互联网公敌”腾讯在3Q大战之后已经走上开放道路,力推开放生态。尽管有人说腾讯是“伪开放”,但它好歹表态在努力让大家满意。问题来了,硬件界的“3Q大战”是否会出现,什么事件将成为倒逼小米改变策略,构建开放生态的导火索?
对于一家独大(这里不敢说是垄断)的市场调控,向来有两种方式:一是制衡,老二老三紧随其后形成博弈关系;二是管控,强力部门通过一些行政手段促进良性竞争。显而易见,小米还没有大到享受第二种手段的体量,目前只有微软、运营商等为数不多的科技公司有机会享受相关待遇。
尽管小米在智能手机界封王在即,但华为和联想凭借着传统硬件的特有优势,以及成功的互联网手段的应用,依然有机会围住小米,避免其成为智能手机的寡头。诺基亚时代有摩托罗拉、HTC和黑莓;苹果时代还有三星。无法绝对免费的硬件要垄断比互联网困难得多,小米同样无法成为硬件的“独食者”。
在智能手机之外的智能硬件领域,小米刚起步,实际上智能硬件行业也在初级阶段。只是因为小米过去光芒太耀眼,成为不少人的假想敌。几万台电视出货量对传统电视厂商影响几乎可以忽略;699元的小米路由器卖不动转向MINI路由器杀伤力还不及99元的360安全路由器; 智能手环 、智能家居,它刚出手。
360和京东都将是制衡小米的重要玩家,它们在单品、平台、生态上都布局广泛,野心很大,落地踏实。就像互联网的BAT博弈一样,智能硬件已经形成最具实力的三股力量:MJ3,围住脱缰飞奔的小米。
小米并不可怕,创业者们,别再将它作为假想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