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家族企业慈善两极化

苏醒  过去的十年是亚洲财富快速增长的时代,即使金融危机也未能阻止亚洲地区的财富积累。2008年以来,亚太地区的高净值人群总数增加了25.8%,总体财富增长30.9%,到2009年底,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总额达到9.7万亿美元,其中65%掌握在中国和日本富豪手中。比起众所瞩目的财富增长,中国富裕家族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却呈现极端两极化的景象。亚洲,尤其是中国文化浸润下的财富观中,回报社会、扶危救困、捐资办学、荫及乡里,富豪家族的慈善传统根深蒂固。另一侧面,以破坏环境、压制员工,甚至以不可持续的掠夺性开发截断当地社区未来发展来获取个人和企业财富的手段,当街撒钱的简单粗暴、居高临下的慈善态度,诸多声名狼藉的富二代新闻,使得公众对于富豪家族整体抱持着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观感。  主要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亚太地区,家族企业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和态度究竟如何?在中国,古老的慈善传统是否正在转化为新兴的事业?瑞银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印尼、新加坡等地区超过200位家族慈善活动的相关人士进行了定量调研,于9月22日正式发布了《亚洲家族慈善调研报告》,对亚洲家族慈善的主要激励因素、不同世代家族成员对慈善活动的定位、家族慈善事业管理的制度化现状进行了全面展现。  亚洲家族慈善的激励因素  家族基金会是家族慈善事业的主要载体,大多数捐赠者创建家族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社会、使家族参与慈善事业,以及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在亚洲,大多数家族财富都是由三代以内的人所创造,在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都仍然处于第一代创业者手中,他们的个人经历以及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家族慈善事业的价值观:通过个人努力创造巨额财富之后,应该为子孙和社会留下富有同情心和慷慨大方的形象。  调研发现,亚洲地区的家族捐赠受归属关系、领域、影响和实用主义等因素的推动。其中,归属因素是大部分捐款的主要动因,其中,社区、国家和种族是决定捐款范围和方向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亚洲家族慈善实业重点关注他们自己的国家、老一辈曾经的居住地,以及自身所述的社会语言群体。2010年,亚洲地区家族慈善捐款近70%用于国家级慈善事业,大约14%的亚洲慈善家将捐款用于本地和同族的慈善事业。  家族基金会  家族基金会并非是一个法律术语,它并没有精确的定义。按照美国基金会理事会的定义,家族基金会史出自来自单个家族成员的基金会。至少一个家族成员必须持续担任主管或董事会成员,并且他们或他们的亲属必须在基金会整个生命周期中扮演重要的管理角色。全球最大的基金会是一个家族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家族捐款投向何处?  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家族捐款重要集中在教育、扶贫/发展、医疗与赈灾四个领域。2010年,四个主要领域的捐款站全部捐款的60%,参加调查的受访者表示会把今年35%的慈善捐款投入教育。  为什么教育领域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捐款?瑞银财富管理慈善服务北亚区主管董黎滢对此的解释是:其中既受到企业家个人经历的影响,也有捐赠环境使然。  “首先,整个亚洲文化对于教育非常重视,认为教育是帮助个人和社会脱离贫困最基本、最可持续的途径。亚洲经济起飞,科技发展,都有赖于教育的进步。打破贫困家庭的循环也需要社会提供充足的教育服务。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很多富裕家族的家长本身就是第一代企业家,在童年时期都经历过贫困和教育匮乏之苦,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教育重要性的体会格外深刻,所以他们在做慈善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农村的小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与此同时,对教育机构的捐款也被认为是最透明、最可度量的捐赠方式之一。从捐款的申请、运用和回报,中国的很多大学都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投放的资金也比较清楚能够看到是如何运用的。”  此外,还有各种相对现实的原因,例如政府会在特定情况下提供配套资金,教育捐款能够帮助企业与声名卓著的教育机构建立联系,甚至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教学楼,提高企业家的个人声望,通过与高水准高校研究机构的捐赠,还可以与企业研发目标的研究项目挂钩等等。  有趣的是,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企业是未来慈善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他们对此表示关注,但迄今为止,真正对社会企业进行投入的中国家族企业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中国家族企业对社会企业止步于关注?  董黎滢表示,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企业家表露出这样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社会企业是很好的想法,但当考虑投资一家社会企业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经营生意的想法代入其中,当用一个企业的方式审视一个项目的时候,就会发觉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风险很高,不容易让他们把钱投进去。  家族慈善代际差异  亚洲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中国的富裕家族中不同代际的成员,个人经历与价值观都具有巨大的差异,这使得一代创业者与他们的子女对待慈善事业的定位、所关注的慈善领域都截然不同。调查显示,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态度框架:对老一辈人来说,捐款态度和途径主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他们的子女则更受到西方文化和国际趋势的影响。  归属关系:老一辈企业家对家族所属的地区、种族和文化更具有责任感,年轻一代则更关注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慈善事业。  领域:老一辈企业家重点关注传统领域,例如教育、医疗和扶贫,年轻一代则开始创始关注艺术、文化和环境问题。  影响衡量:老一辈企业家更关注赠与行为,并不特别重视衡量其社会影响,而年轻一代则开始注重支持能通过社会影响和投资回报衡量的慈善事业。  实施:老一辈倾向与利用现有的企业员工以及直接控制项目来降低管理成本,年轻一代则越来越多参与可进行扩展的投资,涉及多方协作,可协助社会企业家的自购,也愿意聘用专业人员来进行运营。  家族慈善体制化现状  总体而言,在亚洲的富裕家族进行慈善活动时,利用专门的法人实体或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管理,还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  很多家族创立家族基金会,而非与其他机构合作,其原因便是希望掌控运营的控制权。  调查数据显示,亚洲的家族慈善组织行政费用相对较低。  57%的受访者表示其行政费用不超过年度开支的10%,而2009年,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行政费用大约是11.5%,更注重运营导向的福特基金会行政费用和项目管理费用大约占年度开支的17.5%。  不过,亚洲慈善组织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也许并非反映其管理效率之高,而是反映了其专业化和体制化投资的不足。

时间: 2024-07-30 08:52:29

亚洲家族企业慈善两极化的相关文章

亚洲家族和他们的慈善事业(组图)

亚洲家族和他们的慈善事业(资料图:中国企业家网) 家族慈善事业的主要激励因素(资料图:中国企业家网) 新兴事业的主要捐款国家(资料图:中国企业家网) 家庭始终是亚洲社会的基本单位,亚洲人拥有强烈的责任感,通过分享和保障社会资源,为子孙后代谋求福利,是亚洲家族慈善的精神内核 过去数十年来,亚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该地区发现了新的财富,但既有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却未改善.新的环境使人们重新了解并深入审视亚洲慈善事业的现况和家族慈善事业所扮演的角色. 家庭始终是亚洲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亚洲人拥有强烈

哈佛商学院教授:家族企业更能赚钱寿命更长

"因计划生育政策(博客专区)影响,中国家族企业领导人库受到限制,公司透明度和财务管理也有待加强,继承人可能缺乏经验和能力." 提到家族企业,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继承人争夺.兄妹反目等各种丑闻,从前段时间的中式快餐企业真功夫内乱到澳门赌王何鸿燊家产争夺战,不少人自然而然认为,家族企业的业绩肯定无法与非家族企业相比,生存周期也相对较短. 不过,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戴维斯(JohnA.Davis)昨日在上海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通过对欧美地区家族企业的调查发现,家族企业的平均绩效要好于非家族

路透:中国“富二代”不愿接管家族企业 第一代企业家出路少

外电称,依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随着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相继达到退休年龄,300多万家民营企业将在未来3到8年内面临继承问题. 据路透社8月1日报道,21岁的戴英涛(音)是中国一位拥有多家房地产.制药和采矿公司大老板的独生子.然而,他对接管家族企业不感兴趣,反而选择到贵州省贵阳市的一处建筑工地工作,每天开着保时捷车上班.戴英涛说:"我来这儿工作是因为我不想靠父亲养活.自由就是一切." 报道指出,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专业管理人才的国家,构成的风险却特别大.因担心会失去控制

是否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

根据荷兰银行统计,亚洲的家族企业中,通常只有三成的家族企业可以成功地交给第二代接棒经营,且只有不到一成的家族企业可以成功传承至第三代.荷银表示,资产传承过程相当复杂,随着两代间代沟扩大,高资产家庭要能顺利传承资产,还是要寻求专业资产规划. 荷兰银行日前委托欧洲管理学院,根据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阿联酋等33个亚洲高资产家庭,进行研究.这些家庭的家族企业年营业额从美金500万元到2亿5000万元以上. 调查发现,两代冲突对于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影响

这些家族企业为何受人尊敬

纵览20家上榜家族企业,我们发现他们存在着多方面的共性,如在企业传承上都非常顺畅,有些企业甚至随着企业的传承越做越好. --解读"水井坊·2009全球最受尊敬家族企业榜" 本刊记者 白友文 在11月8日召开的"辉腾·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上,"水井坊·2009全球最受尊敬的家族企业"和"水井坊·接力100-2009中国民营企业少帅榜"两张榜单隆重发布. 上述两大榜单由<浙商>杂志联合论坛各方历时3个月制作完成.

日本家族企业的家规值得学习

日本人重家业而轻血缘的精神,依据品德与才能选择家业继承人和严格教育子女.培养后代刻苦精神的做法,值得中国的家族企业好好去研究和学习. -- 对话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官文娜博士 本刊记者 白友文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既然是家族企业,就很难实现家业长盛不衰,即所谓"富不过三代".而在日本,许多企业"富过三代"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拥有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经营历史的企业.商店随处可见. 日本家族企业何以能"长盛不衰"?在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期间,&l

中国家族企业真面目

传统的中国家族企业常常严守中国的商业价值传统,不愿对外公布信息,谨遵财不露白.家丑不外扬的原则,造成认识这些企业的信息壁垒 文/李刚 邱静 近三十年来,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私营部门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受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社会制度变迁影响,中国家族企业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而这些特色常常被忽略. 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清时代涌现出的各地"商帮",大都建立在家族.宗族的基础之上.如著名的晋商.徽商.浙商等,其内部通常沿袭中国

家族企业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

文化与价值观更难传承 刘琼 破解之道 ●有贡献精神的家族,忠诚.能干的所有者群体和精干协调的高管层 ●文化对于家族企业而言至为重要,不是体现在决定问题时,而是影响到如何实施行动 ●年长一代和年轻一代对于公司治理以及长远发展等方面的沟通是否流畅,也影响着家族企业的发展 如何在家族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家族的需求间取得平衡,这几乎是全球所有家族企业的困惑.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戴维斯(John A. Davis)的研究表明,失去上述重心的家族企业,往往在第二.第三代时就因为行业变化.家族冲突.管理不善.继承

自然美引资凯雷:40年家族企业走向私有化

一家做了近40年的家族企业,却在几个月内,就完成了彻底的"去家族"化: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到高管团队的重组. 这家公司就是自然美. 2009年10月19日,自然美发布公告称,大股东蔡氏家族已经完成股权重组,将其所持自然美股权的一半,即32.77%的股权以8.198亿港元的总价售予凯雷亚洲III基金. 11月24日,凯雷董事总经理兼基金联席主管Gregory Michael ZELUCK.驻港董事总经理冯军元.董事吴秀滢及驻港高级董事Patrick Thomas SIEWERT(施维德)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