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图形 王若静 制
商报图形
彭中南 制
商报记者 郭欣欣
2011年,重庆入选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按规划,我市将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扶持它们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优势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然而,一年多过去,本土电商平台却并不理想。重庆电子商务交易额只有北京、上海的1/5,在中西部地区也比不上成都和武汉。事实上,重庆有数十万户中小企业,优势产业突出,甚至部分企业宁愿跑到外地去“触网”。本土电子商务平台为何做不大?如何才能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巨无霸”的威压下,找到自己的出路?
现象
年成交5亿 3000电商多数生意冷清
“做小型电商平台,太艰难了!”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蒋运强反复嘀咕着这句话。
蒋运强曾是一家全球知名日用品公司的大区经理。因为有多年销售经验,手握不少知名快消品的渠道资源,在辞职后,他按照“大公司”的思维方式,2011年4月创办了“头等仓”网站,经营主打家庭消费品,经营模式与京东商城相似,为C2C模式。
“最初投入就超过了30万元,买了几辆车,请司机专门送货。”然而,蒋运强没想到的是,网站上线头三个月,他一单未接到,“当年亏了近百万元”。
在去年,他开始将销售产品压缩为“母婴用品”,同时还在大坪和七星岗开了两家实体店,以此增加网站的知名度,并方便有需要的顾客上门选购。
“现在稍微有点起色,但依然不太乐观。”他坦言,目前,网站的日访问量只有几百人,月成交额在3万左右,剔除各项成本后,每个月只是“赔本赚吆喝”,还要靠线下实体店来养活线上。
“目前网站有3万多会员,但本土企业还不到百分之一。”大龙网总裁冯剑峰说,现在以长三角、珠三角的客户为主。“重庆目前仅登记在案的出口型企业就有2000多家,但目前本土的会员数量,实在太少”。
记者从市经信委软件处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家B2B、B2C电子商务企业,年成交额5亿元左右。不过,大龙网一家就占了5000万美元,多数电商平台生意清淡。
重庆市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李滨虹表示,目前,重庆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主要有4类。一是B2B、B2C电子商务平台,如大龙网、重庆购物狂等;二是传统企业的分销渠道,如民营医院、商社集团等;三是电子商务专业中介公司,如网上解放碑;四是微创业者,如淘宝卖家。从统计数据来看,去年,重庆电子商务交易额过了1000亿元,但只有北京、上海的1/5,在中西部地区也比不上成都和武汉。
拓展渠道 数十渝企远赴山东“触网”
近年来,虽然电子商务日益普遍,不少传统产业的渝企开始“触网”,试图寻找更多的买家。然而,在选择的过程中,近在咫尺的本土电商,却很少受到垂青。
重庆六六八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方便、休闲食品营销管理的贸易企业。“一直以来,主要通过寻找经销代理商的方式,进入市内各大商超卖场。”昨日,该公司推广部经理黎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以来,由于竞争对手增多,加上整体消费疲软,传统渠道的销售量开始萎缩。
“我们一边通过稳定经销商,维持原有的份额,一方面开始寻找新的销售渠道。”黎波说,去年5月,他们与另外30家渝企,进入了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投资的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易特商城。
本土数千家电商,大多闲得慌,为何渝企要跑到山东去“触网”?黎波无奈地说:“本地电商平台多以价格战为主,少有增值服务,让我们没法选择它们进行推广。”
“对我们来说,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既省钱又有效的推广途径。”粤兴不锈钢有限公司对外事务负责人段利表示,每次公司出国考察一趟,花费不会低于6万元,开支很大。“现在经济很不景气,国际贸易市场低迷。”她说,于是,从前两个月开始,公司开始慢慢削减了海外推广的次数,开始尝试网上营销,在阿里巴巴、诚商网等平台注册,不过目前还没任何效果。
“大型电商平台实力毋庸置疑,但旗下的会员太多了,不太可能照顾到每一家企业。”她说,像天猫“双11”促销,很多重庆的企业就算愿意付不菲的费用也不一定能进得去,如果重庆拥有一个有号召力的电商平台,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本土生产制造业企业向电商迈进。
原因
自筹资金 玩不起“烧钱”做大的游戏
为何渝企不看好本土电商平台,要舍近求远?
“本土电商平台因为起步晚,知名度弱,影响力不够大,并不受众多制造业企业认可。”重庆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说,网站就跟商场一样,人气旺才有市场。
“大龙网起步较早,目前在重庆本土电子商务平台中,网站流量名列前茅,但相比淘宝2000多万的日均IP访问量、当当网日均上百万的IP访问量,大多数本土电商的IP访问量只有几百人次,还不及他们的零头。”该负责人认为,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让本土电商平台在推广的过程中遭遇困境。
“我们现在只有两三个人在做推广,如果有二三十个人做,可能一两年时间就能达到几十万的IP规模。”协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佳旺说,资金是最大的拦路虎。员工工资一年要上百万,软硬件的配置也要上百万,库存、流动资金、付费广告,这些都要钞票,而对草根创业者来说,数百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实在是无能为力。
“重庆电商的发展,更多是依靠自己。”华犇创投投资副总戴伟国认为,目前,全国一线电商平台的价格战、营销战,背后只有一个关键词“烧钱”。
“关键是他们有钱可烧。”戴伟国说,他们要么是拿了N轮的投资,要么完成了上市,都是通过资本的力量在“玩”,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做成了规模。而重庆的本土电商,在B2B、B2C模式上,只有大龙网一家获得风险投资,其余电商平台除了依靠常规的融资手段,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钱在运营。
建议
立足本地 打造“1米宽N米深”平台
重庆的电商平台甫一出生,就不得不面临早已霸占市场顶端的淘宝、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巨无霸”的威压。重庆的电商平台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壮大?
重庆市网商协会秘书长戴卫良认为,本土电商若再定位到“大而全”,显然无法与市场顶端的“大佬”相抗衡,本土电商的优势在于“本土化”,因此不妨立足本地市场,朝“小而精”方向发展,做“1米宽N米深”的平台。
“结合影响消费者网购的价格、时间、品质、售后四大因素,本土电商都有文章可做。”市商委科技信息处处长王迎曦分析认为,价格上,重庆制造业发展迅猛,有产地作为靠山,像“中华刀网”提供更廉价刀具的成功案例就是可复制的。加之运输上的日益便利,重庆集合价廉产品的可能性将会不断提高。
“在时间上,市内送货上门从很大程度上为本土电商的成功提供了可能。”王迎曦称,本土电商形成自己快捷、覆盖式本土配送网络,是体现本土优势的一个重要战略。我市正在打造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随着这个目标的逐步实现,有望为本土电子商务发展加码,从而在全国性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一席之地。
品质及售后服务上,王迎曦认为,本土电商同样大有作为。如菜园坝水果市场所推出的“香满园”电子商务平台,专业水果市场的新鲜水果、新鲜送货,足以体现出媲美网商巨头的独有优势。
因此,王迎曦称,本土电商在细分领域、专业化上的不断深入,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