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伟 不到6年,中国高铁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跨越,中国高铁走出了令全世界惊叹、艳羡的“中国模式”。正如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长卢比努所说:“中国高铁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最高端的技术,同时也保证了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这是极其不容易的事情。”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表示:“中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发展的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格局,也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深刻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引领中国跨入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 中国高铁发展速度惊人 高铁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新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为高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等18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高铁。 相对来说,中国的高铁之路起步较晚。2007年4月,中国铁路在连续五次大提速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营业里程为472公里,达到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目标值。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标志,中国铁路跨入高铁时代。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中国铁路由此拉开了高铁新线建设的序幕。到2008年,中国高铁进入收获期,每年都有一批新建高铁投入运营。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同年,时速250公里的合宁、合武、胶济、石太高铁相继建成通车。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率先在1000公里以上长大高铁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前,时速250公里的甬台温、温福高铁建成通车。 2010年,时速350公里的郑西、沪宁、沪杭高铁和时速250公里的福厦、昌九、长吉、广珠、海南东环线高铁陆续建成通车,京沪高铁全线铺通,并在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再次刷新了2010年9月28日“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试运行中创造的416.6公里的时速纪录,成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新坐标。 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新建高铁营业里程达5149公里,其中时速350公里的2154公里,时速250公里的2995公里。加上既有线提速高铁,目前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8358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跃居世界第一。 自主创新引领中国走向世界高铁之巅 在加快高铁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铁路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铁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技术体系。 ——工程建造技术世界一流。中国幅员辽阔,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修建高铁面临的困难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几年来,中国铁路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科技攻关,攻克了高铁路基工程技术、桥梁工程技术、隧道工程技术等许多技术难题,在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说。 ——高速列车技术世界一流。中国铁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方针,大力推进高速列车技术自主创新,在6年里连续迈上3个台阶,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第一个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和制造体系,批量生产的动车组运用于第六次大提速。在这一台阶,中国系统掌握了动车组的九大关键技术。 第二个台阶,自主研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运用于京津、武广、郑西高铁。在这一台阶,铁路部门展开了系统的创新,在轮轨动力学、气动力学控制、车体结构等制约速度提升的关键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第三个台阶,在大量科学研究实验和运营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成功研制了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用于京沪高铁。在这一台阶,中国铁路在流线型头型、气密强度与气密性、振动模态等十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学术界对高铁有这样一个共识:时速每提升30~50公里都是一个新的技术平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中国高铁在时速350公里、380公里技术等级上,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如长时间高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频繁进出隧道问题等。 “这些问题是世界各国高铁建设还未遇到、没有解决的,我们都解决了,并在实际运营中应用了这些技术。”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说。 据了解,中国高速列车项目,共有国内一流重点高校25所,一流科研院所11家,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1家参加研发,有63名院士、500余名教授、200余名研究员和上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研发生产,这样的创新团队举世无双。 此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铁路的高速列车控制技术、高铁客站建设技术、高铁运营管理技术、高铁系统集成技术等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树立现代铁路新形象 高铁建设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使多年来中国铁路运能紧张、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变,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树立了现代铁路的新形象。随着高铁路网的全面形成和新技术装备的大量使用,中国铁路的现代化水平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高铁路网的建设,一方面使中国铁路的客运能力得到极大扩充,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使与高铁并行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推动中国铁路主要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从投入运营的高铁来看,3年多来,中国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6亿人次,2010年中国铁路旅客运送量比高速列车开行前的2006年增长了33.4%,同时京津、胶济、武广、郑西、沪宁5条高铁运营后每年释放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已达2.3亿吨。 高铁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全社会客流量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大中城市之间的客流增长幅度更大。据统计,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达245个,各省会城市之间平均直线距离为1500公里左右,这部分中长距离的客流主要由铁路承担,社会对铁路运输需求巨大。中国一条高铁年运量是目前既有普速铁路的4~5倍,具有巨大的运量优势,能够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同时高铁还能够创造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 此外,高铁还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西、南北跨度都在5000公里以上,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高铁巨大的速度优势,使区域、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得到大大压缩,能够在区域、城乡之间形成生产和市场要素快速流动的通道,促进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从近年中国高铁建设和运营情况看,高铁有力地促进了区域间产业转移,拉动了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沿线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地产物业的升值,为沿线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 示范、带动效应正在扩大 近年来,中国大量的高铁建设和运营,有力地带动了高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培育了一批高铁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催生了一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高铁产业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高铁大量采用冶金、机械、建筑、电力、信息、精密仪器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在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发制造产业链。 高铁对中国节能环保贡献巨大。高铁在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中国高铁大量采用“以桥代路”、“以空间换平面”的方法,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按单位运量计算,高铁与其他陆路交通方式相比,可以节省大量土地。在节约能源方面,高铁每人百公里耗电低于其他交通方式,而且高铁都是电气化铁路,不依赖石油资源,对维护中国能源安全十分有利。在环境保护方面,高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各种交通方式中最低,高速列车不仅消除了有害气体排放,而且采用真空密闭式集便器,对沿线几乎没有污染。 高铁大大节约了社会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高铁使广大旅客的旅行时间大大缩短,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时间效益。随着运量的持续快速增长,高铁节约的社会时间价值也会大幅度增加。据测算,在全社会货物运量中铁路货运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 高铁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了新领域。高铁已成为目前中国能够实现成套技术输出的产业,为中国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开辟了新的空间和领域。中国高铁的强大示范作用,提升了世界对高铁的认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高铁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凭借高铁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实力,中国与老挝、泰国、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签署了高铁领域合作意向书或协议,有些重大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与缅甸、波兰、印度和中亚部分国家达成了合作发展铁路的共识,有的合作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随着高铁逐步成网,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将更加深广。高铁以其巨大的速度优势大大压缩了时空距离,不仅会重塑中国的经济地理,而且必然会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不仅能够促进中国铁路当前的发展,而且必然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中国青年报:高铁正在改变中国
时间: 2024-11-30 03:20:40
中国青年报:高铁正在改变中国的相关文章
世界最长高铁全线开通 中国高铁网初具规模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齐中熙.樊曦) 26日上午9时,北京西站一列CRH380AL高速列车准时驶出站台,瞬间提速一直向南.预计8小时后,它将跨越2298公里的距离到达广州南站. 随着北京至郑州段高铁的开通,世界最长高铁京广高铁26日全线打通并投入运营.至此,中国高铁总里程超过9300公里,一张巨大的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 "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高速铁路基本成网."中国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说. 有研究估计,在拉动经济方面,这条经过中国主要经济区的高铁有望为http://
美国为什么放弃中国高铁?
前不久,美国铁路公司西部快线,单方面终止了与中铁国际合作的高铁项目,理由是,美国州政府要求在美国境内使用的高铁,必须是在美国境内生产的,而且抱怨中铁国际在推进项目进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驾驭能力相对不足. 针对该言论,中铁国际深表遗憾,并已进行了严正交涉,措辞之强烈前所未有,斥责美方的行为是:错误和不负责任的.隔着屏幕,只消看一眼这两个词语,就感觉到中铁国际无比愤怒,好像一挂点燃的鞭炮,要把周边世界炸得烟火一片.其实,中铁国际在处理这件事情时,远没有情绪失控,只是我等小人物肆意渲染罢了,我们无非是
中国高铁走向全球,一个行业标准帮了大忙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中国高铁正在走向全球.但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受政策法规影响,高铁想要走出国门,也需要有一个全球认可的电子行业标准.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用户看到这个行业认证,能够更容易被境外客户接受.这样高铁有一个全球认同的标准和全球对接,大大增加了全球用户的对于高铁技术的认知度.让高铁能够在全球快速推进.这里说的标准或者组织就是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 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全球总裁兼 CEO John W. Mitchell 博士 近日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全球总裁兼 C
美媒关注高铁时代中国春运称普通人更在意成本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 "春运"不仅是时下中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也引起外国媒体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月28日刊文描述了美国人眼中的春运,并特别关注了中国高速铁路加入之后的春运新格局. 报道称,中国春运是"地球上最大的年度人口迁移大潮".随着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来临,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也拉开帷幕.但很多人面临"一票难求"的现象,他们有时候要在拥挤的火车站排队等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买到回家的票. 报道指出,中国已在努力提高基础设施
中国高铁令世界嫉妒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高速铁路是被"逼"出来的,被每年庞大的客运需求和脆弱的运载能力之间的巨大压差压出来的.特别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集中客运行动--春运,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铁路系统的运量和运能之间矛盾的标志.每一年的春运,铁道部发言人都会被媒体穷追猛打一个疑问:什么时候春运才不会一票难求? 2010年春运,铁路系统发送了2.1亿人,按照中国13亿人算,差不多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要坐火车出行,这差不多是美国2/3或者德英法三国的总人口规模了.这个惊人的规模,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铁路系统,也困扰着
卧薪尝胆:中国高铁巨额专利费揭秘
周扬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俗语是中国高铁产业的现实写照. 12月7日开幕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中国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中国铁道部先后与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的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等公司签署了大量铁路合作协议. 然而,在这些"黄金万两"的合同中,有一大笔钱是付给国外的专利费. 中国的高铁产业发展,走了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之路.在面对外资企业"中国高铁侵权"的质疑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
京广进入高铁时代
始建于清末的老京广铁路即将迎来新生--如今,一条时速达350公里的京广高铁南段武广客运专线,将于12月20日开通运营.正在成为现实的高铁时代,让庞大的中国骤然变小,也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 中国周刊记者 王一波 北京.湖南报道 "今天在咸宁北站驻守站岗,亲眼见证了两辆动车相联,时速达394公里的世界最高速轮轨列车!"12月9日,一位铁路工作人员显然带着激动的心情说. 另一位站在广州花都一处小山坡上的目击者说:"看着白色的子弹头列车飞速开来,一眨眼就只能看到车尾了.&q
中铝“扭亏战”:涉足高铁铜材市场
正在进行"扭亏战"的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不仅看中了目前发展迅猛的高铁市场中的铝材商机,而且希望分享其中庞大的铜材需求"蛋糕". 1月9日,江西省赣州江钨拉法格高铁铜材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拉法格")年产4万吨高铁铜材项目宣布投产.江钨拉法格股东之一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控股")方面认为,该项目填补了中国高铁滑线产业空白,将为中国高铁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等提供高强度.高导电的铜合
铁道部:评价高铁不在于盈亏要考虑社会效益大帐
[<财经>记者 姚佳威]8月19日上午,铁道部运输局综合部主任李军向<财经>记者表示:评价中国高铁不应单纯算盈亏的"小账",而是要统筹考量,算社会综合效益的"大账". 中国目前已投入运营动车组360多组,其中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200多组,时速350公里的100多组.今年年底,中国动车将达500组左右,目前中国高铁已累计运行2.8亿公里,运送旅客5亿人次. 针对外界关于高铁盈亏状况的疑问,李军强调,高铁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赚不赚钱,而是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