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思科的知识产权诉讼以和解告终,标志着华为在这次“国际化入围考试资格小测验”中,证明了自己的“合法身份”,甚至赢得了众多国际企业的刮目相看。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但是,迈出国际化这一步的华为,与世界一流公司之间仍然有很多级台阶必须去跨越。华为国际化的继续深入,带来的将会是更多、更关键、更紧迫的“世界级考验”。我们把视角从一场官司的输赢扩展到一家中国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与国际对手间以一对多的复杂博弈,还可以再将视角扩展到华为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漫漫征途,对这个刚刚开始的历程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任正非这些年正在通过怎样的努力,艰难地将中国最优秀的这家公司带上更高的台阶。 相对的技术优势在华为为了应对诉讼而必须把全部技术家底公之于第三方之前,包括思科在内的众多对手,多半都认为依靠“特殊的
中国市场”立足的华为,不会在低成本和“狼群战术”之外有什么特殊之处,尤其是在技术研发的积累上。但是,调查结果令思科惊叹。不管华为的招术曾经多么“另类”,这一次思科看到了华为一直在修炼的“名门正派”的内力。 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每年的投入为营业额的10%以上,有内部人士认为还不止这个数。尤其是近两三年,这个比例为15%到17%,每年约30亿元。华为可以说是中国最舍得在研发上下血本的公司。因为在华为所处的行业,技术家底的薄厚程度,直接决定了竞争的优劣。 客观地看,华为之所以可以在研发上大量持续投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信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多年来较高的利润率(华为的综合毛利率很长时间以来可以维持在50%左右)。这是很多企业很难具备的条件,任正非抓住了这段机会,没有让“巨大的本土市场成为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毒品”,并且让技术研发与投入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些年来,在研发上投入巨大的华为究竟形成了怎样的技术优势? 华为的技术优势是一种独具特点的“相对优势”。我们可以把通信设备的研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底层(最核心)的技术开发,类似于INTEL的CPU、微软的操作系统、诺基亚与高通的核心芯片这类“独享技术”,国内没有一家企业掌握。华为1996年开始研究CDMA技术时发现,高通已将几乎所有核心技术用若干专利全面覆盖,华为根本无法绕过,即便绕过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于是华为把技术优势定位于第二层的非核心ASIC(专用芯片)的开发。这类芯片的特点是数量较大,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应用规模是判断是否值得开发的关键。只要产品能上规模,这种技术优势对降低成本的作用就非常明显。华为的基础研究部主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每年都设计出几个主要芯片,再到德州仪器或摩托罗拉等公司进行国外加工,用来替代直接购买的芯片。 华为自己设计的芯片在国外生成,成本约15美元以下;如果直接采购国外厂商的现成芯片,就要超过100美元左右。华为一年至少需要数百万片芯片,就会有上亿美元成本被节约出来。所以,华为ASIC芯片设计部门成立3年就有了300人,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而现在已经要独立为“海思半导体”,准备面向外部市场。 第三个层次的研发是“板级开发”,即利用国内研发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优势,花几倍的人力去降低整个电路板的成本,比如华为有十几个人整天研究如何降低交换机用户板(窄带交换机上数量最大,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的成本,板子上任何一个器件的替换、任何一种可能的新设计都去尝试。因为每块板子只要降低一元钱,就会增加几千万元的利润。 华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两个层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第二个层面上,华为应该是国内做得最好的,是华为与国内对手的相对优势;在第三个层面上,国内许多企业都在下功夫,但华为做得相对要好,这都有赖于华为多年持续的高投入。当年华为常务副总裁郑宝用曾经总结说:“我们用产品的深度开发构筑了相对的成本优势。” 因此,在最高端的产品方面,华为与国际对手相比基本没有优势,但在相对成熟的中低端,华为的确存在优势。目前华为是在用第二、三层的优势来弥补第一层的不足。不过,今后第二第三层面的优势也会减小,而继续发展的路径就要靠向更高的技术台阶发展,以及提升整个价值链运营环节的管理来控制成本。 此外,应用层面的开发技术为华为带来了贴近客户的优势。目前,华为投入超过10000人的研发队伍、研发经费的70%,用于基于当前客户需求的产品研发。这非常符合华为的商业模式——市场和客户驱动。这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保证了华为在NGN、ADSL宽带、光网络和3G等领域中在全世界都处于同行中第一阵营(来自Gartner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这也是华为多年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于自身总体的技术能力,华为常务副总裁洪天峰总结说:“在应用层面,华为的技术储备不输给国际大公司。但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华为与拥有贝尔实验室的朗讯这样具备历史积累的巨头来说,差距非常大。”以华为目前的实力,当前的技术原则仍然是以客户需求驱动为先导,而不会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做超前技术。 但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华为终有一天会面对技术的终极考验——其技术积累的量变迟早要通过一次甚至多次质变的方式爆发。从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发展历史来看,它们从区域性企业成为世界级巨头,都经历了“从跟随战略借势发展到引领潮流自己创造爆发条件”的过程。 即便从短期来看,已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为近期的产品多来自于两三年前的技术积累。在通信市场未来格局未定,技术趋势变数增加的情况下,华为迫切需要更前瞻性的研究,以避免被国际竞争对手利用技术换代机会拉开距离。 渐进式的西化管理在1998年华为引进IBM做业务流程的咨询顾问之前,人们对华为印象最深刻的是煽动性、运动式的内部交流方式,是任正非时常在内部发出的指导思想,以及群狼式的市场战术。然而这已是华为的过去。一个个性越来越不明显、制度和管理越来越细、老板语录越来越少的华为逐渐形成了。 华为从人治到《基本法》制,再到“制度制”的进程,说明任正非意识到,华为必须要与其他的国际级企业使用同样的语言,而这个语言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和制度。 华为的制度化是从产品研发这条生命线开始的。当年做IPD(集成产品开发)时,华为内部阻力不小:一切要按流程来,会不会反而降低效率?任正非为此发动企业内部《管理优化》报和《华为人》报宣传,并在大小会议上讲解IBM的IPD如何成就世界级企业的管理,甚至提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方式,喊出“要穿美国鞋,就必须削足适履”的口号。有意思的是,华为的管理提升仍然是在口号和“运动”的推动下完成的嬗变。 正是IBM 在IPD和ISC(集成供应链)上对华为的辅助,让华为在“狼文化”伴随市场和技术变化开始进入后期的时候,把“成长基因”从最前端的市场销售向后端产品开发层次做了转移和固化。这甚至让华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入“膜拜”IBM的状态。 而在研发体系这个局部环节进行管理提升的良好效果,也坚定了任正非把华为管理进一步西化的决心。其后,华为引入HAY(合益)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长达3年,并且曾经尝试邀请Mercer(美世)公司为其重新划分组织结构,希望实现集中度较高的类似IBM的“超矩阵”管理模式。 不过,华为的“管理西化”并不都是“削足适履”。Mercer制定的全面学习IBM的集中式方案,最终并没有被华为采用。因为“集中模式”对高层管理者的要求非常高,任正非也许担心华为的管理者们(甚至包括他自己)达不到要求而暂时按兵不动。 这个插曲证明了华为在管理提升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先局部再整体,但必须抓住最紧迫问题”的指导思想。在整个企业都开始认同管理提升的意义,开始渴望学习外国老师的情况下,任正非还是把握住了管理提升的节奏,毕竟那时的华为也许还没到达必须解决这个层次问题的恰当时机,也无法消化IBM的所有东西。 有意思的是,最近华为重新请Mercer回来做第二次组织结构调整。这一次,华为已经决定用分拆的方式调整组织架构。华为常务副总裁洪天峰说:“引入Mercer,主要是为了把公司的组织结构从以往按照部门设立的直线职能性组织,转变成流程性组织,而不是让Mercer从业务上具体建议应该拆成几个部门。具体拆分是由华为根据业务需要自己制定的。”他解释说,华为目前将对移动终端、ASIC芯片、多媒体视讯产品、业务软件、数据通信等业务领域进行分拆,以便适应不同产品线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并为以后引入各自的合作伙伴和独立资本运作打下基础。 此次华为引入Mercer做组织结构调整的另一目的是,力图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Marketing(市场)体系(包括公司级、区域、产品和大客户等子体系),以适应国际市场甚至本土市场上客户越来越明显的咨询式营销需求。以往华为的销售异常强大,但忽视了Marketing的建设。而二者对于客户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在“推”,另一个是“拉”。同时,通过市场对后端研发流程改造,市场体系的变革就至关重要。华为很早就成立了营销工程管理部,但与国际公司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另外,华为还希望通过管理变革,把国际市场的营销费用降下来,提高国际市场的利润率。 回顾华为管理提升的过程,是从研发、供应链等后端业务流程入手,逐渐加入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单元,伴随着企业成长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最终开始在组织结构和涉及市场营销前端业务的流程上进行国际接轨。这种渐进式的方式主要是公司本身的发展阶段和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导致华为很难全盘照搬西方的管理规范。华为一直努力以局部的、分阶段的方式,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但在每一步上,却无比坚决甚至不惜代价。 不过综合来看,华为的管理和组织结构还处在一个巨大的变动期,华为能不能在很好地解决了“事关生死”的后端管理问题之后,再决定发展速度和最终高度的前端获得突破,没有人可以下断言。 “我们还不是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更谈不上世界级企业,我们在各方面都与他们相差很远,尤其是管理。”华为常务副总裁徐直军举例说,华为聘请IBM的专家给自己的各个部门做管理评分(TPM),以满分5分计,华为2003年的平均分只有1.8,今年上半年才达到2.3,而今年的目标是2.7.按照IBM的
意见,一家真正管理高效规范的跨国公司,其TPM分值应达到3.5.另外,根据IBM专家的评测,华为人均工作效率只有国际一流公司的1/2.5.已经彻底接受西方管理评价标准的华为,必然会在管理西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华为战略研究之二:三个维度看华为
时间: 2024-10-11 02:29:43
华为战略研究之二:三个维度看华为的相关文章
华为战略研究之一:华为全面西化中?
一个公司以国际游戏规则赢得诉讼:一个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推进制度与人的国际接轨,以管理变革推动公司发展并长远发展:一个公司与各路国际对手间绵延数年.以一对多.劲敌与盟友关系并存的复杂竞争与合作史:一个公司在"洋为中用"还是"全面西化"间的选择:一个公司在"世界级企业"执著梦想与现实环境.现实能力间的努力. 16个月发生了什么 2003年1月23日,思科指控华为非法复制其操作软件. 2003年1月25日,华为回应一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并注重保护自己的
华为战略研究之五:华为“西化”的起点与终点
华为这两年的演变到底是什么套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套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去分析任正非发动的这场"西化"变革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把时间拨回到10年前. 那时候,华为已经和巨龙一起成为中国农村市场主导的通信设备商.不过就在华为即将在国内市场成就霸业的时候,任正非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本质上是"华为企业文化大纲",而任正非的真正目的是要在华为站稳脚跟之后,迅速建立一个基于中国文化,但摈弃了其中糟粕.经过改良的华为
五大关键数据解读华为半年报,余承东“剧透”华为战略
余承东发布2016年上半年华为终端业绩 继华为发布了亮眼的半年报之后,华为终端也发布了自己的半年报.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不仅仅给出了华为终端的关键数据,更透露了华为终端的战略.未来四个战略方向包括: 一.基于使用全球创新资源,携手业界顶级合作伙伴打造有创新力的创新产品,成为一个更高端的品牌. 二.聚焦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来逐步提升全球高端市场的影响力,高端市场一直是华为重要的前进方向,也是五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三.从区域维度看,聚焦在欧洲.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推动智能手机的进一步增长
任正非在华为日本研究所说了什么 看这12句话就够了
近日,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向所有员工发出了一封内部邮件,分享了他在华为日本研究所与当地员工座谈的内容纪要.在座谈中,任正非对当地员工提出的,日本研究所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中日文化的差异,以及华为研发投资收益比过低等诸多问题做出了战略性地解答. 注:由于原文很长,为了方便阅读,这里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总结了12句话,作为每个问答环节的主旨和小标题.此外,我们对问题的表述也做了精简,但没有改动任正非的回答. [1]未来社会有90%~95%的信息流来自图像. 问:听说最近要在日本
数梦工场完成A轮7.5亿融资 三个维度构建“新型互联网”
6月8日,阿里云使命级合作伙伴--数梦工场的战略暨A轮发布会在杭州隆重举行.会上,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获得来自光大实业资本.阿里巴巴等公司的7.5亿元投资:目前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在A轮融资发布的同时,数梦工场董事长兼CEO吴敬传也在发布会上针对"新型互联网"进行了战略发布.这篇以<数据连接梦想>为主题的重磅演讲广受瞩目.数梦工场首次提出"新型互联网"理念,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杜平秘书长认为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与国家战
网站运营:特色网站研究之(三)翰音网
网站运营 特色网站研究之(三)翰音网 你知道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最早是从那么个音乐网站出现的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l 你知道东来东往的<别说你的眼泪无所谓>是从那个音乐网站推广出去的么? l 你知道唐磊的<丁香花>是如何快速的在网上火起来的么? l
浅析安全管理中心发展的三个维度
一.安全管理中心建设的必然性 网络安全的发展随着网络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防火墙.防病毒与IDS(入侵检测系统)部署的初级阶段.二是随着网络扩大,各种业务从相互独立到共同运营,网络管理中出现的安全域的概念,利用隔离技术把网络分为逻辑的安全区域,并大量的使用区域边界防护与脆弱性扫描与用户接入控制技术,此时的安全技术分为防护.监控.审计.认证.扫描等多种体系,纷繁复杂,称为安全建设阶段.三是随着业务的增多,网络的安全管理成为网络建设的新重点,把各个分离的安全体系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我们称为安全管理
软件架构设计的三个维度
架构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不管写几篇文章,接触到的始终只是冰山一角,更多 的是实践中去体会.这篇文章主要介绍面向对象OO.面向方面AOP和面向服务SOA这三个要 素在架构设计中的位置与作用. 架构设计有三个维度,或者说是我们在考虑架构时需要思考三个方向. 这三个维度分别为面向对象.面向方面.面向服务. 这三个维度可以看作是正交的,但不同维度会互相印证,互相支撑,整个架构的示意 图如图所示. 图:架构三维度结构图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技术最初是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开始的,它的出现以上世纪60年代S
数据实践之美:33位大数据专家的方法、技术与思想. NO.2 数据化营销中的“一•二•三”
NO.2 数据化营销中的"一·二·三" 叶秋萍 专注数据分析多年,做过物流行业.保健品行业及秀场行业的数据分析,也做过银行电商项目的咨询顾问,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都有涉猎.对用户心理学.用户行为学.商业学颇有兴趣,一直致力于CRM的学习和实践.对BI和可视化分析也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 个人微信号:binglingzi3344 这个时代,瞬息万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在悄无声息中被"革命",互联网蓝海中的风浪再大也无法阻挡我们向前迈步的热情,梅特卡夫定律所概括的经济效应随着